2012-03-04
基督為何死 - 王武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基督為何死
王武聰牧師
經文:馬可15:14-15
使徒行傳2:22-24
引言:
1.十字架就羅馬人來講,那是罪犯(罪大惡極的叛亂犯、死刑犯)死亡、羞恥所組合的記號,就猶太人來講則是被上帝咒詛的記號(申21:23「被掛的人是在上帝面前受咒詛的」),然而為何二千年來,許多人為「十字架」癲狂呢?
哥林多前書1:22-23「猶太人是要神蹟,希臘人是求智慧,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
哥林多前書3:2「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
2.基督為何死?祂的死究竟是誰的責任?
3.耶穌一再預言祂將被「交在人手裏」(可9:31),然後「藉著無法之人的手,把祂釘在十字架上殺了」(徒2:23)耶穌被交在那些人手裏,什麼原因被交在要殺害祂的人手裏?
一、猶大將耶穌交給祭司
馬太26:14-16「當下,十二門徒裏有一個稱為加略人猶大的,去見祭司長,說:「我把他交給你們,你們願意給我多少錢?」他們就給了他三十塊錢。從那時候,他就找機會要把耶穌交給他們。」
※為何猶大將耶穌交給祭司?-出於貪圖利益
1.撒但進入猶大的心,將賣耶穌的意思放在他心裡
約翰13:1-2「逾越節以前,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吃晚飯的時候,魔鬼已將賣耶穌的意思放在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心裏。」
約翰13:26-27「耶穌回答說:「我蘸一點餅給誰,就是誰。」耶穌就蘸了一點餅,遞給加略人西門的兒子猶大。他吃了以後,撒但就入了他的心。耶穌便對他說:「你所做的,快做吧!」」
2.有的解經家認為猶大隸屬以武力推翻羅馬帝國的奮銳黨,他之所以加入耶穌門徒的行列,乃是期待耶穌成為政治彌賽亞,然而他的希望破滅了,於是使出強烈手段,以出賣耶穌,迫使耶穌出手爭戰。解經家認為他在客西馬尼園中的親吻,不是「蓄意背叛」,而是鼓勵耶穌不要再猶豫,即刻進行革命戰爭。
3.從四福音書整理歸納,猶大出賣耶穌的直接原因出於貪財之心,猶大是門徒團隊的司庫,負責管理公款,當馬利亞將真的哪噠香膏傾倒在耶穌身上時,猶大直呼太浪費了,為什麼不拿來救濟窮人呢?然而約翰卻看出他內心「並並不是掛念窮人,乃因他是個賊,又帶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約翰12:6),這事之後,猶大立刻到大祭司那裏,顯然想從大祭司那裏得到補償所浪費的三十兩銀子,於是問大祭司:「我把他交給你們,你們願意給我多少錢?」他們必定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後講定三十塊錢。馬太福音的作者特意將馬利亞與猶大作成強烈對比,馬利亞是毫不計算地慷慨付出,而猶大則是斤斤計較的討價還價,(馬太26:-16)最後以對錢財的貪婪將耶穌交在祭司長手中。
二、祭司將耶穌交給彼拉多
馬可15:1「一到早晨,祭司長和長老、文士、全公會的人大家商議,就把耶穌捆綁,解去交給彼拉多。」
使徒行傳3:13「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 神,就是我們列祖的 神,已經榮耀了他的僕人耶穌;你們卻把他交付彼拉多。彼拉多定意要釋放他,你們竟在彼拉多面前棄絕了他。」

※為何祭司將耶穌交給彼拉多?-出於驕傲嫉妒
1.猶大當權者抱著自以為是的態度對耶穌的言行舉止怒氣填膺
他們認為耶穌沒有學歷背景,沒有得到公會的正式授權卻教導教訓人(可11:27-28),行為不符聖潔的律法,與三教九流,名譽不佳的人為伍(路15:12),觸犯安息日,又批評法利賽人高舉傳統過於聖經(可3:1-6),並且斥責他們「假冒為善」,稱他們為「瞎子領瞎子」,又把他們比作「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馬太23:27)更痛恨的是,耶穌不把他們的權威放在眼裡,還宣稱自己是安息日的主。(可2:28)
2.猶太公會認定耶穌褻瀆上帝,但卻以叛亂罪控告祂
馬可14:61-64「耶穌卻不言語,一句也不回答。大祭司又問他說:「你是那當稱頌者的兒子基督不是?」耶穌說:「我是。你們必看見人子坐在那權能者的右邊,駕天上的雲降臨。」大祭司就撕開衣服,說:「我們何必再用見證人呢?你們已經聽見他這僭妄的話了。你們的意見如何?」他們都定他該死的罪。」
路加23:1-2「眾人都起來,把耶穌解到彼拉多面前,就告他說:「我們見這人誘惑國民,禁止納稅給凱撒,並說自己是基督,是王。」」
3.彼拉多觀察到真正的原因乃是出於猶太當權者的嫉妒
馬太27:18「巡撫原知道他們是因為嫉妒才把他解了來。」
嫉妒與驕傲是一體的,猶太的宗教領袖因著他們的國家有很長一段的歷史與上帝有特別的關係而感到十分驕傲,並以自己能領導百姓又有權柄而驕傲,因此,他們與耶穌之爭,事實是一場權利鬥爭,因為他們感覺備受耶穌威脅,耶穌使他們的聲望受挫,大量流失跟隨的群眾,於是出於「嫉妒」,決心要除掉耶穌。

三、彼拉多將耶穌交給群眾
約翰19:15-16「他們喊說:「除掉他!除掉他!釘他在十字架上!」彼拉多說:「我可以把你們的王釘十字架嗎?」祭司長回答說:「除了凱撒,我們沒有王。」於是彼拉多將耶穌交給他們去釘十字架。」
※為何彼拉多將耶穌交給群眾?-出於卑鄙懦弱
猶太人控告耶穌的罪名是「誘惑國民,禁止納稅給該撒,並說自己是基督,是王。」(路加23:12),這是非常嚴重的叛亂罪,彼拉多必須審慎的處理,然而彼拉多經過調查後,發現「猶太人的控告是子虛烏有,耶穌是無辜的,於是他嘗試做四件事:

1.他很聰明的試圖推卸責任
路加23:6-7「彼拉多一聽見,就問:「這人是加利利人嗎?」既曉得耶穌屬希律所管,就把他送到希律那裏去。那時希律正在耶路撒冷。」
彼拉多得知耶穌是加利利人,隨即將審判的責任推卸給希律王,只是希律王也很聰明,當他查不出來來耶穌有罪後,將原案退回。


2.他很卑鄙的試圖以妥協解決
路加23:13-16「彼拉多傳齊了祭司長和官府並百姓,就對他們說:「你們解這人到我這裏,說他是誘惑百姓的。看哪,我也曾將你們告他的事,在你們面前審問他,並沒有查出他甚麼罪來;就是希律也是如此,所以把他送回來。可見他沒有做甚麼該死的事。故此,我要責打他,把他釋放了。」」
彼拉多試圖以責打的方式來釋放耶穌,用妥協的方式來滿足群眾的要求,然而群眾並不滿意,事實這是很卑鄙的手法,因若耶穌是無辜,應該立刻釋放,而不是鞭打。
3.他很詭詐的試圖歸罪他人
路加23:18-21「眾人卻一齊喊說:「除掉這個人!釋放巴拉巴給我們!」這巴拉巴是因在城裏作亂殺人,下在監裏的。彼拉多願意釋放耶穌,就又勸解他們。無奈他們喊說:「釘他十字架!釘他十字架!」」
彼拉多曾努力做正確的事想要釋放耶穌,然而卻不敢做公義的判決,反而用不正當的方式,讓群眾選擇釋放「惡名昭彰」的巴拉巴或「恨之入骨」的耶穌。欲把釘死耶穌的責任歸給群眾。群眾竟然無知的說:「他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馬太27:25)
4.他很懦弱的試圖撇清責任
路加23:23-25「他們大聲催逼彼拉多,求他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他們的聲音就得了勝。彼拉多這才照他們所求的定案,把他們所求的那作亂殺人、下在監裏的釋放了,把耶穌交給他們,任憑他們的意思行。」
馬太27:24「彼拉多見說也無濟於事,反要生亂,就拿水在眾人面前洗手,說:「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當吧。」」
彼拉多試圖為自己的不公不義,卑鄙懦弱的行為辯護,在群眾面前洗手,表明這事與他無干,將責任撇得一乾二淨。他曾試圖「釋放耶穌」,然而他卻為保住自己的名聲、地位、利益,被群眾的聲音所勝,選擇「叫眾人喜悅」的事(馬可15:15),最後不僅無法推卸責任,反而遺臭萬年。

四、結論:
使徒行傳2:23「他既按上帝的定旨先見被交與人,你們就藉無法之人的手,把他釘在十字上,殺了。」
十字架就人的層面,是猶大將耶穌交給祭司,祭司交給彼拉多,彼拉多交給群眾,最後兵丁將耶穌釘上十字架。但是就上帝的計劃,是天父按祂的「定旨」將耶穌交給罪人,而耶穌也願為世人捨命,耶穌說:「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我父愛我,因我將命捨去…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約翰10:11,17-18)。因此,面對十字架時,我們可以一方面說:「是我幹的,是我的罪將耶穌釘十字架」,另一方面也可說:「是上帝做的,是上帝的愛使耶穌上十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