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9
不可能的任務?!
傅世賢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徒10
看過電影「不可能的任務」嗎?這部結合科技、動作,劇情緊張刺激的影片,屢屢締造高票房佳績。它之所以具吸引力,除了驚悚的危險動作片段外,更是因為主角若要完成任務,必須突破在人看來不可能的重圍,這正是引人入勝之處。
今天我們也要來看發生在初代教會的「不可能任務」,這些第一批信主的猶太基督徒如何突破重圍,達成上帝託付給他們的使命呢?他們所經歷的過程很值得我們藉此也深思,在二十一世紀台灣的我們又該如何突破障礙來達成上帝託付給我們這一代的使命?

為何是不可能的任務?
耶穌復活升天以前,吩咐門徒說「天下地下所有的權柄已經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耶穌升天以前要門徒從耶路撒冷、撒瑪利亞、猶太全地直到地極,為耶穌作見證。但若要將福音傳給外邦人,有許多待解決的問題,首先,第一批信主的都是猶太人,耶穌的門徒當然也都是猶太人,但根據摩西律法和猶太人傳統,他們是絕不與外邦人往來的,摩西律法的食物與潔淨條例,使他們不得與外人同桌吃飯。彼得在約帕西門家裡見異象,有聲音向他說「起來,宰了吃」,他答「主啊,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我從來沒有吃過。」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的藩籬若不打破,福音如何傳到外邦之地呢?
再者,在使徒行傳第一章,耶穌升天以前門徒曾問耶穌說「主啊,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耶穌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徒1.6-7)從這段對話中可見門徒心中關切的仍是自己民族的復興,是地上國度榮耀的恢復,這種強烈的民族國家意識,使得猶太人活在自我中心的意識型態裡。
同時,這個因耶穌復活所形成的新群體也面對內部種種考驗,使徒行傳第五章講到教會處理聖潔(亞拿尼亞和撒非喇夫妻欺哄聖靈),第六章則因著忽略照顧寡婦引來怨聲四起,迫切需重整教會。足見教會忙碌於內部的建立,聖潔與合一、治理等問題。不僅如此,教會還要面對同是猶太人的逼迫(第七至八章)
看起來,這些第一批信主的猶太信徒已經自顧不暇了,如何能出去傳福音?其實,他們所關切忙碌的事、所面對的挑戰並非不重要,只是耶穌所給的大使命—傳福音到萬邦、使萬民做主門徒,卻被擺到一邊去了,上帝的心意不能滿足。這些種種攔阻使大使命的執行看來成為不可能。

對我們,也是不可能的任務?
摩西律法、傳統習俗,民族意識、內部建立,原本都是好的,但卻反成了初代教會傳福音的攔阻。我們也同樣可以反思,今天的教會(特別是長老教會),有什麼傳統、意識型態、內部問題也同樣成為我們跨出傳福音的腳步、滿足神心意的攔阻嗎?
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1965)一書的附表統計,由英國長老會和加拿大長老會差派的宣教士合計有106 位。在台灣還是個蠻荒多病不開化之地時,這些宣教士就來到台灣建立醫院、學校,可以說,長老教會就是西方國家海外宣教的所結的果實。
過去150年,長老會確實在本土宣教上相當著力,也使它在台灣擁有為數最多的堂會和資源,但是所差派至海外的宣教士數目卻遠遠落後其他教派。我們是否也當反省是什麼意識型態成了海外宣教的包袱呢?
有時教會是不是太專注於自己內部的問題,像是權力爭奪?堂會間的競爭比較?或者有時忙碌的事也是好的,像是建堂、人數增長、舉辦特會、推動事工等,但卻削弱我們傳福音的動力和時間心力,以致無暇去社區鄰里傳福音、無暇去作有計畫的作海外宣教。
根據基督教資料中心《2011年台灣基督教會教勢報告》,台灣基督徒人口增長至5.44%。但是目前教會成員普遍為教育程度較高、或中上的中產階級,在台灣2300萬人口中,基層人士約佔1600萬,但基層的基督徒人口比例只有0.5,他們是服務業者、餐飲業者、攤販、勞力工作者,是不是他們也成了與台灣教會隔閡最嚴重的未得之民呢?值得我們深思。

上帝使任務成為可能!
上帝主動的引領:在經文中看到,聖靈分別引領哥尼流和彼得。<徒10.19-20>就這樣,彼得前往哥尼流的家,彼得開口傳講耶穌,44節「彼得還說這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聽見他們說方言、稱讚上帝為大,於是為他們施洗。聖靈成為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的橋樑,給雙方清楚的印證和引導,並降下聖靈為印證。
人的順服行動:按著摩西律法,猶太人只吃潔淨的牲畜動物,因此當彼得在約帕西門家裡見異象,聽見聲音說「起來,宰了吃」時,他斷然拒絕,答「主啊,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我從來沒有吃過。」但有聲音對他說「上帝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為什麼舊約看為不潔淨,但在此卻做出改變呢?事實上耶穌在<可七>已經表明真正的不潔是人內心的罪,而不是食物的問題。
對於過去謹守潔淨條例的彼得要打破這樣的規定,是很不容易的,我們從十一章看到彼得費了許多唇舌解釋這個事件的始末,才使得耶路撒冷的信徒接受。彼得最終順服了聖靈的引領,起來往外邦所謂不潔淨之人的家去,不僅如此,當他看到聖靈降在哥尼流家一切聽道的人身上時,他願意放下藩籬,說「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與我們一樣,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彼得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他敏銳於聖靈的工作,以行動順服配合聖靈的工作,以致能成就上帝的心意,讓不可能的任務成為可能。我們看到,從不可能到可能的出路,一方面是上帝的工作、一方面是人的順服。

今日如何使任務成可能
1.預備自己成為禱告順服的人
彼得為何能成為上帝所使用首先向外邦傳福音的器皿呢?因為他純正濃厚的猶太背景,跟隨耶穌三年、見過復活的基督、生命被轉化、熟悉並能傳講福音?是的這些都是,但他更是一個禱告的人。彼得得著聖靈的啟示是他正禱告時。當我們預備自己要成為上帝的器皿時,禱告是首要動作,一個禱告的人會向聖靈的啟示開放,容讓聖靈的改變他,即便是難以接受的觀念,聖靈工作在願意順服的人身上。
宣教士巴克禮於1875年來台,在台60年,創設神學院、推行白話字、創辦教會報、重譯聖經、增補廈英大字典等事蹟。他能如此被上帝使用來祝福台灣,可從他在十六歲時所寫的獻身禱告文,看見他順服的心志~

今天我以最嚴肅的態度,誓約順服。我將放棄一切管轄我的。我要把我及我的所有,不論心思意念、四肢百體、財物、時間或一切力量,都奉獻給你。…我不論何時都聽命於你,以無條件的順服你。不是照我的意思,只要成全你意志。我樂意忠誠的順服接受你管轄。主啊!求你用我做為你器皿。

    校園出版的<比1000頭水牛更夠力-艾偉德宣教士的故事>也告訴我們,順服與禱告的心志,讓聖靈在一個人身上所能成就的是超乎人所能想像的。

2.歡迎聖靈的工作,向聖靈開放
彼得向哥尼流傳福音事件,可說是福音從猶太人傳入羅馬帝國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在彼得的說明下,耶路撒冷教會才接受「上帝悅納外邦人,賜下聖靈使他們也悔改得生命」,猶太人和外邦人的隔閡才因此廢除。而促成這關鍵性突破的正是聖靈的工作。事實上,使徒行傳又叫聖靈行傳,可以說整卷書就是初代教會向外擴展的宣教史,可見得聖靈與宣教工作兩者密不可分。聖靈是宣教的靈,這也是為何許多人參與宣教以後,生命被更新,許多積極投入宣教的教會充滿活力,因為他們與聖靈同工,就經歷到聖靈大能的同在。

台灣七0年代在新竹尖石鄉的原住民部落因著一群兄姐靈命的復興,開始一波聖靈工作,每天清晨他們聚集熱切禱告,除了帶來個人認罪悔改的更新之外,他們更開始向泰國阿卡族以及塞班島的中國人傳福音。在當年原住民鄉身處經濟弱勢時便有海外宣教的異象和行動,若不是聖靈的工作,在人看來是不可能的。

在我們剛過聖誕的主日,再一次思想主耶穌降世為人,將祂自己給了我們。給予和分享、傳揚耶穌救贖罪人的福音,這是我們信仰核心。戴德生說「向普世傳福音不是你我的一個選擇,而是你我都當遵守的命令。」宣教不是基督徒生活中的奢侈品(可有可無),宣教是神的心意。

不久的將來,我們教會即將落成千人會堂,我們當思想上帝對我們教會的心意為何,我們為何而存在?在我們忙碌於各項建堂細節,或享受千人會堂的富麗氣派時,期許我們沒有忘記宣教是教會存在的本質,建堂的目的是為了普世宣教,是為了近處的市井小民、也是為了向遠處世界各角落的人們宣教,因為這是上帝對教會的心意。讓我們教會興起成為安提阿教會吧!亦即一個熱切禱告、歡迎聖靈、順服聖靈,並積極向普世宣教的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