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9
不可能的任務?!
傅世賢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徒10
看過電影「不可能的任務」嗎?這部結合科技、動作,劇情緊張刺激的影片,屢屢締造高票房佳績。它之所以具吸引力,除了驚悚的危險動作片段外,更是因為主角若要完成任務,必須突破在人看來不可能的重圍,這正是引人入勝之處。
今天我們也要來看發生在初代教會的「不可能任務」,這些第一批信主的猶太基督徒如何突破重圍,達成上帝託付給他們的使命呢?他們所經歷的過程很值得我們藉此也深思,在二十一世紀台灣的我們又該如何突破障礙來達成上帝託付給我們這一代的使命?

為何是不可能的任務?
耶穌復活升天以前,吩咐門徒說「天下地下所有的權柄已經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耶穌升天以前要門徒從耶路撒冷、撒瑪利亞、猶太全地直到地極,為耶穌作見證。但若要將福音傳給外邦人,有許多待解決的問題,首先,第一批信主的都是猶太人,耶穌的門徒當然也都是猶太人,但根據摩西律法和猶太人傳統,他們是絕不與外邦人往來的,摩西律法的食物與潔淨條例,使他們不得與外人同桌吃飯。彼得在約帕西門家裡見異象,有聲音向他說「起來,宰了吃」,他答「主啊,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我從來沒有吃過。」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的藩籬若不打破,福音如何傳到外邦之地呢?
再者,在使徒行傳第一章,耶穌升天以前門徒曾問耶穌說「主啊,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耶穌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徒1.6-7)從這段對話中可見門徒心中關切的仍是自己民族的復興,是地上國度榮耀的恢復,這種強烈的民族國家意識,使得猶太人活在自我中心的意識型態裡。
同時,這個因耶穌復活所形成的新群體也面對內部種種考驗,使徒行傳第五章講到教會處理聖潔(亞拿尼亞和撒非喇夫妻欺哄聖靈),第六章則因著忽略照顧寡婦引來怨聲四起,迫切需重整教會。足見教會忙碌於內部的建立,聖潔與合一、治理等問題。不僅如此,教會還要面對同是猶太人的逼迫(第七至八章)
看起來,這些第一批信主的猶太信徒已經自顧不暇了,如何能出去傳福音?其實,他們所關切忙碌的事、所面對的挑戰並非不重要,只是耶穌所給的大使命—傳福音到萬邦、使萬民做主門徒,卻被擺到一邊去了,上帝的心意不能滿足。這些種種攔阻使大使命的執行看來成為不可能。

對我們,也是不可能的任務?
摩西律法、傳統習俗,民族意識、內部建立,原本都是好的,但卻反成了初代教會傳福音的攔阻。我們也同樣可以反思,今天的教會(特別是長老教會),有什麼傳統、意識型態、內部問題也同樣成為我們跨出傳福音的腳步、滿足神心意的攔阻嗎?
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1965)一書的附表統計,由英國長老會和加拿大長老會差派的宣教士合計有106 位。在台灣還是個蠻荒多病不開化之地時,這些宣教士就來到台灣建立醫院、學校,可以說,長老教會就是西方國家海外宣教的所結的果實。
過去150年,長老會確實在本土宣教上相當著力,也使它在台灣擁有為數最多的堂會和資源,但是所差派至海外的宣教士數目卻遠遠落後其他教派。我們是否也當反省是什麼意識型態成了海外宣教的包袱呢?
有時教會是不是太專注於自己內部的問題,像是權力爭奪?堂會間的競爭比較?或者有時忙碌的事也是好的,像是建堂、人數增長、舉辦特會、推動事工等,但卻削弱我們傳福音的動力和時間心力,以致無暇去社區鄰里傳福音、無暇去作有計畫的作海外宣教。
根據基督教資料中心《2011年台灣基督教會教勢報告》,台灣基督徒人口增長至5.44%。但是目前教會成員普遍為教育程度較高、或中上的中產階級,在台灣2300萬人口中,基層人士約佔1600萬,但基層的基督徒人口比例只有0.5,他們是服務業者、餐飲業者、攤販、勞力工作者,是不是他們也成了與台灣教會隔閡最嚴重的未得之民呢?值得我們深思。

上帝使任務成為可能!
上帝主動的引領:在經文中看到,聖靈分別引領哥尼流和彼得。<徒10.19-20>就這樣,彼得前往哥尼流的家,彼得開口傳講耶穌,44節「彼得還說這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聽見他們說方言、稱讚上帝為大,於是為他們施洗。聖靈成為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的橋樑,給雙方清楚的印證和引導,並降下聖靈為印證。
人的順服行動:按著摩西律法,猶太人只吃潔淨的牲畜動物,因此當彼得在約帕西門家裡見異象,聽見聲音說「起來,宰了吃」時,他斷然拒絕,答「主啊,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我從來沒有吃過。」但有聲音對他說「上帝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為什麼舊約看為不潔淨,但在此卻做出改變呢?事實上耶穌在<可七>已經表明真正的不潔是人內心的罪,而不是食物的問題。
對於過去謹守潔淨條例的彼得要打破這樣的規定,是很不容易的,我們從十一章看到彼得費了許多唇舌解釋這個事件的始末,才使得耶路撒冷的信徒接受。彼得最終順服了聖靈的引領,起來往外邦所謂不潔淨之人的家去,不僅如此,當他看到聖靈降在哥尼流家一切聽道的人身上時,他願意放下藩籬,說「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與我們一樣,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彼得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他敏銳於聖靈的工作,以行動順服配合聖靈的工作,以致能成就上帝的心意,讓不可能的任務成為可能。我們看到,從不可能到可能的出路,一方面是上帝的工作、一方面是人的順服。

今日如何使任務成可能
1.預備自己成為禱告順服的人
彼得為何能成為上帝所使用首先向外邦傳福音的器皿呢?因為他純正濃厚的猶太背景,跟隨耶穌三年、見過復活的基督、生命被轉化、熟悉並能傳講福音?是的這些都是,但他更是一個禱告的人。彼得得著聖靈的啟示是他正禱告時。當我們預備自己要成為上帝的器皿時,禱告是首要動作,一個禱告的人會向聖靈的啟示開放,容讓聖靈的改變他,即便是難以接受的觀念,聖靈工作在願意順服的人身上。
宣教士巴克禮於1875年來台,在台60年,創設神學院、推行白話字、創辦教會報、重譯聖經、增補廈英大字典等事蹟。他能如此被上帝使用來祝福台灣,可從他在十六歲時所寫的獻身禱告文,看見他順服的心志~

今天我以最嚴肅的態度,誓約順服。我將放棄一切管轄我的。我要把我及我的所有,不論心思意念、四肢百體、財物、時間或一切力量,都奉獻給你。…我不論何時都聽命於你,以無條件的順服你。不是照我的意思,只要成全你意志。我樂意忠誠的順服接受你管轄。主啊!求你用我做為你器皿。

    校園出版的<比1000頭水牛更夠力-艾偉德宣教士的故事>也告訴我們,順服與禱告的心志,讓聖靈在一個人身上所能成就的是超乎人所能想像的。

2.歡迎聖靈的工作,向聖靈開放
彼得向哥尼流傳福音事件,可說是福音從猶太人傳入羅馬帝國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在彼得的說明下,耶路撒冷教會才接受「上帝悅納外邦人,賜下聖靈使他們也悔改得生命」,猶太人和外邦人的隔閡才因此廢除。而促成這關鍵性突破的正是聖靈的工作。事實上,使徒行傳又叫聖靈行傳,可以說整卷書就是初代教會向外擴展的宣教史,可見得聖靈與宣教工作兩者密不可分。聖靈是宣教的靈,這也是為何許多人參與宣教以後,生命被更新,許多積極投入宣教的教會充滿活力,因為他們與聖靈同工,就經歷到聖靈大能的同在。

台灣七0年代在新竹尖石鄉的原住民部落因著一群兄姐靈命的復興,開始一波聖靈工作,每天清晨他們聚集熱切禱告,除了帶來個人認罪悔改的更新之外,他們更開始向泰國阿卡族以及塞班島的中國人傳福音。在當年原住民鄉身處經濟弱勢時便有海外宣教的異象和行動,若不是聖靈的工作,在人看來是不可能的。

在我們剛過聖誕的主日,再一次思想主耶穌降世為人,將祂自己給了我們。給予和分享、傳揚耶穌救贖罪人的福音,這是我們信仰核心。戴德生說「向普世傳福音不是你我的一個選擇,而是你我都當遵守的命令。」宣教不是基督徒生活中的奢侈品(可有可無),宣教是神的心意。

不久的將來,我們教會即將落成千人會堂,我們當思想上帝對我們教會的心意為何,我們為何而存在?在我們忙碌於各項建堂細節,或享受千人會堂的富麗氣派時,期許我們沒有忘記宣教是教會存在的本質,建堂的目的是為了普世宣教,是為了近處的市井小民、也是為了向遠處世界各角落的人們宣教,因為這是上帝對教會的心意。讓我們教會興起成為安提阿教會吧!亦即一個熱切禱告、歡迎聖靈、順服聖靈,並積極向普世宣教的教會!

2013-12-08
不要錯過聖誕節
廖述哲傳道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 文:約翰福音一章9-14節、哥林多後書八章9節
引 言
    聖誕節是一個普世性的節日,每年到了歲末年終的時刻,不管是基督徒或非基督徒,全世界都在引頸期盼這個溫馨節日的到來。聖誕節同時也是普世教會宣教的最佳良機,因為這一天著實就是為了紀念耶穌基督降生而設立的節日。今年我們提早開始分享聖誕節的信息,希望弟兄姊妹更深的認識聖誕節對我們的意義,不要「錯過」聖誕節;也鼓勵弟兄姊妹,不要「錯過」聖誕節的良機,把握機會向我們四週圍的人分享這大好的消息。
被遺忘的主角
    聖誕節,本來是為了慶祝主耶穌基督為了愛與救贖降生的節日,然而令人感到扼腕的是我們慶祝一個偉大人物的誕生,為他開了生日派對,但卻沒有邀請他來,也很少有人提到關於他的生平以及他對世界的影響;甚至當代許多關於聖誕節的活動與藝文創作,幾乎連這個節日主角的名字都不提。
    世人或許可以遺忘或不認識耶穌,但卻無法離開因著他而被影響的世界。
耶穌的降生與基督教對現代世界的影響
    你或許未曾想過每次當你查看月曆或記錄日期時,便是在使用主耶穌降生的日子作為你的標記;因為耶穌的緣故歷史被分為公元前(BC,before Christ;在基督之前)和公元後(AD,anno Domini;主的日子)。古今中外世界上出現過許多偉大的君王和偉人,有些人建立起橫跨歐亞的帝國,有些人的發明或著作造福影響了許多世人,但從來沒有人可以像耶穌一樣對世界產生既深刻又久遠的影響。
    從人的角度來看,耶穌自己從未出過書,也未曾離開超過他出生地兩百哩,更沒有建立過任何的王朝,但他的教導與奉他名所設立的教會,直到今都仍然影響著全世界的脈動。羅馬帝國因著基督宗教,確立了一週七天的計時方式,世界上最早的醫院、大學是由教會設立的;理性的啟蒙和現代科學,是始於許多敬虔的基督徒,對人文思想與上帝創造奧秘探索的結果。當代政治、經濟甚至社會保險制度,也都源至於近代教會為治理管理並與照顧社會弱勢所產生的制度。
    除此之外基督教信仰對世界最為重要的影響,則是確立了「人之價值」,今天絕大多數的人可以活在自由、平等、博愛、相互尊重的多元社會中,基督教的人文思想與信仰精神絕對是功不可沒。
    上述種種皆是不用進入核心的信仰教導或教會群體,世人就可以受用的美好成果。

世界卻不認識他
    約翰1:10-11「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著他造的,世界卻不認識他;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
    今天我們活在一個昌盛的世代,享受一切上帝的創造、耶穌基督和他的教會所帶給我們的釋放與富足之時,放眼望去這個世上仍有許多包括基督徒在內的世人,不認識耶穌,或者常常認不出他的面容來(賽53:1-3)。也許就像兩千年前耶穌降生與他在世上的經歷一樣,他降臨的方式,以及當時他事奉的結果,實在太不符合世人對救世主或成功偉人的期待。
    然而令人矛盾的是:「知道耶穌的人喜歡他與他帶來的各種教導和精神,並享用藉著他所結出的果子;但許多人卻沒有機會,甚至不願意進一步認識他、信靠祂並且跟隨祂。」 所以一種奇怪的現象在這世代到處可見,人們要目標與結果,但卻不思考其中的過程、意義和起初良善的動機?人們高喊愛,並享受自由的果實,卻可以不用有界線、學習負責任,甚至也不願意試著在愛中委身、改變、調整自己的價值觀?孩子們無法等待、大人沒有節制、整個世代追求一種很個人、功利式、外在的滿足感與成就。然而終久人們才又發現自己是那麼的空虛、貧窮、心靈憂傷,渴望回到起初。
    這世代的耶穌就好比兩千年前他被自己所成全的人出賣、定罪、否認一樣。
聖誕,重述救主降臨並在盼望中等待
    然而好消息是!兩千年前的小小耶穌雖然出生卑微,甚至面臨要被屠殺的風暴,但卻仍然在上帝的恩典中平安長大。三十歲開始佈道的他雖然被世人輕看與打壓,但卻仍然熱情地傳講上帝國的福音,也認真地栽培門徒。三十三歲那一年,他的門徒有人出賣他,那些曾經被他幫助、醫治和歡呼迎接他的人,選擇要處死他;他的門徒中有許多人棄他而去、不認他。最後,他被送上十字架,受凌虐6個小時而死,死的時候只有幾個人埋葬他。
    但,好消息中的大好消息是!三日之後,耶穌從死裡復活勝過死亡,打破一切黑暗權勢對他身份、肉體、心靈的控告和毀壞;主耶穌復活顯現在世人面前,並且重新接納那些離開、否認過他的門徒。
    兩千年前耶穌基督降臨與他所做的一切,在當時的世界是如此微不足道,也不多人知曉;但就像耶穌自己在馬太福音13:31-32所說的一樣:「天國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田裡。這原是百種裡最小的,等到長起來,卻比各樣的菜都大,且成了樹,天上的飛鳥來宿在它的枝上。」這個名為耶穌,身分是基督的人,兩千年來不只改變了世界的歷史。在永恆裡,祂更是打破一切人因著罪與上帝隔閡,將一切都恢復,就像啟示錄21:5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
    Christmas的原文是「Christ」+「mass」。Christ就是「基督」,指的是救世主;而mass就是天主教所稱的「彌撒」,是一種仰望、紀念耶穌「死與復活」的儀式。聖誕節不只是一個充滿禮物與祝福的節日,它更是一個「學習等待」的節期。
   「在等待中,我們放下一切回到生命的起初」
   「在等待中,我們憑信心迎接那和我們一樣毫無任何能力的嬰孩耶穌。」
   「在等待中,我們預備自己,更加認識他所說、所做的一切。」
   「在等待中,我們看清自己的軟弱,與祂一同在十架上死去。」
   「在等待中,我們充滿盼望,歡慶他從死裡復活」
   「在等待中,我們經歷拯救和更新,並向世人述說這寶貴的恩典。」
不要錯過聖誕節
    我小時候是一個相信有聖誕老公公的小孩,在十歲之前我的家庭是一個幸福美滿又溫馨的家庭。每年的聖誕夜只要我在聖誕樹上掛好襪子並向耶穌禱告,隔天我就一定能收到各式各樣的禮物。十歲以後我的父母離異,我經歷了家庭的破碎,也不再收到任何的聖誕禮物,當然也不再相信聖誕老公公;但我卻忘不了那些年的聖誕節所帶給我的平安和喜樂。 長大以後我試圖從世界中找尋自己想要的禮物,無論透過物質、權勢或情感關係,但卻沒有一樣能滿足我、給我平安。後來我才知道那在起初真正使我得著平安與喜樂的是耶穌自己;我所失去的一切,他以自己來代替。
    原來,真正的禮物、最好的禮物是主耶穌基督!

不要「錯過」聖誕節!耶穌愛你要拯救你,祂將帶給你無比的信心和盼望。
不要「錯過」聖誕節!在歡慶的同時,讓我們一起紀念所承受的恩典和祝福。
不要「錯過」聖誕節!重新向人述說耶穌降生與拯救的故事,將這大好消息分享出去。

《聖誕結》
詞:蔡嘉揚 曲:蔡嘉揚 唱:蔡嘉揚 蔡佳霓

在很久很久以前 有個故事有點特別
它說有個嬰孩來到世界 從此以後有個聖誕節
全世界為了這一天 送著禮物寫著卡片
這是許多人心裡一個結 不瞭解人們為何喜悅
聖誕結,解開了會看見 不是熱鬧燈街 是耶穌降生的夜
這一天 世界更多笑臉 因為你我就算不完美 耶穌祂能代替一切

分享與實踐:
1.過去的一年上帝在你生命中放下了哪些恩典,你渴望祂未來的一年怎麼帶領你?
2.聖誕節是紀念耶穌的生日,你準備了什麼禮物要獻給祂?或想為祂做些什麼?
3.今年聖誕節前後,至少找一個人向他分享耶穌的故事,並述說你生命經歷祂的見證。

2013-12-01
婚姻,人人都當尊重
王武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希伯來書13:4
引言:
1.人類第一次流血事件是怎樣發生的呢?為的是什麼?
2.人類兩人之間也是男女之間所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是什麼意思呢?
3.上帝在創造宇宙、世界、人類的設計是透過婚姻家庭來賜福人類、生養子孫,也因為如此,撒但惡者極力要破壞婚姻家庭制度,攔阻我們從上帝來的祝福。
4.在這「同性婚姻」、「多元成家」議題正夯,上帝所設立的婚姻家庭制度受到嚴重挑戰的時代,我們必須回到聖經的真理,瞭解上帝創造的心意。
一、聖經對婚姻家庭的設計與命令
創世記1:27-28「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上帝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
創世記2:22-25「耶和華上帝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領她到那人跟前。那人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當時夫妻二人赤身露體,並不羞恥。」
馬可福音10:2-9「有法利賽人來問他說:「人休妻可以不可以?」意思要試探他。耶穌回答說:「摩西吩咐你們的是甚麼?」他們說:「摩西許人寫了休書便可以休妻。」耶穌說:「摩西因為你們的心硬,所以寫這條例給你們;但從起初創造的時候,上帝造人是造男造女。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兩個人,乃是一體的了。所以上帝配合的,人不可分開。」」
希伯來書13:4「婚姻,人人都當尊重,也不可污穢;因為苟合行淫的人,上帝必要審判。」

二、不尊重婚姻的時代
「同性婚姻」與「多元成家」所暴露的問題乃是「台灣家庭問題的千瘡百孔」-家庭破碎、親子關係疏遠、離婚率居高不下、單親家庭暴增、性侵、性虐事件,在這種背景下長大的下一帶受到嚴重傷害,造成的結果就是「婚姻恐懼症」、「兩性關係隨便」以及「性別認同混亂」。
對於有同性性別取向的人,我們教會的立場絕對尊重、愛護;對於他們感受到被社會歧視,不被接納、認同,我們深感虧欠;對於他們爭取應得的人權保障,我們理應給予支持;然而我們無法苟同藉同志運動達到性解放,破壞家庭婚姻的制度,傷害到個人健康、家庭幸福、下一代教育的任何作法。
*例如:你能接受這樣的觀念,並且將這些觀念教導孩子嗎?
1.2011年教育部國中、小性別平等教育納入「同志教育與多元情慾」,在教師本「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83頁寫著「教師要正視青少年性經驗,在性交過程中,青少年學習作身體的認識與探索,並且學習尊重彼此的身體,隨時關心彼此的感受,讓性愛成為愉悅的事,才不會讓做愛只帶來無知造成的傷害與大人的責怪…,積極教導學生正確使用保險套、指套、製作口交膜、及使用水性潤滑液;所有性玩具也保持乾淨…」,此舉已經監察院調查後通過糾正教育部(見2013.11.15自由時報)
2.大力推鼓吹「多元情慾與多元家庭」的中央大學何春蕤教授更明白說:「如果我們自己在這個議題的辯論過程中也極力撇清、劃地自限,強調多元性別教育並不是鼓勵多元性別認知,不是鼓勵青少年發生性行為,不是引導青少年發展多元情慾,不是鼓勵他們嘗試建立多元家庭,那麼,這個多元性別教育還剩下什麼東西是值得我們費力去推動、去爭戰的?」可見同志教育背後要鼓勵的不是多元性別認知,而是「多元情慾」與「多元家庭」,講白就是要完全的「性解放」。

三、上帝設立婚姻的奧秘
1.人類第一次流血事件乃是上帝為男人造配偶發生的
上帝從亞當身上取下肋骨,經歷流血、破損,表示婚姻的過程必須付代價、犧牲、捨己的過程,才能成就另一個愛的個體。
2.上帝為亞當造夏娃的流血過程,讓亞當沉睡,這是極大的恩典
在婚姻磨合的過程也常常要經過破損、破碎、犧牲、捨己的過程,這過程是非常疼痛的,但有上帝足夠的恩典,也只有經歷疼痛加上恩典才能體會「骨中骨、肉中肉」的情境。
3.上帝用男人的肋骨造女人,乃是要丈夫將妻子視為心肝寶貝來愛護
解經家亨利馬太說:「上帝不用亞當的頭骨來造夏娃,就是不要太太爬到丈夫頭上,變成一個家有兩個頭;上帝不用亞當的腳骨來造夏娃,就是不要太太被丈夫踩在腳下;上帝用亞當的肋骨來造夏娃,就是要丈夫將太太視為心肝寶貝來保護。」
4.上帝為成就夫妻關係的第一次流血事件,預表了基督與教會的關係
以弗所書5:25-33「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丈夫也當照樣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愛妻子便是愛自己了。從來沒有人恨惡自己的身子,總要保養顧惜,正像基督待教會一樣,因我們是他身上的肢體。為這個緣故,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這是極大的奧祕,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說的。然而,你們各人都當愛妻子,如同愛自己一樣。妻子也當敬重她的丈夫。」

四、尊重上帝所設立的婚姻
瑪拉基書2:15「雖然上帝有靈的餘力能造多人,他不是單造一人嗎?為何只造一人呢?乃是他願人得虔誠的後裔。所以當謹守你們的心,誰也不可以詭詐待幼年所娶的妻。」
希伯來書13:4「婚姻,人人都當尊重,也不可污穢;因為苟合行淫的人,上帝必要審判。」
帖撒羅尼迦前書4:3「上帝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為聖潔,遠避淫行。」

1.人人都當尊重婚姻的制度-不能破壞
2.人人都當尊重婚姻的聖潔-不能污穢
※基督教信仰:上帝厭惡罪,但接納罪人(包括同性戀和異性戀者)。我們信仰一貫的原則:我們拒絕得罪上帝的事,包括異性戀、同性戀一切不合上帝心意的行為,然而我們接納所有的罪人,並且尊重每個人的選擇與權利。只是我們要提醒的;任何的人權都必須降服在神權之下才得保護,才能蒙福。

結論:
1.我們絕對尊重、愛護、接納同性性別取向的人,但我們維護上帝所設立婚姻家庭的制度,我們必須靠主恩典和力量拒絕一切婚姻之外,包括異性、同性任何不合上帝的心意的性關係,今天我們不能落入撒旦的圈套,造成異性與同性的性別取向,支持與不支持的對立,我們在意的乃是聖潔與非聖潔的性關係。
2.基督徒活出上帝設立婚姻家庭美滿幸福的見證,才能扼阻撒但破壞婚姻家庭的伎倆。

2013-11-24
烈火燃燒的教會
王武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出埃及記3:1-12
一、烈火燃燒的教會
    烈火燃燒的教會是在怎樣的情形下產生的?
         1、曠野的環境
         2、百姓的絕望
         3、靈性的枯乾
            以賽亞43:19「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如今要發現,你們豈不知道嗎?我必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
            馬太3:11「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
二、烈火燃燒教會的特色
   (一)教會有清楚明顯的異象吸引人前來觀看上帝的作為
         出埃及記3:1-3「摩西牧養他岳父米甸祭司葉忒羅的羊;一日領羊往野外去,到了上帝的山,就是何烈山。耶和華的使者從荊棘裏火焰中向摩西顯現。摩西觀看,不料,荊棘被火燒著,卻沒有燒毀。摩西說:『我要過去看這大異象,這荊棘為何沒有燒壞呢?』」
   (二)上帝會呼叫不認識上帝的人的名字來到祂面前
         出埃及記3:4「耶和華上帝見他過去要看,就從荊棘裏呼叫說:『摩西!摩西!』他說:『我在這裏。』」
         耶利米1:4-5「耶利米說,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我已派你作列國的先知。」
         以賽亞43:1「雅各啊,創造你的耶和華,以色列啊,造成你的那位,現在如此說:你不要害怕!因為我救贖了你。我曾提你的名召你,你是屬我的」
         路加19:5「耶穌到了那裏,頭一看,對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裏。』」
   (三)當人來到上帝面前,祂要人脫下他的鞋子
         出埃及記3:5「上帝說:『不要近前來。當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
         1、脫去身上的污穢
            希伯來12:14「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
         2、脫去你的過去:王子、通緝犯、牧羊人等輝煌和不堪回首的過去
            以賽亞43:18「耶和華如此說:你們不要記念從前的事,也不要思想古時的事。」
         3、脫去身份地位
         4、說去驕傲、自我、自卑
   (四)當人來到神面前,他蒙著臉不敢見上帝的面
         出埃及記3:6「又說:『我是你父親的上帝,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摩西蒙上臉,因為怕看上帝。」
         1、污穢的人不配來到上帝面前
           以賽亞6:5「那時我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
           路加5:8「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
         2、學習謙卑俯伏在上帝面前
   (五)上帝邀請你來參與拯救受苦百姓的工作
         出埃及記3:7-10「耶和華說:『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他們因受督工的轄制所發的哀聲,我也聽見了。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出了那地,到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就是到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現在以色列人的哀聲達到我耳中,我也看見埃及人怎樣欺壓他們。故此,我要打發你去見法老,使你可以將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
   (六)你將在回應呼召中找到上帝在你生命中的命定
         出埃及記3:11-2「摩西對上帝說:『我是甚麼人,竟能去見法老,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上帝說:『我必與你同在。你將百姓從埃及領出來之後,你們必在這山上事奉我;這就是我打發你去的證據。』」
   (七)當你接受差派時,上帝給你權柄,有神蹟奇事跟著你
         出埃及記4:1-5「摩西回答說:『他們必不信我,也不聽我的話,必說:『耶和華並沒有向你顯現。』」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手裏是甚麼?』他說:『是杖。』耶和華說:『丟在地上。』他一丟下去,就變作蛇;摩西便跑開。耶和華對摩西說:『伸出手來,拿住牠的尾巴,牠必在你手中仍變為杖;如此好叫他們信耶和華─他們祖宗的上帝,就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是向你顯現了。』」
         馬可16:20「門徒出去,到處宣傳福音。主和他們同工,用神蹟隨著,證實所傳的道。阿們!」

2013-11-17
兩個小錢
台灣神學院/陳恆容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馬可福音12:38-44
感謝上帝使我在台灣神學院奉獻主日,能與弟兄姊妹一同來分享上帝的話,也謝謝教會持續為神學院代禱與奉獻。藉由馬可福音12章所描述寡婦兩個小錢的記載,讓我們一同來思想為何基督徒需要奉獻?我們當向上帝獻上什麼?
在閱讀聖經時,除了了解經文內容與意義,今天我們也要進入經文的世界與角色中,以一種新的眼光來體會與感受,並默想上帝藉由這段經文帶給我們的啟示。首先,雖然寡婦過著孤單的生活,也沒穩定的收入,但她沒放棄來到聖殿奉獻的心志。她其實能夠以生活過得窮苦為藉口不用奉獻,或是只奉獻一半就好;也有理由表達我奉獻是這麼少,若是與別人比起來實在不算得什麼;或是我拿兩個小錢奉獻時,別人會怎樣來看我。若帶著前面這些想法和理由,寡婦或許沒辦法出現在聖殿中。但是什麼樣的信心和想法,使這個寡婦不顧一切願意來到聖殿,將她所有的兩個小錢奉獻出去?
在聖經內面記載中,寡婦沒有為自己的行動有任何說明,而她的行動使我們感受到,因著上帝的愛先臨到的她,吸引她的生命,使她的目光專注於神,不在乎人的眼光,單單獻上自己所有,當她奉獻兩個小錢來回應上帝時,她的行動正實踐了主的教導。「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 神。」(可12:30)上帝的愛也透過實踐上帝的話的人,將這份愛分享出去。
再者,無論是38-41節的宗教領袖、財主與寡婦都同樣到聖殿奉獻,而宗教領袖、財主卻因貪心與在意人的讚美,使他們和寡婦的距離非常遙遠。雖然上帝的律法要他們關注孤兒寡婦的需要,而他們的行動卻與上帝的話背道而馳。他們將寡婦的需要視而不見,甚至輕看寡婦所奉獻的小錢,因為這兩個小錢,和他們奉獻的金額實在無法比較。人的貪心也使人的心蒙蔽,雖然有很多宗教知識,卻無法來實現愛人如己的教導。
耶穌透過在聖殿銀庫的場景,引導學生來用新的眼光看待奉獻這件事,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裏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因為,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裏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耶穌肯定這個寡婦的奉獻,不是以我們所理解的金錢多寡來計算,耶穌所注重的,是奉獻的心志,因為寡婦將對金錢的倚靠轉換為全然對上帝的倚靠,用奉獻來表明她的委身。
每一禮拜我們來到教會聚會,在程序都有奉獻的項目,為何基督徒需要奉獻?乃是因為我們的所有一切和生命氣息都是上帝所賞賜。透過奉獻,來表達對上帝的愛與感謝,而且在教會中的奉獻,不只有奉獻金錢,更是生命主權的交託與奉獻。在每一次的禮拜中,人們受邀請,也領受呼召來回應主藉由牧者同工們所分享的信息,眾人在聖靈的動工中,再一次將自己當作活祭來奉獻給主,就像聖經中寡婦所做的一樣,全然的奉獻。
在台灣的早期信仰歷史,馬偕太太的養祖母陳塔嫂,當她認識主後,主的愛吸引她,以一生奉獻來回應上帝的愛。陳塔嫂是五股坑的一個窮寡婦,她經歷經許多苦難,深感所拜的偶像不能帶給她安慰。她聽了馬偕的傳道,相信福音會帶給她平安喜樂,她開始邀約幾位婦人同來。她的同伴每週與日俱增,最後竟滿乘一小船而來。她是馬偕在台傳道的第一位女信徒,62歲受洗。她既賢慧且有口才,常替人調解事情,並熱心見證主的道,後來成為五股坑成立教會和創建教堂的重要人物。
奉獻是一種將我們有的給出去的行動,當給予出去時,我們觀看雙手,以為手中已空無一物,然而就在雙手打開向上時,就像是一個記號提醒我們,我們的倚靠乃是在天上的父,上帝成為我們一切所有,我們信靠上帝的照顧與供應。
奉獻是一個感恩的時刻,紀念上帝的恩典與時刻的看顧,以及上帝永恆不變的愛,我們能用奉獻金錢及全人的生命,盡心、盡性、盡意愛主我們的上帝,也愛人如己。
願主賜福教會的眾弟兄姊妹,在奉獻的更新中,將上帝所給與我們的恩賜與一切,獻上在主面前,成作教會、神學院的祝福。

2013-11-03
眾人皆醒 我獨睡?
王武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約拿書1:1-6
引言:
1.巴西慕義市台灣六家莊信心之旅
2.再思上帝對我們的心意和耶穌的大使命

一、亞伯拉罕的順服 VS 約拿的拒絕
1.亞伯拉罕的信心順服使萬民因他得福
創世記12:1-4「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羅得也和他同去。亞伯蘭出哈蘭的時候年七十五歲。」
2.約拿的拒絕逃避使周圍的人連帶遭殃
約拿書1:1-4「耶和華的話臨到亞米太的兒子約拿,說:「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因為他們的惡達到我面前。」約拿卻起來,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下到約帕,遇見一隻船,要往他施去。他就給了船價,上了船,要與船上的人同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然而耶和華使海中起大風,海就狂風大作,甚至船幾乎破壞。」

二、真神假拜的約拿 VS 假神真拜的水手
1.約拿敬拜真神卻無視於神,想盡辦法逃避神
約拿書1:9-10「他說:「我是希伯來人。我敬畏耶和華─那創造滄海旱地之天上的上帝。」他們就大大懼怕,對他說:「你做的是甚麼事呢?」他們已經知道他躲避耶和華,因為他告訴了他們。」
2.水手們在狂風大浪驚慌恐懼中各人哀求自己的神
約拿書1:4-5「耶和華使海中起大風,海就狂風大作,甚至船幾乎破壞。水手便懼怕,各人哀求自己的神。他們將船上的貨物拋在海中,為要使船輕些。約拿已下到底艙,躺臥沉睡。」

三、落跑的先知 VS 逃命的水手
1.本該喚醒沉睡世人的先知,竟然自己沉睡到需要勞駕別人來喚醒
約拿書1:6「船主到他那裏對他說:「你這沉睡的人哪,為何這樣呢?起來,求告你的神,或者神顧念我們,使我們不致滅亡。」」
2.逃命的水手向耶和華上帝禱告經歷風平浪靜後,大大敬畏耶和華,改變成「真神真拜」

約拿1:14-16「他們便求告耶和華說:「耶和華啊,我們懇求你,不要因這人的性命使我們死亡,不要使流無辜血的罪歸與我們;因為你─耶和華是隨自己的意旨行事。」他們遂將約拿抬起,拋在海中,海的狂浪就平息了。那些人便大大敬畏耶和華,向耶和華獻祭,並且許願。」

四、斯人獨睡 VS 眾人皆醒
1.斯人獨睡
a.上帝呼召約拿「起來、宣告」,他卻拒絕;然而上帝卻透過外邦水手來執行這命令。
b.約拿極力逃避耶和華的面;然而上帝卻透過異教船主來對約拿發命令,船主成為上帝的代言人。
c.上帝不僅透過人-船主、水手,也透過被造物-風暴、大魚、篦麻、熱風、日頭來喚醒沉睡的人。
d.約拿書的結局約拿仍然不明白上帝的心意,竟然對上帝沒毀滅尼尼微城,反而拯救該城的人,大發怒氣,約拿仍然繼續在沉睡。

2.眾人皆醒
a.船主在風浪危難中承認:「或者神顧念我們,使我們不致滅亡。」(1:6)
b.水手哀求上帝:「不要因這人的性命使我們滅亡」
c.尼尼微王悔改說:「或者神轉意後悔,不發烈怒,使我們不致滅亡,也未可知。」(3:9)
d.上帝察看尼尼微城百姓的行為,見他們離開惡道,就不降災禍了。

結論:
約拿書1:6「你這沉睡的人哪,為何這樣呢?起來,求告你的神,或者神顧念我們,使我們不致滅亡。」

人們需要主(新歌頌揚217首)
1.人們走過我身旁,他們眼中流露出;
  心中空虛與愁煩,走向未知路
  人生路程極艱難,整日心恐懼
  歡笑掩飾心哭泣,耶穌能醫治

2.主召我們發真光,現世代對錯不分;
  有何代價嫌太高,向失喪人傳福音
  當人們背負重擔,祂以愛同擔,
  只有我們能傳揚,永生的真道。

*人們需要主,人們需要主
  當美夢破滅之時,祂為人開路
  人們需要主,人們需要主
  何時我們才知,人們需要主

2013-10-27
活在普世宣教的洪流裡
莊惠峯傳道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約書亞2:1-11
2:1 當下,嫩的兒子約書亞從什亭暗暗打發兩個人作探子,吩咐說:「你們去窺探那地和耶利哥。」於是二人去了,來到一個妓女名叫喇合的家裡,就在那裡躺臥。2:2 有人告訴耶利哥王說:「今夜有以色列人來到這裡窺探此地。」2:3 耶利哥王打發人去見喇合說:「那來到你這裡、進了你家的人要交出來,因為他們來窺探全地。」2:4 女人將二人隱藏,就回答說:「那人果然到我這裡來;他們是哪裡來的我卻不知道。2:5 天黑、要關城門的時候,他們出去了,往哪裡去我卻不知道。你們快快地去追趕,就必追上。」2:6 (先是女人領二人上了房頂,將他們藏在那裡所擺的麻秸中。)2:7 那些人就往約旦河的渡口追趕他們去了。追趕他們的人一出去,城門就關了。2:8 二人還沒有躺臥,女人就上房頂,到他們那裡,2:9 對他們說:「我知道耶和華已經把這地賜給你們,並且因你們的緣故我們都驚慌了。這地的一切居民在你們面前心都消化了;2:10 因為我們聽見你們出埃及的時候,耶和華怎樣在你們前面使紅海的水乾了,並且你們怎樣待約旦河東的兩個亞摩利王西宏和噩,將他們盡行毀滅。2:11 我們一聽見這些事,心就消化了。因你們的緣故,並無一人有膽氣。耶和華─你們的神本是上天下地的神。
引言-
馬太福音28:19-20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譯: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使徒行傳1:8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思考
1.什麼是普世宣教?跟我有什麼關係?

2.耶穌不只是我個人的救主而已,祂也是世界的主。

3.宣教師來台的撒種工作。

4.我們都是普世宣教所結的的果子。

5.最難的普世宣教。


馬太10:32-39「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認他; 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 「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因為我來是叫人與父親生疏,女兒與母親生疏,媳婦與婆婆生疏。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 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門徒。 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


例證
1.自我生活宣教操練(坐車、個人談道…)
2.我自己面臨的挑戰(家人、教會兄姐之親屬…)
3.個人生活見證

結論
1. 回顧今日聖經

2. 請一起來投入普世宣教
孩子è同學è老師
社青è東江è中國è緬甸è其他國家
成人è職場è醫院
長者è鄰居è公園

2013-10-20
愛孩子,就是把他/她帶到上帝面前
品佳牧師2013.10.20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身為家長、父母的我們,時時刻刻都希望將最好的一切給予孩子,在孩子兒童期就買最好的衣服玩具給孩子,希望他們從小能享受到好的物質生活,就怕孩子覺得不夠被愛;到了學齡期,安排孩子上最好的學校,找各式各樣的才藝學習,就怕孩子會輸在起跑點;到了青春期,幫他們的3C產品不斷更新,就怕他們會跟不上時代潮流;到了成人期孩子出社會工作、結婚、生子......為人父母的還是繼續拚老命幫孩子打點東打點西,就是擔心孩子會過的太辛苦太累,總總一切的付出犧牲只為了讓孩子們能平安順利、成功快樂。

「孩子」永遠是父母親身上的一塊肉,緊緊的連繫在一起,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為人父母的除了給孩子物質上的滿足、教育上的培育、經濟上的供應外,身為基督徒的家長們,是否更應該看重孩子與神的關係,更應該將那美好的信仰放在他/她們心中。

生活在現今的社會環境,孩子所面對的誘惑、挑戰和考驗,超過我們所能想像的困難和複雜,我們無法24小時陪伴看顧我們的孩子,唯有把他們帶到主的面前,讓他們認識上帝、敬畏耶和華,懇求主耶穌親自保守看顧引領他們,才是最佳辦法。當孩子心中有神的話語,他們便會有信心,知道主永遠與他們同在;當他們認識耶和華律法並遵行時,他們的生活便會自有分寸,不用害怕他們做壞事;當他們親近主時,主便會親近他們(雅各書四:8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而箴言九:10更清清楚告訴我們『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兒童主日,期盼藉著這兒童主日,向每位家長父母們呼籲,請大家看重『兒童宗教教育』。上帝把最珍貴的產業賜給我們,我們到底用什麼來澆灌、教導、輔育我們的孩子?在兒童牧區服事的這段時日中,每個禮拜看見孩子們來上兒童主日學,深深為他們能在年幼時就有機會認識上帝、親近上帝、敬畏上帝而感到無比的感動與高興。當孩童來到教會時,不單只是參加兒主禮拜這個聚會儀式而已,更要緊的是無形中他們的生命正一點一滴在與耶穌基督接觸著,他們的生命就因如此而在這世代被「分別為聖」出來。當一個孩子從小甚至還在母胎中就開始接觸基督、領受主的愛、在信仰上紮根,這對小孩而言日後他們的屬靈生命是何等的不一樣。

親愛的家長,請不要輕看每個禮拜天早上一個半小時的兒童禮拜時間,您們可知道,這90分鐘是可以帶給孩子人生祝福、改變和恩典的時刻。在這90分鐘裡面,牧者和老師們帶領孩子敬拜讚美,透過敬拜使孩子們能學習用生命敬拜、讚美神;透過聖經信息故事傳講,幫助孩子認識上帝的大能和創造,在信息分享中,牧者老師更不厭其煩一次又一次帶著肯定的話語、堅定的信心告訴孩子們上帝有多愛他們,他們每個都是上帝的寶貝;在分班課程中,老師們透過活潑生動的教學方式,使信仰生活化,讓孩子可以瞭解基督教信仰是可以活生生運用在每日生活之中。這90分鐘,孩子享受在天父的懷抱、耶穌的同在及聖靈的澆灌裡,當孩子從母胎到小學畢業這十二、三年下來,您可以想像孩子領受了多少的祝福和恩膏嗎!
感謝上帝的恩典,在教會中神呼召了一群愛孩子的兒主老師長時間默默在服事孩童們,牧者老師也時常為這群兒童代禱關心,雖然一個禮拜只與孩子接觸短短的90分鐘,但背後禱告和關懷所帶出的力量是無限大的。記得曾聽過看過許多的見証分享著,當他們人生遇到大苦難和挫折時,使他們能勇敢面對、再次站立的力量,竟是小時候在主日學聽過的「耶穌」幫助了他們。原來在他們孤獨無助求救無門時,腦海竟出現小時候教會老師告訴他們有位最好的朋友「耶穌」永遠愛他們。因著這小小的記憶,幫助了不知多少人能勇敢面對困境,再次回到耶穌的懷抱裡,生命重新得著喜樂。

馬可福音十:14『耶穌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耶穌喜愛孩子到他的面前,身為父母家長的是否願意遵行耶穌的教導,認真迫切的把孩子帶到耶穌的面前。每逢禮拜日看見準時把孩子送到主日學的家長,真的少之又少,問了孩子遲到的原因,有的是父母為了體諒孩子,捨不得在禮拜天把還在熟睡的孩子叫醒;有的孩子是為了配合父母時間,而無法準時參與禮拜。但不管是何種原因理由,都讓我們忍不住的想請問家長,平時去學校上課、上補習班、才藝班我們都教育孩子不可以遲到要準時,要不然學校會處罰,會使學習受影響,但為什麼對於參與「兒童禮拜」的態度和標準就不一樣,慢慢來、遲到點沒有關係,久久來一次也無所謂,難到就不怕「上帝」為此行為而感到傷心難過嗎?

「信仰」若能從小打好基礎,就不怕長大偏離正道;當孩子還是小時,信仰環境需要父母家長來營造來堅持,若家長對信仰的態度是隨隨便便,不讀經、不禱告、不主動向孩子分享信仰的美好重要性時,請問那如何教導出敬虔愛主的孩子。相反的,倘若家長在信仰上表現出敬虔愛主的行為,相信必會是「生命影響生命」,孩子將在潛移默化中受父母的態度影響,而活出敬虔的生命。聖經中提摩太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提摩太的信心受到母親和外祖母多年的薰陶而建立,她兩人在生活中的美好的見證,深深感染影響著提摩太的一生(提後一:5、三:14-15)。

    『你的兒女都要受耶和華的教訓,你的兒女必大享平安』(賽五四:13)。『上主─你們的上帝命令我把以下的法律誡命教導你們,好使你們在將佔領的那片土地上遵行。你們和你們的子孫要終生敬畏上主─你們的上帝,服從他藉著我傳達給你們的一切法律誡命。這樣,你們就可以享長壽。』申命記六:1-2(現代中文譯本)。在聖經中清清楚楚我們一生要享平安、健康,就是帶領孩子到神的面前,使他們認識並敬畏耶和華上帝,這是使身為家長和孩子一生蒙恩蒙福的不二法門。

  『兒童宗教教育』不單只靠兒童主日學的牧者老師就能完成,更需要身為家長父母的您我每一人共同來努力加油!願我們都盡全力將美好的信仰傳承給我們的子子孫孫。期盼我們彼此互相勉勵加油,讓我們把寶貴的信仰,帶入我們的家,放入孩子的心中,使他們都能成為「敬虔愛主」的人,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2013-10-13
保有一席為「他」
曾仁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詩卅九:4-7,利十九:32,弗六:2-3
壹、引言
 倘若您能自己作主,請問您打算活到幾歲?有一日當您年老的時候您期待別人怎樣款待您?而您年老時又盼望過怎樣的信仰生活?

 台灣人口高齡、老化逐年攀升的速度,令人惶恐,是我們不得不重視的時勢議題,而關懷老人的福音事工,更是我們教會當務之急,不可缺少的服事之ㄧ。

 我們必須共同參與松年人福音的工作,用心投入他們信仰生活與靈性造就等各項的活動,絕不可認為教會每一年已經有舉行一次松年主日禮拜,就能使來到教會的松年長輩們感受到被尊敬與珍惜;這肯定是不夠的。

 因為當今世代急速變遷,凡事講求效率、功用、投資報酬率。世俗的潮流直接影響人對生命存在的看法,又加上傳統的敬老與孝親的倫理道德日趨薄弱,老人不再是社會的主流反倒是被忽略與漠視的一群弱勢。

 年長者無論在經濟、健康方面,心理上、日常生活層面或多或少一定會產生適應的問題。包括他們在家庭中都有可能失去原有的尊嚴、地位,甚至在這個生命被物化,價值觀被嚴重扭曲的世代中,年老的人更是被視為淘汰者;一群不能生產的「負擔品」。

 (約三:16)「上帝愛世人…」主耶穌為愛世人道成肉身到世間,也關心弱勢者並樂意成為他們的幫助。不分男女、老少,耶穌都看為寶貴,並參與著每一個生命蛻變的過程,使我們在基督裏成為一體。(加三:26-28)。

 因此,在這個世代我們教會有個重大的任務與挑戰,就是需要打破主流文化的誤解、迷失,社會把弱勢、老人推到邊緣去;然而我們教會卻要敞開的大門,完全接納、歡迎被社會忽視、被家庭遺忘,孤單、弱勢的老人。(提前三:15b)
 
 剛才所讀的經文讓我們感受到詩篇的作者似乎對人生的觀點有點消極與感慨,可是當我們再深入去思考這段經文時我們會發現,他除了感嘆生命的短暫之外,似乎對我們的生命有幾方面的提醒。

貳、本文
一、掌握當下並享受恩典
 首先我要說可以服事是上帝的恩典,而能在忠孝路教會服事這一群可愛又令我敬佩的長輩更是上帝賜給我生命中特別的祝福;是用再多的金錢、書本也買不到的恩寵。

 然而有很多年紀輕的人認為老人家很「難搞」,嫌老人「嘮叨」、「固執」,不大願意也不知道要如何要他們相處,也不願多花一點心思去瞭解、學習與老年人建立良好的關係,讓彼此間產生更大的代溝與隔閡。

 尤其這幾年大環境的經濟壓力,節育率急速升高,家庭結構也跟著變化,過去三、四代生活在一起的情況已為少見,大家庭轉變小家庭。現代的父母根本不敢再寄望年老之時和兒女同住,接受兒女的照顧。有些看得開且經濟還過得去的父母乾脆主動提出到安養院生活的計畫,免得麻煩別人。

 其實老人家並不「難搞」,他們很可愛也很容易滿足,比起一般青年、成人牧區來說,他們好牧養多了。長輩很自律、守時、守規矩,可以說是「超級順服」。不知道這是和他們過去吃的苦比我們多的緣故,還是他們生命有豐富的歷練而顯出柔和與謙卑。

 更可能是他們疼愛我把我當作是他們的兒子、孫子,每次和他們在一起總是很快樂、自在,沒有任何束縛或壓力。同時在與他們的互動中,我從他們身上學習到人生很多的大道理,一起和他們度過喜、怒、哀、樂經歷酸、甜、苦、辣,也發生好多有趣的事。  

 我正在預備這篇講道時,我翻閱過去和松年一起拍攝的照片與生活的紀錄,我發現有許多熱心愛主的長輩一一離開我們,已經回到上帝那裡。也有好多的長輩,如今已年老體衰,無法自如來到教會禮拜;即便你我有心想要服事他們,也不是我們個人能力所及的事。

 我們除了把握還可以與他們相處的現在,盡一點你我都可以做的服事來扶持、幫助他們之外,否則即便我們是在同一間教會、同一個的信仰,一起在這裡敬拜上帝。嘴說我們在耶穌裏是一家人,是生命共同體,但實際上我們跟這群老人家根本沒有任何連結與關係。  

 因此,當我在預備這篇信息時,我深深感受到生命的有限與短暫,我必須要起來大聲呼籲、懇請兄姊務要留意並主動關心我們四周圍的長輩。而我的心也彷彿大衛王一般向上帝禱告:「耶和華上帝啊,求你叫我曉得我身之終!我的壽數幾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長!使我知道存著敬畏上帝的心,且珍惜、把握每次與松年在一起的時刻。」

 古諺語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家一點都不「難搞」,他們可是我們家庭與教會的寶!教會有這麼多長輩和我們一起敬拜,一起領受上帝的恩典,一起陪伴老人家體驗在基督裏生命蛻變的過程是我們莫大的祝福。願上帝幫助我們多去瞭解,用心去體會,並掌握每個當下來參與關心他們,您將會發現這群老人家生命的堅強與內涵,值得我們敬佩。

二、不再虛空會充滿意義
 人生無常且極為短暫,如流水般,一去不復返。許多人卻汲汲營營,窮盡一生將全部的歲月投資於屬世的名聲、地位、利益,以短淺的眼見衡量、計算週遭一切的人事物。

 以為擁有金錢即可享受榮華富貴,並以社會上的成就來肯定自己存在是有價值的。甚至為俗世的財富附上極大的代價,然而到最後才發現金錢不是萬能,它不能使生命得著真正富足,只會令人感嘆人生中錯過許多美好且充滿意義的事情。
真正的快樂是來自於認識上帝並完全的信靠,以及樂意與人的溝通、分享,竭盡所能去關愛別人和為他人服務,不能只一味的為自己。生命中只有財富沒有上帝是非常虛空的。


 (太十六:26-27)「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確實倘若我們只顧著自己心中的渴望而對週遭是冷漠、無感,那麼我們有朝一日便會如哲學家梭羅所說:[啊!人生已經到達盡頭,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活過。]

 因此,一個經歷上帝也認識上帝的人絕對不會讓自己生命浪費在追求自我滿足的事上,他也不會只為顧著自己的喜好、興趣,以自己利益為優先考量而是將上帝放在他生命的首位,單單為主而活。

 如撒該一樣,當他遇見耶穌之後,他的生命有了很大的改變。他不再以世界的方法、手段做事,訛詐、欺壓他人。他不再以世界的評價和人的眼光來看自己和對待別人,他從此不再和過一樣,生命是一個嶄新的開始。不再是為自己,而且快樂無比!

 (腓三:6-8)「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已認識我主基督為至寶。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看為糞土,為要著基督…」。

 請問甚麼是一個蒙恩得救的人活著最快樂、最有意義的事呢?豈不是去服事那些軟弱的、缺乏的、困苦的人並讓他們因我們得到上帝的祝福嗎?或者是我們認為主日有來教會禮拜就是盡了基督徒的本分?(太廿:28)「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三、大有盼望必被主紀念
 服事的目的並非要人有所回報或是要人紀念我們的善行,服事很單純的動機就是「愛」,因為我們領受到天父的愛也願意回應祂並以具體的行動證明我們是領受祂「愛」的人。而服事最大的受益不是別人乃是自己。

過去常聽人說:「為主作工,不會空空」。當時我實在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涵,直到這幾年我服事松年長輩漸漸能體會這句話的真意。原來即便是我們看似微不足道、不足掛齒、不以為意的服事;也許從來沒有人提起,早已被遺忘,將來也不會有人記得,然而上帝卻紀念著,不會忘記。

舊約聖經士師的年代,以色列百姓雖已進入上帝應許給他們迦南美地,但是百姓卻也受到生活水準較高迦南人崇尚物質的影響,宗教與道德空前敗壞、墮落。各人任意而行,整個以色列民族幾乎看不到任何盼望。

就在以色列民族歷史最黑暗的時期,聖經特別安插一位外邦女子路得以無私、捨己的愛照顧無依無靠年長的婆婆拿俄米的故事提醒、鼓勵我們後世代的人。路得對上帝的信心與愛婆婆拿娥米具體的行為,對於現代的我們意義深長。

人與人之間的愛,可以反應上帝愛的本質。我們也知道上帝是大有能力,然而上帝的作為不一定是非得要在屬於祂的群體中顯現超自然或轟轟烈烈的現象,更多的是藉著你我生活上一點一滴真實的見證來體現。

(太廿五:40)「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
 因此,當我們去關心最卑微的人,就是關心耶穌自己;我們去照料病人,就是照料耶穌自己。當我們在大門口牽著長輩的手慢慢上階梯,就是牽著耶穌自己;當我們在禮拜堂看見長輩而起立讓給位子給長輩坐,就是讓位子給耶穌自己。

 假設至今我們信主已經很久但仍然未參與任何服事,也不曾經歷服事的恩典與祝福,請盡快向我登記報名。上帝一定會使用您這讓些長輩的心得到安慰,而日後我們的心也會從別人得到幫助與安慰。
(林前十五:58)「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裏面不是徒然的。」      

參、結論
 (賽四十六:3-4)「雅各家,以色列家一切剩餘的,要聽我言:你們自從生下,就蒙我保抱;自從出胎,便蒙我懷搋。直到你們年老,我仍這樣;直到你們髮白,我仍懷搋。我已造作,也必保抱;我必懷抱,也必拯救。」

 未來肯定會有很多老人湧入我們的教會,松年人福音的事工絕對不會是「沒落的產業」,更不是「夕陽工業」,老人福音的事工會有無限的寬廣與可能;松年人需要我們一起更多地關心。

 願上帝幫助我們的教會在愛與真理裏持續建立起「老、中、青、幼」同享上帝恩典與祝福的教會。讓世人知道忠孝路有上帝的神蹟奇事,這裡還有一群歡喜、快樂遵行上帝旨意的青壯年人照顧與扶持年老的人並教導下一代。讓忠孝路成為這世代宣揚福音,高舉耶穌的「模範教會」。

思考問題:
1.您要用什麼具體的行動使來到教會的長輩們感受到基督的愛呢?
2.有一天當您年老時,您期待別人如何對待您呢?
3.請您在本週做一件使長輩們得尊崇與安慰的事。

2013-09-29
我們都需要智慧
王武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列王紀上3:16-28

引言:
1.台灣的政爭,讓我們更深刻感受到,執政掌權者何等需要有從上帝來的智慧和憐憫的心,也讓我們想起所羅門就任王位時,向上帝「只求智慧」的智慧。
列王紀上3:7-12「耶和華我的上帝啊,如今你使僕人接續我父親大衛作王;但我是幼童,不知道應當怎樣出入。僕人住在你所揀選的民中,這民多得不可勝數。所以求你賜我智慧,可以判斷你的民,能辨別是非。不然,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所羅門因為求這事,就蒙主喜悅。上帝對他說:「你既然求這事,不為自己求壽、求富,也不求滅絕你仇敵的性命,單求智慧可以聽訟,我就應允你所求的,賜你聰明智慧,甚至在你以前沒有像你的,在你以後也沒有像你的。」
2.事實,不只執政掌權者需要智慧,我們市井小民也都需要有從敬畏上帝而來的智慧,尤其是在突發意外、內心憤恨不平,時間緊迫要決定事情的時候,因它會影響我們一生的幸福。
3.今天我們將從所羅門王斷案的兩位苦主-倚靠出賣肉體維生的社會邊緣人,來看「愚昧婦人的作法」與「智慧婦人的抉擇」所帶來的結局,這或許會更貼近我們的生活。

一、兩位可憐的婦人
1.兩人同是失去倚靠,沒有謀生技能,一起住在貧民窟簡陋的房子,只能倚靠出賣肉體維生,活在悲慘世界的邊緣人。
2.兩人因同病相鄰,同住一房且同時懷孕,成為互相安慰,互為取暖的好姐妹。

二、可憐婦人的盼望
1.兩人在接客中都意外懷孕,並且或許根本不知道孩子的爸爸是誰。
2.為了生活,為了孩子出生後的生活費,或許都還得勉強繼續接客,忍受身心靈更痛苦的煎熬。
3.儘管活在這麼痛苦無奈的環境,又不幸懷了孕,然而新生命的來到總會帶給人一絲的盼望。
4.兩位同是困苦的歹命人,開始編織夢想:他們可以輪流互相照顧孩子,兩個孩子一起成長,可以成為好兄弟;兩人年老珠黃可以有兒子成為他們的依靠,不必擔心沒有人共養;儘管在惡劣環境中不幸懷孕,日子雪上加霜,然而,想著他們的未來,再辛苦日子總會過去,孩子總會長大,孩子成了他們活下去的盼望。



三、愚昧婦人的作法
1.很不幸,兩位婦人所寄望的孩子,其中有一個卻在一夜之間被粗心大意的母親壓死了。這位喪子的母親發現孩子沒有氣息,必定又慌亂又自責。想著,她原本人生一絲絲的盼望瞬間都沒了,怎麼辦?一輩子出賣肉體,年老無倚無靠?不,孩子絕對不能死。於是看著鄰床姐妹淘母子睡得好熟,為了自己的將來,為了自己的幸福,她很快作了一個決定:將孩子掉包,死的換活的。然而,母親畢竟是母親,剛出生的嬰兒再怎麼相像,親生嬰兒的一舉一動,必定都牽動著母親的心跳。天亮,這母親細細察看,發現懷中已死的嬰兒並不是她的,於是兩個母親開始了一場「兒子爭奪戰」,事實,兩人在爭的不單單是孩子,更是在爭取自己未來的希望和幸福。
2.兩位母親為爭奪兒子的訴訟案件,進入司法程序,經過所羅門王用上帝給他的智慧,根據「人性」的自私、「母性」的愛作出判決,將活的孩子歸還親生母親。這位壓死兒子的母親所得的不只是喪子之痛,且與原本的好姐妹反目成仇,更換來了「心狠手辣」、「無情無義」、「沒有人性」的臭名。
3.我們用另外的角度來想想,這位喪子的母親在半夜壓死兒子的震驚中,若能安靜沈思片刻,想想自己的不幸也想想換成別人的不幸,她選擇自己承擔痛苦,不去歸咎、傷害他人。天亮時,她可以為死去的孩子、為自己的悽慘命運大聲哀哭,她必然可以贏得許多人的同情、安慰與陪伴,並且為她處理後事,甚至幫助她脫離悲慘的困境,協助她過正常謀生的生活。與她同住同是淒涼困苦的好姐妹豈不更同情她,更加體會她的慟,用寬廣的心胸邀請她成為孩子的母親,讓孩子成為她的乾兒子,兩個母親一起用豐富的奶水來乳養這孩子,一來可以抒解喪子母親的痛,二來將這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疼惜,使這孩子得到加倍的愛,讓這孩子在兩位母親豐富的愛中成長,孩子長大後豈不同樣孝順、奉養兩位老人家。只可惜,這喪子的母親在半夜慌張震驚中,害怕失去未來的盼望,作出了只為自己設想、傷害同伴、愚昧錯誤的決定,使得她原本可以博得社會大眾同情的傷心媽媽,可以得到許多關心的可憐婦人,完全失去了。當然也失去了她未來唯一的盼望,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四、智慧母親的決定
以賽亞書49:15「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當所羅門吩咐說:「拿刀來,將活孩子劈成兩半,一半給那婦人,一半給這婦人」時,「活孩子的母親為自己的孩子心裏急痛,就說,求我主將活孩子給那婦人吧,萬不可殺他。」(列王紀上3:26),這母親面對即將被劈死的孩子,如同壓死孩子的母親當夜的情形:「內心著急心痛」。然而,她卻作出了寧可自己承擔痛苦、犧牲自己,讓出自己的心肝寶貝,也不能傷害無辜的決定,這母親適時智慧的決定加上所羅門王智慧的判決,保全了這孩子的性命和母子的關係。
結論:
箴言9:10「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雅各1:5「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上帝,主就必賜給他。」

2013-09-15
教會是什麼
王武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馬太福音16:18,以弗所書3:21
引言:
1.你想教會應該像什麼?你心目中理想的教會是怎樣的教會?
2.你的教會觀-對教會的認知和教會的生活,將決定你基督徒生命的成長。
3.怎樣的教會才能勝過陰間的權勢?忠孝路教會要成為怎樣的教會?
一、教會是醫院-醫治創傷
以西結書34:11-12「「主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必親自尋找我的羊,將牠們尋見。牧人在羊群四散的日子怎樣尋找他的羊,我必照樣尋找我的羊。這些羊在密雲黑暗的日子散到各處,我必從那裏救回牠們來。」
以西結書34:16「失喪的,我必尋找;被逐的,我必領回;受傷的,我必纏裹;有病的,我必醫治;只是肥的壯的,我必除滅,也要秉公牧養牠們。」
二、教會是家庭-互相照顧
提摩太前書3:15「倘若我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上帝的家中當怎樣行。這家就是永生上帝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以弗所書2:18-19「因為我們兩下藉著他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上帝家裏的人了。」
約翰福音13:34-35「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三、教會是學校-裝備造就
以弗所書4:11-14「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
四、教會是軍隊-屬靈爭戰
以弗所書6:10-13「我還有末了的話:你們要靠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要穿戴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所以,要拿起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

2013-09-08
啊哈!我知道怎麼辦了!
王武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路加福音16:1-13
引言:
1.如果弟兄姐妹用推銷員鍥而不捨的精神來傳福音,你想你的小組會是怎樣的情形?
2.如果基督徒對上帝的敬虔、奉獻像異教徒對偶像的虔誠和對廟宇的捐獻,你想教會會是怎樣的情形?
3.如果教會像企業一樣有設定達成的異象、目標,信徒像公司員工願付代價接受訓練、挑戰,成為跟隨耶穌的門徒,你想這世界會變成怎樣?
4.路加福音16:1-13 耶穌說這故事乍看起來,很奇怪,耶穌怎麼讚賞這不義的管家,且要我們向他學習呢?其實耶穌一點也沒有稱讚那個人的意思,那麼耶穌的意思是什麼?
一、耶穌誇獎的不是管家的「不義」,而是不義管家「做事」的「聰明」
路加福音16:8「主人就誇獎這不義的管家做事聰明;因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
請注意,耶穌在這裡不是說「今世之子比光明之子聰明」,而是說,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比光明之子聰明。而耶穌所誇獎的更不是管家的「不義」,不誠實的行為,而是這個人的「聰明」、「精明」,這才是整個故事的重點。
耶穌說這個故事的目的是乃是藉著今世之子在世事上的聰明,教導門徒要知道使用今生有限短暫的生命、隨時會失去的錢財投資在永恆價值的國度。這不義管家的聰明在哪裡?
1.他有自知之明
2.他能未雨綢繆
3.他果斷作決定
4.他知道要廣交朋友

二、從不義管家的聰明學習屬靈的功課
1.我們是否意識到在生命實存景況中隨時要面對的危機?
不義的管家有自知之明,他知道他的處境,他瞭解情勢不妙,快要被辭職,他對未來有強烈的危機意識。耶穌也要我們明瞭人生隨時可能會發生的危機,以及生命的短暫脆弱,祂要問我們將在何處渡永生?我們要如何使用上帝所託付暫時保管的錢財?我們要如何在短暫的年日留下有永恆價值意義的事?我們將來面對耶穌要如何交帳?
2.當我們面對人生困境時,我們的反應如何?
不義的管家知道他即將面對的困境,但他不是坐在那裡發呆或心裡只想著「完了,一切都完了,沒希望了!」,他也不是怨天尤人、責怪、追究是誰去舉發他的惡行,以致憤怒不平,內心充滿苦毒怨恨。反而他趕緊未雨綢繆,積極想辦法如何解決所要面臨的困境。
事實,耶穌在這故事也在告訴我們一般人(今世之子)遇困難,天都無絕人之路,何況上帝的兒女(光明之子),豈不在人的盡頭,成為上帝的起頭嗎?耶穌要我們相信,在神沒有難成的事,祂要我們視困難為經歷上帝的途徑,我們儘管來到上帝施恩座前禱告:「主啊,祢要我作什麼?這個光景,不是我的能力所能解決,我需要祢的幫助。」上帝往往在我們處於山窮水盡時,讓我們經歷祂是在曠野開道路,沙漠開江河的上帝。
3.我們是否知道將「會成為無用的錢財」投資在永恆價值的國度?
耶穌說這不義的管家尚且知道用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我們光明之子豈不更該運用上帝所賜的錢財結交朋友。路加16:9新譯本聖經譯為「這故事教訓我們:要善用世上的資源,使他人受益,從而結交朋友。這樣,當地上的財富消失時他們就會接待你們到永恆的家。」耶穌的意思是要我們善用所擁有的錢財來關心照顧貧窮、困苦的人,支持教會的福音事工,使人因著我們的奉獻而認識主,也成為我們屬靈的朋友。將來我們回天家時,有許多因著我們的幫助,蒙恩得救的人將在天堂門口迎接並感激我們,那時我們就瞭解耶穌所說的話:「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裏去。」(路加福音16:9)
4.我們是否善用手中所擁有的成為好管家來贏得上帝更大的託付?
耶穌說:「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倘若你們在不義的錢財上不忠心,誰還把那真實的錢財託付你們呢?倘若你們在別人的東西上不忠心,誰還把你們自己的東西給你們呢?」(路加福音16:10-12)
我們怎樣使用現今所擁有的,決定上帝會再交託我們多少。今天我們所擁有的,包括我們的恩賜、才能、機會、地位、權利、影響力、錢財等,我們怎樣使用這些恩典,決定上帝再給予多大的恩典,不要小看你手中僅有的一點點,將它獻上,它將成為極大的祝福。
5.我們是否愛上帝、愛人勝過愛錢財、愛自己呢?
最後,耶穌說:「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路加福音16:13)
耶穌要我們在愛上帝或愛錢財作一抉擇,錢財本身是中性,聖經不是說「錢財是萬惡之根」,而是說「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10),當一個人愛錢財、視財如命,被錢財控制時,錢財會毀掉那個人。但當一個人愛上帝,導主為大,被上帝掌管,將錢財用在上帝的國度,上帝要造就那人,而當一個人愛上帝時,自然而然會去愛人,也願將上帝所賜的錢財用來幫助人。因此,故事的結論,耶穌對門徒發出一挑戰:你們是愛錢財、愛自己?還是愛上帝、愛人?

結論:
路加福音16:4「我知道怎麼行,好叫人在我不作管家之後,接我到他們家裏去。」
這句話希臘原文的意思是:「啊哈!我想到了,我知道怎麼辦了!」
你呢,你是否想通了,你知道該怎麼做嗎?

2013-09-01
一步又一步的恩典
王武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建堂經費總預算控制在二億五千萬元,一直是小會持守的原則。然而台灣俗語說:「起厝按半料」,意思是蓋房屋要有追加預算的心理準備。因此當我們以二億五千元預算要蓋2526坪建坪時,有些兄姐就擔心有可能要到三億元才能完工,小會員受託全權負責建堂事工,當然瞭解這種情形,因此,在建堂過程小心翼翼管控經費,每當建築師提出要增加、修改或變更工程時,建堂召集人張逢春長老就要建築師提出訪價的預算,以及宏昇營造公司的報價,再經聘請的PCM(督導考核)和小會員逐項討論是否有此必要,以及價格是否合理,以致在土木結構完成,開始要進行內部裝修時,小會員幾乎每週都要開會,感謝主,賜給我們教會有如此忠心管家的長老。
在建堂過程中,我們經過三次預算的追加,第一次是南亞塑膠公司副總經理王貴雲姐妹奉獻的塑鋼窗,是以折抵現金的方式奉獻,而宏昇在門窗工程的包價低於南亞塑鋼窗的價錢,因此必須追加5,582,438元,然而,此部分的追加,教會不須增加預算,因為是由南亞王副總奉獻,感謝主!
第二次追加,是經過多次開會討論後,於5月27日決定追加音響管線、主堂休息室、儲藏室、外牆電子螢幕、屋頂及外牆十字架、佈告欄、入口鋼柱、五樓廁所結構、電梯高度調高…等共計34項大小工程,總計4,956,266元。
第三次我們面對的是土木水電工程完工後的內部裝修、裝潢工程,尤其是主、副堂、接待大廳、地下室兒童教室,這部份是原本就不在營造包價裡面。小會員經多次討論後,認為必須在進行內部修飾時,一併發包給宏昇營造進行,如此才能節省經費,當小會員經過審慎評估決定項目後,請宏昇提報價,共計30項,總價22,744,200元,這個報價的預算顯然會超過我們的總預算。
感謝主,宏昇營造老闆郭倍宏博士瞭解我們的困難,於8月18日主日禮拜後,專程從高雄前來與我們研商、溝通。郭博士首先表明他們公司對教會建堂工程一貫的原則就是奉獻,不僅奉獻管理費和利潤,遇到有困難的教會,他們也儘力協助教會完成。接著王牧師向郭博士表明我們建堂經費的上限是二億五千萬元,以及我們現在僅能使用追加的額度只有1200萬元,於是郭博士提出在30項追加的項目刪減三項可以以後再作的工程,最後以1400萬元承包,然後公司再為我們奉獻500萬,郭博士並表示,其實在我們的建堂工程,宏昇營造公司連同這次的奉獻已超過1500萬元。第一次在開標時已吸收了超過500萬元建築師漏列的預算,第二次是庭院樓梯的清水模,又吸收額外增加的500多萬。
感謝主,讓我們經歷上帝為我們預備超過所求所想的,並且消除我們的掛慮。我們建堂工程營造發包價約2億2千萬元,工程追加、內部裝潢以及音響設備共計約需三千萬元,另我們可用宏昇公司和南亞公司兩筆的奉獻來添購辦公傢俱、教室桌椅和牧師館設備。因此,我們在建堂工程款和完工後所需的設備費用可以管控在2億5千萬元。
最後,郭倍宏博士分享,在承包我們建堂工程後,他們公司本來計劃要由營造轉做土地開發與建築,不再對外承包工程,然而上帝卻又讓他們在一年內連得四項營造大獎,以致不斷有人找他們營造,最近又得到兩件大案,一是民視總辦公大樓20億的工程,宏昇是在24家營造公司競標中評比第一名,脫穎而出,另台南新樓醫院5億的工程,沒有競標就直接找宏昇。感謝主,讓為我們建堂營造的宏昇公司在業界榮耀主名,亦不斷蒙恩!


2013-08-25
怎麼可能作門徒?
傅世賢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路十四15-35                                                
我們教會今年第三季的主題是「栽培門徒」,指栽培主的門徒,但什麼是主門徒呢?作主門徒的條件是什麼?誰能做主門徒?或者那是少數人的事嗎?想想,為什麼耶穌三十歲一出道就呼召門徒跟隨祂?他三年的事工裡無論到哪裡,十二門徒都緊緊和耶穌生活在一起。事實上,耶穌心中有一個偉大的策略,因為耶穌知道祂肉身離開地上後,就要由門徒接續做祂所做的。在使徒行傳,我們看見耶穌的門徒醫病趕鬼、宣講福音,這不正是耶穌在地上時所做的?而且這些門徒又帶出門徒、世世代代不斷有人繼續做耶穌所做的,才使得兩千年來教會歷史能綿延不絕。
因此,主門徒就是主耶穌在地上的代表,他們活出耶穌、做耶穌所做的、讓耶穌的影響力綿延不斷。徒11.26說「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其實英文基督徒(Christian)就是小基督的意思,信了主就是基督徒、基督徒就是基督的代表、就是主門徒。今天耶穌仍然要使用基督徒成為祂的代表,在地上發揮敬虔的影響力,你是耶穌的代表嗎?

<路十四15-35>這段經文前半段比喻講到救恩像一場豐盛的筵席,後半段講到作主門徒,乍看之下,救恩是主人慷慨無條件的免費豐盛筵席,但作主門徒卻有那麼高的條件和要求(耶穌講了三次,若不...就不能做我的門徒),是這樣嗎?難道救恩是無條件不設限地、人人都可以得到,而作主門徒卻是只有少部分達到標準的人的事?得著救恩和作主門徒是兩件事嗎?首先來認識救恩的特性~

排除攔阻享救恩!(路14.15-24)
救恩是上帝主動的邀請。比喻中的主人擺設筵席,主動邀請人來吃宴席,可見這個主人一定慷慨大方、富有,同時充滿慈愛。當第一批被邀請的人拒絕赴宴後,主人還用盡辦法、甚至「勉強」人(14.23)來赴宴,可見主人的心多麼熱切盼望每個人都可以來享受他的大筵席。
救恩是上帝全備的供應。17節說「請來吧,樣樣都齊備了」,這是一個豐盛不缺欠的筵席。救恩的豐盛可以供應人生一切所需,只要人回應邀請,就可以得到這福氣。
救恩是歡樂的饗宴。聖經常常用吃飯、筵席來比喻救恩的福澤,表達人與上帝在一起的歡樂美好。猶太人和台灣人一樣喜歡透過享用美食的場合來調和人和人的關係。救恩使我們與神和好,就是那麼地歡慶快樂!
救恩是無條件的恩典。比喻中主人的筵席是免費的,人不必花錢,也不用靠自己努力、成就、積功德、好條件來交換得到;大筵席無條件、白白的給一切願意的人。
然而比喻中的主人雖然大方宴請賓客,卻被拒絕了。這些拒絕赴宴的人們,第一個說買了地要去看地、第二個說買了牛要去試牛、第三個說才娶妻不能去。其實這些拒絕的理由,很明顯並非緊急到立即非辦不可,只是他們的生活中有比赴宴更重要的事,或者因為他們不知道那筵席有多豐盛寶貴,因此輕忽地推辭了,其實這也反應出他們生命中的優先次序。並非不可以看地、試牛、陪親人,而是這些事佔據了他們心的優先,以致錯失大筵席。這三項赴宴的攔阻--看地、試牛、娶妻正代表人們生命中的財產、事業、喜好(愛情親情嗜好慾望)。
弟兄姊妹,對你而言是什麼阻礙你、使你輕忽屬靈的事?其實我們人生的不同階段總是有理由讓我們無法上教會、讀經禱告和服事,除非我們決心調整優先次序。救恩是神全備的供應,關乎一個人人生全部的需要。聚會、親近神、學習真理、參與服事,能塑造內在生命和品格、更新扭曲的價值觀、改變壞習慣、引導一個人生命方向、發展恩賜,這些都是關乎永恆、非常嚴肅重要。

在比喻中,神國的大宴席後來有一個奇妙的轉變。當第一批客人推辭後,主人吩咐僕人到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瘸腿的來,這些可能指當時宗教領袖所藐視的稅吏娼妓和罪人。後來主人還吩咐僕人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裡」,勉強人進來,這第三批人更是猶太人輕視的外邦人。足見,救恩確實是無條件白白的恩典,神的心意是要人人都得到救恩,但比喻也很貼切的傳達一個事實,那就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得到救恩。拒絕的人寧願追求世界的各種人事物、因而輕忽救恩,但即使有人拒絕,筵席的慶典仍要繼續進行,損失的不是神自己,而是錯失筵席的人。我們看到,人得不到福氣是因為緊緊抓住自以為好的東西不放,以致再沒有手去領受真正上好的福份,非常可惜。

怎麼可能作門徒?汲取救恩泉源!(路14.25-35)
耶穌要跟隨祂的人愛祂勝過一切(14.26),背起十架(14.27),撇下一切(14.33)來跟隨。可見得,這一大段經文(14.15-35)的前後不是在講兩件事,以為救恩是無條件、作主門徒是有條件。大筵席的比喻說的是,救恩禮物是白白的恩典,但你若不調整優先、排除攔阻、你就得不著!這和耶穌說14.26「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就不能作我的門徒」,兩者是同一件事。打個比方,有一個富豪願意免費地白白送五千萬的家具給你、並且重新裝潢你家,但你卻捨不得除掉原有的舊家具和舊裝潢,那你怎能得著五千萬的禮物呢?

愛耶穌勝過一切、背起十架(預備為主受苦)、撇下一切的跟隨,這些看起來好像是很大的犧牲,很高的要求,誰能做到?確實,做主門徒看起來是很高的要求,高到根本不是你我能付出的。在28-31節,蓋樓和打仗的比喻就是表達人的理智其實是無法精確計算代價的,沒有人(包括我們自己)能做我們的精算師和國王!也可以說其實我們是付不出工程費、也沒辦法靠自己來打仗。但在33節,耶穌邀請我們單純的信靠、放心的撇下所有來投靠祂,讓祂為我們付上所有的代價,讓祂作我們生命中的王,好讓祂帶領我們打勝仗。

其實耶穌要我們放下的財產、事業、愛情親情喜好等,這些豈不都是從神那裡來的祝福?神是萬福的本源,因此,將主擺在生命的首位,不僅不會失去、反而要從神得著更大的祝福。再者,救恩筵席是神全備的供應、也是神主動的邀請,「請來吧,樣樣都齊備了」,神應許我們跟隨基督所需的一切、祂會供應、祂已備妥,我們跟隨主所需付的代價,耶穌要負全責。

<賽12.3>「你們必從救恩的泉源歡然取水」,<約4.14>耶穌說「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唯有汲取救恩泉源才使作門徒成為可能!作主門徒這麼難的事,有一個簡單的秘訣就是:專心投靠主、汲取救恩泉源!是救恩泉源使一個人以耶穌為首、預備受苦、撇下一切成為可能!然而作主門徒是不斷的成長過程,我們可能永遠不會從「作主門徒學校」畢業,但救恩泉源保證要源源不絕地供應我們活出祂的生命、在地上成為祂的代表、發揮影響力。而當我們經歷神是我的精算師和國王,就會飽嚐救恩饗宴的豐盛!最終你會發現,你不僅沒有失去最愛的家人、反而從神得著更大的愛來愛他們!捨棄自我,不僅沒有讓你失去自我,反而更認識自我、人生過得更踏實喜樂!不計代價的跟隨,反而得著更大的祝福!
事實上,救恩珍貴到一個地步是沒有人拿得出條件來交換得到它,所以它只能以無條件的方式白白送給人,也因此它,具有絕對性!它要求白白得到的人必須把它擺在生命中的首位,甚至要為它受苦、而且不計代價的持守和跟隨。而當你進入體驗救恩與回應救恩的良性循環時,你就會成為救恩的最佳代言人,成為耶穌在世上的代表—作主門徒!也因此,世人就會從我們身上看見耶穌。事實上,耶穌說若不如此,基督徒就像失了味的鹽(14.34)、對世界就毫無影響力。
一個大使若要代表台灣被派駐海外,基本前提是他必須愛台灣、認同台灣、瞭解、體驗台灣的處境和需要。倘若你我要成為耶穌在地上的代表—作主門徒,那我們一定要日日操練愛耶穌、日日更深體認耶穌救恩的好處。弟兄姊妹,讓我們排除一切攔阻地來體驗、品嚐救恩的好處吧!
*小組問題討論
1. 在這篇信息中,神呼召邀請你在哪方面更多突破/成長嗎?若你要回應,必須克服的攔阻是什麼?
2. 請分享自己如何體驗,救恩泉源使作主門徒成為可能的見證。彼此激勵!

2013-08-18
天上屬靈的爭戰
王武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以弗所書2:1-2,6:11-12
引言:
1.全世界均臥在惡者手中
約翰一書5:19「我們知道,我們是屬上帝的,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
2.佈道引人歸主是一場屬靈的爭戰
歌羅西書1:13-14「他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他愛子的國裏;我們在愛子裏得蒙救贖,罪過得以赦免。」
3.轉化台灣七月鬼月為靠主得勝的平安七月夜
一、認識天空屬靈氣的惡魔
以弗所書6:12「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原文是摔跤;下同〕,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
以弗所書1:20-21「就是照他在基督身上所運行的大能大力,使他從死裏復活,叫他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邊,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過了。」
撒但的組織
湯懷特在「信徒爭戰指南」一書將撒但分為四個階級:
1、執政的:撒但設立的國家性高階統治者,如「波斯的魔君」、「希臘的魔君」(但以理書10:13、20)
2、掌權的:這是指區域性的官長(以弗所2:2),這在台灣民間信仰中有很完整的權責劃分,如「城隍爺」為市長,「保生大帝」是衛生組長,「媽祖」是港務局長、漁業局長,「關公」市建設局長,「財神爺」是財政局長,「文昌帝君」是教育局長,「土地公」是里長、管區警察,「好兄弟」是角頭老大。「媽祖出巡」表這地是牠掌權管轄的地區,因此牠在轄區內出巡。
3、有能的:是指在國家和文化中運作的影響力、邪惡勢力。例如:在國家中的專制、侵略、壓制、擄掠、不公益、反人權;在民族性的貪婪、淫蕩、懶散、凶暴、;在文化中的祭祖、異教、輪迴、看相、算命、風水、占卜….等。它的目的就要使人遠離上帝。(使徒行傳16:16~24)
4、管轄這幽暗世界的:是指折磨個人的邪靈勢力,例如:貪婪、情慾、淫亂、享樂、懼怕、憂傷、疾病、挫折、灰心、失意、苦毒、怨恨、綑綁、人際關係破裂…等。(加拉太書5:19~21)


二、瞭解上帝在天上屬靈爭戰的五波行動
1.第一波行動-與父神有關
上帝在天上播種各種屬靈的福氣,好讓被擄的人對他們得釋放,有滿心的期望。
以弗所書1:3「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他在基督裏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

2.第二波行動-與耶穌有關
上帝採用了兩面夾攻的戰術,先是派耶穌下到撒但國度的最底層(以弗所書4:9),然後在讓祂升到天上至高處。(以弗所書4:8,1:18-22)
以弗所書4:9,1:18-22「既說升上,豈不是先降在地下嗎?…,並且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使你們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並知道他向我們這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就是照他在基督身上所運行的大能大力,使他從死裏復活,叫他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邊,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過了。又將萬有服在他的腳下,使他為教會作萬有之首。」

3.第三波行動-與教會有關
上帝把人類(罪人)從撒但所管轄的墳場遷移到基督的國度,在那裏祂要使聖徒與主一同坐席。
以弗所書1:22-23,2:6「又將萬有服在他的腳下,使他為教會作萬有之首。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他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

4.第四波行動-與執政的,掌權的有關
上帝把教會設在地上,目的是給天上執政的,掌權的作榜樣及見證。上帝這麼做是「為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上帝百般的智慧。」。
以弗所書3:10「為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上帝百般的智慧。」

5.第五波行動-與教會和執政的,掌權的爭戰有關
耶穌勝過撒但,使牠們都服在耶穌的腳下,如今教會有權管理那一度被空中掌權之首領所控制的天上。但教會必須奉主的名擊敗仇敵,才能再次奪回天上的權柄,使那些仍被撒但蒙蔽的心眼得以開啟。
以弗所書6:11「要穿戴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
以弗所書4:27「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

2013-08-11
更美的聖樂事奉
曾仁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詩一五十:1-6
壹、引言
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說:「除了神學以外,我把音樂放在最高及最尊榮的地位。大衛王與許多聖賢都曾將他們敬虔的思想,藉著詩章、頌詞、與詩歌加以表達。所以,音樂如同一艘船,是思想傳載的工具。對基督教而言,聖樂更是神學思想之舟。」。

從教會歷史及聖樂史的發展中,我們確實見證到音樂載聖道的功能,如韓德爾的神劇「彌賽亞」,它是由預言和成就,受難和得勝,復活和榮耀三部分所構成的。

整部神劇把耶穌基督的生平用音樂的方式舖述而成。按著經文而寫,簡潔扼要、清楚明確把基督降臨的應許、誕生、受難、復活、再來、掌王權重要的神學主題發揮的淋漓盡致,把人對上帝的崇拜昇華到極其偉大的境界。

確實聖樂對教會整體的發展與屬靈的氛圍有非常密切的關係,而現階段我們的教會不得不承認關於聖樂方面的認識,其實我們懂得並不多且乏善可陳。

除非我們都有共同的看見也願意一起來投入參與聖樂的服事。否則,等一下當我們離開我們的座位,教會聖樂的事奉仍舊是停留在原地踏步,根本不會有多大的反應。

因此,牧師衷心的盼望與各位藉著今天的聖樂主日禮拜一起來思考、學習並共同來努力,讓我們教會的聖樂事奉能更美、更豐富、更活潑、更有生命力?

貳、本文
一、聖樂與敬拜讚美的真諦
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何我們稱「音樂」為「聖樂」呢?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有非常明確與清楚的認識,否則禮拜中任何會發出聲的樂器,包括人的聲音,便有可能會淪落為自我表演或純藝術化的作用而已,失去真正的敬拜意義與目的。

中古世紀,教會的確成了西方社會的主力,我們從當時所流傳下來的藝術作品就可證明,如描繪聖經故事、神學教義、彩繪玻璃、雕像、管風琴的裝飾、詩歌譜中附帶華麗的插畫等。因為這一切的寫作或製作為要表明感謝、尊榮上帝之意。

然而,當人文主義與文藝復興興起,甚至到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的風潮出現之後,很多詩曲創作家開始將注意力從上帝轉到人的身上,他們不再以敬拜上帝為作曲的焦點與目標而是轉向創作俗世的音樂上。

逐漸地,音樂風格的主流成為自我陶醉與娛樂、歡悅他人的功能,讚嘆上帝偉大神聖性的音樂創作變成了只為讓人欣賞、享受、得名利的藝術價值或營利的用途。直至今日,仍是如此,時下頗受大眾接受、喜愛的流行音樂曲風,遠遠勝過教會創作的音樂、詩歌,甚至直接衝擊、影響著我們。

音樂是上帝賜給我們寶貴的禮物,祂也賦於我們創造音樂的本能,但其目的並非在彰顯自己有多高超的水準或音樂造詣,而是為了榮耀上帝,並讓人在敬拜中遇見主,承認自己是一個需要恩典的人。    

音樂絕不能取代上帝;它也不是象徵上帝的臨在,它的存在更不是為要抒發個人的情感或滿足自己,使自己浸淫在優美動人的曲風,而忘記最重要的事:「藉著音樂以詩章、頌詞來傳揚真理,敬拜上帝,專心與上帝面對面的交通。」。

(詩廿:3)「但祢是聖潔的,是用以色列的讚美為寶座(或譯:居所)的。」我們必須以聖潔的心思、意念,全心來敬拜讚美這一位毫無瑕疵、毫無玷污,聖潔、尊貴全能的主。願我們此後不論在日常生活或是在任何公眾的崇拜聚會裡,得以善用各種發出聲的音樂向上帝表達敬畏、尊崇之意,使聖樂與敬拜讚美的真諦,藉著我們發自心靈與誠實的敬拜,歸榮耀給賞賜音樂的上帝,並且讓聖樂所發出美善的旋律,去撫慰失落與心靈憂傷的人。

二、聖樂能多元化且豐富性
舊約時期,詩篇是以色列百姓敬拜上帝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涵蓋了三種主要禱告的內涵:讚美、祈求、感恩。讚美上帝的屬性(詩一四七:1)、上帝創造的作為(詩十九:1)、上帝治理萬國萬邦(詩二1、4),感謝上帝的供應(詩一0五:1),渴慕親近上帝和聖所(詩四十二:1),救贖的祈求(一四二:1-2),認罪的告白(詩五十一:1),訓悔詩(詩一:1-2)等。

除此之外,以色列百姓會按著特定的日子、時間向上帝獻祭之後,他們也會按著詩篇次序唱詩,並有樂器伴奏;偶爾唱到一半會中斷,由樂器演奏間奏,「細拉」這一字可能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從我們所讀的詩篇一五0篇雖然只有短短的六節不難發現,讚美此字出現13次,而樂器至少有7種,是所有人共同聚集,一起歡唱、一起感謝、一起跳舞、一起合奏、一起慶賀、一起敬拜、一起宣告、一起拍掌、一起領受上帝祝福的希伯來讚美詩歌。    

(代下五:11-14)當所門王獻聖殿給耶和華上帝的時候,也曾出現相同的景況,這是一種氣勢磅薄、聲勢浩大且場面壯觀的集體性敬拜方式。他們以各種樂器吹號、敲拔、鼓瑟、彈琴,在同心歡唱的讚美歌聲中,共同經歷到上帝的榮光充滿著聖殿,連祭司不能站立供職。

反觀,今日我們教會的聖歌隊或敬拜讚美團,我們能獻給上帝的實在是很有限,有點單調。我們亟需更多懂音樂願意以音樂服事上帝的人一起來參與,一起讚美上帝、經歷上帝。
當我在預備這篇講章的同時,我也拿出自己的手指頭,數算我們目前帶領的敬拜團樂手,再怎麼算就是五名,配搭帶領敬拜的同工,也不超過兩手的手指頭。我在思考三千多年前聖樂服事的樂器就已經有7-8種,怎麼三千年之後的我們不增反減,只有5種?到底是我們教會沒有音樂人才還是我們不願意投入呢?

(太廿五:14-30)耶穌論恩賜時提醒著我們,祂既然將恩賜賜給每一位信徒,祂的意思乃是要教會中每一個人都有恩賜且能運用恩賜。因此,我們應當善用自己的恩賜和別人所有的恩賜配搭,一起來完成上帝在我們群體之間的託付。

我相信凡忠心運用恩賜的,上帝要加給他更多且豐盛;但若在今天埋沒恩賜,以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不願意使用的,連他今天所僅有的一點點恩賜,日後可能都要被奪回。這個原則也適用於今天聖樂的事奉,您越有,主越要加給您;甚麼時候您一停止進步,連已往所得的,也要被奪回。

馬丁路德改教時提倡:「萬民皆祭司」。同樣的,在聖樂的事奉中,盼望我們也能成為祭司;不但自己要唱詩歌讚美上帝,更要把從上帝所得的恩賜發揮出來,不要將恩賜埋沒起來。使我們在祭壇前的服事,看見上帝合而為一的心意與果效。

三、讚美是爭戰致勝的武器
敬拜讚美是我們共同親近上帝的途徑之ㄧ,它也是使我們個人生命
來到上帝面前重新得力的媒介。但是它的作用與果效卻不僅是如此而已,它更是我們屬靈爭戰的致勝武器。。

(代下廿)是舊約聖經中最經典的紀錄之ㄧ。猶大國約沙法王遭受國聯合一同起來攻擊他。他知道自己國家的軍力單薄,根本是無法抵抗的列強,他在懼怕無助中,定意趕緊尋求上帝,因他知道除了上帝才能拯救之外,別無其他方法。

他帶領百姓向上帝禱告、呼求,他相信上帝會與他們並肩作戰。上帝也藉由撒迦利雅的兒子雅哈悉的口向他們信心喊話:「不要因這大軍恐懼驚惶;因為勝敗不在乎你們,乃在乎上帝…猶大和耶路撒冷人哪,這次你們不要爭戰,要擺陣站著,看耶和華為你們施行拯救。不要恐懼,也不要驚惶。明日當出去迎敵,因為耶和華與你們同在。」。

此後,猶大約沙法王就設立歌唱的人,頌讚耶和華,使他們穿上聖潔的禮服,並且讓他們走在軍前讚美耶和華說:「當稱謝耶和華,因他的慈愛永遠長存!」。眾人方唱歌讚美的時候,耶和華就派伏兵擊殺那來攻擊猶大人的亞捫人、摩押人,和西珥山人,他們就被打敗了。

這是多麼出人意料之外的精采畫面。約沙法王並沒有策動或部署軍力要如何應戰,他只有發號一個讓軍事戰略專家跌破眼鏡的命令;讓聖歌隊唱詩且是站立在以色列軍隊前面。

這是屬靈爭戰得勝的關鍵與原則。然而,我們屬靈的眼光卻常被自己理性的思考矇蔽以至於攔阻上帝的作為;常以為可以靠自己的聰明得以作出勝過環境的判斷,反倒是被環境打得一敗塗地,落荒而逃。

倘若今日我們能學習猶大王約沙法爭戰的策略與堅定的相信,以敬拜讚美、禱告祈求上帝為首要的服事,我們個人屬靈的生命必被翻轉,教會福音的事工必會看見上帝榮耀大能的作為,我們肯定唱得不是哀怨的詩歌而是高唱凱旋、得勝的詩歌。

四、聖樂素養要提升與培育
基督徒生命要散出美善、豐盛的內涵,一定要不斷的裝備自己,使
生命越發成熟、卓越。而聖樂的事奉也是如此,要有好學的精神與願意謙卑被指導、受教的心志與態度,使生命的內涵和聖樂的素質一起地向上提升。

因此,沒有一個人是音樂天才,也沒有人可說自己是音樂白痴,更沒有人是不必付上代價就能獲得。每個人至少要有最基礎的音樂裝備,如:識譜、發聲、樂理、節拍,甚至是司琴、打擊、合奏、作曲等。

而教會也要提供一套完整並有系統音樂教育、栽培訓練的課程計畫。我更期待在不久的未來,我們教會有能力與機會聘請專職的聖樂事奉同工參與服事。

(代上廿五:1-8)大衛作以色列王的年代,他時常自己唱詩敬拜感謝上帝,因此詩篇中有許多觸動人心肺腑的詩是由他所寫成的。當時他也分派亞薩、希幔、耶杜頓等許多專職的聖樂人員一起參與服事,特意授權給他們將各項聖樂伴奏的技巧,事奉者該有生命的敬虔與態度教導、傳承下去。

願我們珍惜這個屬上帝榮耀國度,君尊祭司的職分,並且要抓住任何學習的機會,樂意參與教會聖樂、敬拜團隊的服事並接受教會所安排聖樂相關的課程,使我們個人屬靈生命的領域更寬廣,對聖樂的事奉有更深入的認識。

讓每一次的禮拜,因我們愛主火熱的心與謙卑學習的態度,使萬眾一心、心靈合一,歸榮耀給上帝。使上帝的榮光充滿這地,讓人感受到這裡充滿愛與喜樂,生命與盼望。

參、結語
願復興的浪潮從我們的聖樂事工開始,使世人聽見讚美聲響,就回轉歸向耶和華獨一上帝。願聖樂所發出美妙的旋律,震撼人心,使人永遠高舉上帝的聖名。願讚美上帝的樂曲,能響徹雲霄並帶著我們虔誠的禱告,直達天庭。願聖樂每一首詩歌,因我們散發聖潔、相愛、合一、團結、同心的頌揚,使世人認識我們是上帝尊貴的兒女。

2013-08-04
師 父
廖述哲 傳道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 文:馬可福音1:1、約翰福音5:19-20節、哥林多前書4:15節

引言:栽培門徒與父親節
    教會第三季的主題為「栽培門徒」,而今天適逢父親節感恩禮拜,我們一方面要持續這個系列的教導;一方面也帶著感恩的心向所有的爸爸們獻上感謝與祝福。此外我們也一同來思考,栽培門徒與父親節之間的關係。
    耶穌三年的事奉生涯中,除了醫病趕鬼、宣講天國的福音以外,也花了許多的時間培育門徒。聖經沒有耶穌受拉比(猶太人教師)養成教育的記載,然而帶領、牧養為數眾多門徒的耶穌,是憑藉著什麼基礎來教導這些學生?
父親的形象與我們的上帝觀
    有一本有趣的傳記式小說,叫做《與神交惡-我與神的婚姻問題》;作者蘇珊.以薩柯絲(Susan E.Isaacs)以幽默詼諧、充滿想像力的方式,娓娓道出自己的信仰經歷。書中探討了基督徒與上帝之間的關係,也探索了人內在生命的問題和需要。此外,作者也藉此對近代西方教會的各種現象提出了反思。 在主角種種的際遇以及她和上帝關係的問題中,作者點出了一個重要的思考:如果上帝像父親、是我們的權柄者,那麼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父親,或者我們的權柄人物,究竟影響了多少我們對上帝的認識?而反過來說:我們對上帝的認識和關係,是否也使身為權柄者的我們(無論是長輩、老師、牧者、官長等),在這樣的基礎上去養育、教導、帶領我們的孩子及晚輩?
    人的上帝觀,以及人與上帝的關係,深深地影響了我們一切行事為人、態度和人際。對基督徒而言,這個問題甚至也會擴及到我們的教會觀、主內肢體的互動、怎麼看待屬靈權柄、以及委身教會、敬拜、事奉等等的態度。
父親-耶穌的事奉基礎與挑戰
    彌賽亞道成肉身除了拯救世人以外,同時也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將上帝的國與上帝自己彰顯出來。第一本寫成的福音書-馬可福音,第一章第1節開宗明義就是:「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經文清楚地道出耶穌基督與上帝之間的關係,爾後包括耶穌受洗、四處宣講神國的信息、施展超自然的神蹟,甚至在耶穌與門徒最後的晚餐、耶穌受難前的禱告;四福音書都清楚地讓我們看見了愛子耶穌與父上帝之間直接又親密的關係。
    「做父所做的,叫人看見自己就是看見上帝」是耶穌事奉的基礎與目標,然而在那個甚是敬畏上帝,看上帝為至高、不可侵犯的猶太社會中,這樣的宣稱、告白和行動,卻是耶穌事奉生涯中最大的挑戰。置身於人的質疑和屬靈的爭戰中,神性的基督是如何倒空自己卻仍然緊密地與父上帝連繫;而人性的耶穌,又是如何擁有一個整全健康的父親形像?以至於成為他見證父上帝、栽培門徒的基礎。
耶穌的父親形象
    除了屬靈直接的詮釋(三一上帝中的父與子)以外,我們也可以從聖經其它的地方來認識耶穌所擁有的父親形像,以及他和父神之間的關係。
【地上的父親】
    耶穌在地上的養父是約瑟,聖經稱約瑟是個義人(太1:19);新舊約時代可以被稱為義人的,除了要有好的品格和名聲,行事為人也要完全遵照律法的教導。但倘若當時的約瑟要繼續成為律法上的義人,那他一定得休掉馬利亞,使馬利亞與腹中的孩子自生自滅。然而,約瑟卻選擇做出一個超越律法的信心之舉,之後更是在危機四伏的環境中照顧他們母子。耶穌在地上的父親是新約真正第一個超越律法、敬神愛人的義人。
【母親的教導】
    孩子要擁有健康的父親形像,母親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有許多證據顯示,耶穌在12歲之後,就失去了在地上的父親;馬利亞或許可以身兼父職並撫養耶穌長大成人,但身為一個女性,她絕對無法取代男性的父親形像,特別她知道耶穌真正的父親是上帝。但我們在聖經中看見馬利亞是個敬拜神的人(路1:46-55),對於未成年也還未被聖靈充滿的耶穌來說,馬利亞對上帝的尊崇與敬拜,一定帶給年幼的耶穌一個極好的榜樣。
【聖殿(聖經)中的學習】
    耶穌12歲的時候同父母親上聖殿(路2:41-52),剛成年的耶穌就已懂得在聖殿裡學習並請教關於信仰的一切。身為神的兒子,雖然耶穌靈裡知道自己與上帝之間有著無可取代的關係,但年少的耶穌卻仍然願意在聖殿中謙卑學習上帝國的一切。當約瑟與馬利亞找著他以後,耶穌也願意順從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耶穌是持續、有次序且平衡的認識自己在天上父與在地上的養父。
【信心與禱告中的經歷】
    道成肉身的耶穌,一生面對著許多身份認同的問題。初出道時魔鬼以他是神的兒子來試探他,傳道期間許多人質疑他、挑戰他甚至想要殺他;在要上十字架為世人受死之前,耶穌面臨上帝的旨意與自己意念之間的矛盾。然而這一切,主耶穌都憑著信心、憑著聖經的應許、倚靠聖靈,在禱告中確信父神純全善良的心意,以及所託付給他榮耀的職分。最終耶穌完成了天父寶貴的救贖計畫。

以為父的心事奉並栽培門徒
    從人的角度,耶穌所擁有的父親形像雖豐富,但又不盡完美;然而這當中卻隱藏了上帝極奧秘的計畫。在成長與事奉的過程中,耶穌與天上的父親相距遙遠,耶穌也曾失去、缺乏地上的父親。然而藉著聖靈,上帝擴張了自己愛子的生命與事奉境界,使道成肉身的耶穌願意更多倚靠尋求父上帝的旨意,也更能體恤、憐憫那失喪軟弱的上帝兒女,並且以為父的心栽培、牧養門徒。雖然在栽培門徒的過程裏,門徒們總是狀況百出,可是如果我們詳看約翰福音13~17章,耶穌在受難前仍親自為門徒們洗腳、再一次提醒鼓勵他們要勇敢,並且最後也在禱告中,將自己與門徒完全交託給父神(約17)。
    耶穌愛神、愛人的心,使父、子與所跟隨的門徒們都緊緊合而為一。最終父與子,與信靠並跟隨基督的門徒,在十字犧牲的救贖中,同得永恆的榮耀。

結語:向耶穌,師-為父的心
    我們地上的父親,或身為人父的我們,或許都不盡完美,但我們可以向栽培牧養我們的主耶穌,學習他那愛父、為父、在父中得著滿足與完全的心。也願上帝親自尊榮每一位父親,使所有神的兒女都與祂同得榮耀。祝每一位為父的:父親節快樂!

2013-07-28
學祂的樣式
王武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馬太福音11:28-30
引言:
1.你是否勞苦重擔,渴慕得安息呢?
2.耶穌教導我們如何得享安息?
一、耶穌瞭解你的勞苦重擔
(一)耶穌亦曾背負勞苦重擔,遭遇沮喪挫折
1.親信的人懷疑祂
馬太福音11:2-3「約翰在監裏聽見基督所做的事,就打發兩個門徒去,問他說:「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
2.反對的人惡意中傷祂
馬太福音11:18-19「約翰來了,也不吃也不喝,人就說他是被鬼附著的;人子來了,也吃也暍,人又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
3.認真工作,看不見果效
馬太福音11:20-21「耶穌在諸城中行了許多異能,那些城的人終不悔改,就在那時候責備他們,說:「哥拉汛哪,你有禍了!伯賽大啊,你有禍了!因為在你們中間所行的異能,若行在泰爾、西頓,他們早已披麻蒙灰悔改了。」
(二)耶穌對與祂有同樣遭遇的人發出邀請
馬太福音11:28「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二、耶穌教導我們如何得享安息
(一)當負我的軛-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1.軛是用木頭做成,套在牛的頸部,用來拖車的器具
2.我的軛是容易的,「容易」希臘原文是「完全合適」,因此,「軛」必須依牛的大小訂做,使它完全合適才不至磨傷牛的頸,並且合適的軛拖起車子來就輕省多了。
3.耶穌是木匠出身,相傳祂是加利利最好的製軛師傅,祂的木匠店門可能有一招牌寫:「本店所製牛軛,完全適合應用」。
4.耶穌深知我們的勞苦重擔,但祂給我們的軛是合適的,擔子是輕省的,祂不會給予超過我們所能承擔的軛,更何況有祂與我們同負一軛,背負我們的擔子。
(二)學我的樣式-我心裡柔和謙卑
腓立比書2:6-11「他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上帝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上帝。」

三、從舊約預表耶穌的以撒學祂的樣式
(一)在荒地慇勤耕種得百倍的收成
創世記26:1「在亞伯拉罕的日子,那地有一次饑荒;這時又有饑荒,以撒就往基拉耳去,到非利士人的王亞比米勒那裏。」
創世記26:12-14「以撒在那地耕種,那一年有百倍的收成。耶和華賜福給他,他就昌大,日增月盛,成了大富戶。他有羊牛,又有許多僕人,非利士人就嫉妒他。」

(二)寬廣的心胸,一再忍耐退讓,使敵人「明明的看見耶和華與他同在」
創世記26:15-22「當他父親亞伯拉罕在世的日子,他父親的僕人所挖的井,非利士人全都塞住,填滿了土。亞比米勒對以撒說:「你離開我們去吧。因為你比我們強盛得多。」以撒就離開那裏,在基拉耳谷支搭帳棚,住在那裏。當他父親亞伯拉罕在世之日所挖的水井因非利士人在亞伯拉罕死後塞住了,以撒就重新挖出來,仍照他父親所叫的叫那些井的名字。以撒的僕人在谷中挖井,便得了一口活水井。基拉耳的牧人與以撒的牧人爭競,說:「這水是我們的。」以撒就給那井起名叫埃色〔就是相爭的意思〕,因為他們和他相爭。以撒的僕人又挖了一口井,他們又為這井爭競,因此以撒給這井起名叫西提拿〔就是為敵的意思〕。以撒離開那裏,又挖了一口井,他們不為這井爭競了,他就給那井起名叫利河伯〔就是寬闊的意思〕。他說:「耶和華現在給我們寬闊之地,我們必在這地昌盛。」」
創世記26:26-28「亞比米勒,同他的朋友亞戶撒和他的軍長非各,從基拉耳來見以撒。以撒對他們說:「你們既然恨我,打發我走了,為甚麼到我這裏來呢?」他們說:「我們明明地看見耶和華與你同在,便說,不如我們兩下彼此起誓,彼此立約。」

2013-07-21
做超越我所能做的
莊惠峯傳道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使徒行傳3:1-10
引言
相信大家對「門徒」這個詞是再熟悉不過了,門徒就是耶穌基督的學生。現今許許多多知名的教會自己也都有所謂的門徒培育系統,有門徒班、領袖班等等,為的就是要使教會的信徒能夠成為耶穌基督的學生,讓基督徒能夠學習像耶穌,因為我們所信的上帝是活的,我們的信仰是「現在進行式」的信仰,你會從初信的階段向前走,經過一些過程,像是受洗、讀聖經、學習敬拜、與神親近,你會有一些體會、一些感受,然後你會成為耶穌基督的見證人,你可以開始跟別人分享你所認識的耶穌,甚至你可以幫助別人來走你走過的這一段路,這就是聖經所講的門徒,跟隨耶穌的門徒,先領受,然後付出行動,這也是我們教會的期待,我們期待大家都來跟隨耶穌,如此一來,教會才有機會走入世界去傳福音,我們不只期待人能夠來教會聚會,得到幫助得到鼓勵,我們更是盼望當我們每個人走出教會的時候,也帶出教會的能力和影響力。

提問
今日的講題是,做超越我所能做的,這個題目乍看之下好像有矛盾,既然有超越這兩個字那就表示憑我們的本事應該是做不到,那既然做不到?要怎麼辦呢?我們要做什麼呢?

經文
使徒行傳
3:1 申初禱告的時候,彼得、約翰上聖殿去。3:2 有一個人,生來是瘸腿的,天天被人抬來,放在殿的一個門口(那門名叫美門),要求進殿的人賙濟。3:3 他看見彼得、約翰將要進殿,就求他們賙濟。3:4 彼得、約翰定睛看他;彼得說:「你看我們!」3:5 那人就留意看他們,指望得著甚麼。3:6 彼得說:「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3:7 於是拉著他的右手,扶他起來;他的腳和踝子骨立刻健壯了,3:8 就跳起來,站著,又行走,同他們進了殿,走著,跳著,讚美神。3:9 百姓都看見他行走,讚美神;3:10 認得他是那素常坐在殿的美門口求賙濟的,就因他所遇著的事滿心希奇、驚訝。

經文釋義
處境
請問生來瘸腿的能做什麼呢?他的人生還有盼望嗎?他總是被人「抬」到美門口,然後就坐在那裡,天天等著人的施捨,我想他沒有信仰,因為他的生命跟他身後雄偉的聖殿一點關係都沒有,他的眼睛看不見聖殿,更看不見這聖殿所事奉的上帝,他的眼睛只會注意那些走進聖殿的人,盼望從他們身上能得到哪怕是幾個小錢都好,聖經說他天天被人「抬」到美門,表示他坐在這裡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所以他看的人很多了,甚至他可以知道哪些人會施捨他哪些不會,就像菜市場的阿姨,認人的功力很強,他一看你就知道你會不會買他的菜,這是他每天的生活,他所有的期待、所有的等待,就是看見有人把錢投進他的口袋,這是他唯一的盼望,唯一的快樂,好可憐喔,弟兄姊妹,如果今天是你,當你來到教會門外,你看見一個這樣的人,他看你一眼,你也看他一眼,接著他把頭低下來說:拜託拜託,我已經三天沒有吃飯了,拜託拜託,幫幫我,請問你會怎麼做?
應變之道
我們看見彼得、約翰的處理方式,他們請這個瘸腿的人注意看他們,因為有大事要發生了,緊接而來是一連串很迅速的神蹟奇事,彼得立刻吩咐他起來行走,話才說完,彼得就拉著他的手,然後扶他站起來,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還沒有結束,聖經說:他的腳和踝子骨立刻健壯了,就跳起來,站著,又行走,同他們進了殿,走著,跳著,讚美神。百姓都看見他行走,讚美神;認得他是那素常坐在殿的美門口求賙濟的,就因他所遇著的事滿心希奇、驚訝。
請注意他前後的差別,關鍵在得醫治,並不在乎錢,或許得了錢,幾年之後又回來原地蹲,沒有太大的改變,但如今他領受了這樣大的神蹟在他身上發生,他可以走著、跳著,大聲讚美神,因為這不是金錢所能給他的,而是神的能力,使他成為健康的人,可以一直做見證。從前低頭,如今抬頭,從前低迷滿臉苦悶,如今歡笑歌唱,想想看,他已經多久沒有這樣開懷大笑了?

回應+反省
約翰福音
14:12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裡去。
14:13 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甚麼,我必成就,叫父因兒子得榮耀。
什麼是更大的事呢?就是當主的靈降臨在我們身上的時候,我們就必得著能力,我們可以傳福音、作見證,並且得著權柄能趕走各樣的鬼,得著醫治病人的恩賜,帶著主的能力勇往直前,好叫神蹟奇事就隨著你,到你腳掌所踏之地。
Ex:保羅的親身經歷-蒙光照的僕人
約珥書
2:28以後,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老年人要做異夢,少年人要見異象。

結論
神的應許不會落空,神的旨意必要成就,神的計劃無人能阻,神的作為無人能做,主在這個世代依然繼續揀選他的百姓起來為他征戰,到了現在,就是教會要興起的時候,願我們同有一顆為主擺上的心,願意受栽培造就,也願意為了福音的緣故背起十字架,更願我們都放膽開口見證耶穌基督,伸手為人祝福禱告,讓神的國就降臨在我們的生活中,成就超越我們所能做的事。

2013-07-14
來!跟從我!
王武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馬可福音1:16-18
引言:
1.現代人跟從什麼?(社會潮流、媒體廣告、世俗價值觀),跟從的對象是誰?(心中的偶像:藝人、明星、球星、企業家…),跟到那裡去呢?跟隨的結果又如何?
箴言14:12「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
2.在你心中是否有「認定可以跟從」,而且有把握對你一生有幫助的對象呢?
箴言3:5-6「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
一、委身於什麼,決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
馬可福音1:16-18「耶穌順加利利的海邊走,看見西門和西門的兄弟安得烈在海邊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
1.許多人害怕對任何事情委身,以致隨波逐流過一生。
雅各書1:6-8「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裏得甚麼。心懷二意的人,在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
2.有些人面對世俗的價值觀,內心充滿矛盾衝突,難於做出信仰良知的抉擇,採取過一天算一天的日子,以致庸庸碌碌過一生,如未悔改前的撒該。
3.另有的人全然委身屬世的目標,汲汲營營追求財富、名利、地位、結果換來的是更大的失望與痛苦。
路加福音12:20-21「神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凡為自己積財,在 神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
4.聖經教導我們要委身於永恆價值和意義的事,耶穌呼召我們來跟從祂,祂要豐富你的生命。
約翰福音6:66-68「從此,他門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耶穌就對那十二個門徒說:「你們也要去嗎?」西門‧彼得回答說:「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

二、蒙揀選是出於上帝的恩典
約翰福音6:44「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裏來的;到我這裏來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
約翰福音6:65「耶穌又說:「所以我對你們說過,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賜,沒有人能到我這裏來。」」
約翰福音15:16「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甚麼,他就賜給你們。」

三、跟從成全你生命意義的耶穌
耶穌給跟從者的應許是什麼?
1.得著生命的光
約翰福音8:12「耶穌又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裏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
2.得人如得魚
馬可福音1:17「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
3.得到天父的尊重
約翰福音12:26「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裏,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裏;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

2013-07-07
你可以愈來愈像耶穌
王武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羅馬書8:29-30

引言:
1.我們教會的異象是「成為本土化、改革中、栽培門徒、普世宣教的教會」,第三季我們將進入「栽培門徒」的主題。
2.耶穌呼召門徒、栽培門徒最終的目的又是什麼?
3.當人向你說你的兒子很像你,你內心作何感受呢?我們在天上的阿爸父豈不也何等盼望我們能像祂?
4.聖經告訴我們,人是按著誰的形像被造?被造的目的是什麼?

一、我們是按上帝的形像被造
創世記1:26-27「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 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1.在所有受造物中,只有人類是照「上帝的形像」被造,這是上帝給人最大的恩典、特權與尊嚴。
2.我們有上帝什麼形像?例如:
a.我們有上帝的靈,因此,我們說人是萬物之靈,人有靈魂,而且我們的靈是不朽、不滅的。
b.我們有上帝的理智,因此,我們可以思想、對話、討論甚至可以理論,解決問題。
c.我們有上帝的情感,因此我們會有喜、怒、哀、樂。
d.我們有上帝的慈愛,因此,我們渴慕愛與被愛,我們會彼此相愛。
e.我們有上帝的公義,因此我們有良知、有道德意識,能分辨善惡。
f.我們有上帝的憐憫,因此我們看見人困苦流離,我們會可憐他,產生出慈悲的心。
3.然而,很遺憾,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形像,在我們人類犯罪後,遭受到嚴重的破壞,使得上帝在我們身上的形像完全被扭曲了。

二、耶穌是上帝形像具體的呈現
約翰福音1:18「從來沒有人看見 神,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
哥林多後書4:4「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 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基督本是 神的像。」
歌羅西書1:15「愛子是那不能看見之 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
希伯來書1:3「他是 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 神本體的真像,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他洗淨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邊。」
1.耶穌是上帝「本體的真像」,是「不可見的上帝的可見形像」,是「上帝本質的表徵」。
2.我們不可能成為神;宗教、哲學、新紀元告訴人藉著修行,「你們便如神」,這乃是撒旦對人類老掉牙的謊言(創世記3:5)
3.儘管我們不可能成為神,但我們卻可以學像基督,恢復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形像,也就是我們可以愈來愈像耶穌。

三、你可以愈來愈像耶穌
哥林多後書3:18b「主的靈在我們裏面動工,使我們愈來愈像祂,並反應祂的榮光」
以弗所書4:20-24「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 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
1.栽培門徒不只是訓練我們如何服事、為主作工,更重要的是塑造我們成為有耶穌基督生命的人,好讓主在我們身上作成祂的工,因為上帝關心我們這個人,遠勝於我們所做的事。

2.耶穌呼召門徒跟隨祂,乃是要門徒學像祂,如同保羅所說:「你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林前11:1,而學像基督不是靠著自己的力量來複製耶穌的品格,乃是藉著聖靈的能力,使基督內住在我裡面,進而活出基督的樣式。

3.如何學像基督呢?保羅教導我們:
a.放棄以往的行為模式
以弗所書4:20-22「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
b.改變思想方式更新心思意念
以弗所書4:23「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
c.藉聖靈重生成為新造的人
以弗所書4:24「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 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

結論:
門徒的目的不是學得耶穌的功夫,而是學像基督的生命。
羅馬書8:29「上帝從最起初就計劃了祂所要做的一切,上帝定意要塑造那些愛祂的人,使他們的生命與祂的兒子有相同的特質,我們從祂看到我們的生命的本質與原意。」

2013-06-30
仰望天上的寶座
王武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啟示錄4:1-2
引言:
1.這個世界有太多會令我們絕望的事:強權的欺壓、政治的腐敗、官員的貪污、社會的動盪、經濟的低迷、環境的汙染、食品的不安、勞工的剝削、大自然的反撲,…還有隨時被今朝有酒今朝醉酒者撞死的可能,你說此時此刻,我們還有什麼盼望?
2.當你人生遇到危難、危急、不幸遭遇時,你的眼睛看見什麼?
3.本會會友林青娟姐妹面對癌末,極其痛苦的死亡過程帶給我的激勵。
4.耶穌的門徒老約翰是在怎樣的景況下看見天上的寶座呢?
5.我們又當如何從天上永恆寶座的角度看今生短暫世界的事物?

一、約翰的處境
1.羅馬帝國的逼迫
2.使徒一個一個殉道
3.初代教會開始腐化
(1)失去愛心(啟2:4)
(2)不改淫行(啟2:20)
(3)信仰妥協(啟2:1-4)
(4)虛有其表(啟3:1、17)
(5)物質引誘(啟2:14)
(6)不夠儆醒(啟3:3)
(7)世俗化(啟3:15-16)
(8)政教掛勾(啟2:14-15)
(9)客讓異端(啟2:24)
(10)在神以外找依靠(啟3:2-3)
4.約翰本身被放逐囚在拔摩島極其孤單
※在困境中的基督徒,最大的感受是「上帝不愛我」、「上帝不在了」,然而約翰卻看見…。

二、約翰的看見
啟示錄4:1-2「此後,我觀看,見天上有門開了。我初次聽見好像吹號的聲音,對我說:「你上到這裏來,我要將以後必成的事指示你。」我立刻被聖靈感動,見有一個寶座安置在天上,又有一位坐在寶座上。」
1.看見天上有門開了
a.耶穌受洗時,天開了,有聲音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路加3:21-22)
b.司提反殉道時「看見天開了,人子站在上帝的右邊」(使徒行傳7:56)
2.聽見如同號角的聲音說:「你上到這裡來,我要將以後必成的事指示你。」
耶利米33:3「你求告我,我就應允你,並將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難的事指示你。」
3.浸泡在聖靈裡,被提到上帝的寶座前
※上帝讓受盡痛苦折磨的約翰看見天上寶座的光景,乃是要告訴今日的信徒,在經歷所有苦難時,上帝一直都在,而且永遠在掌權。

三、寶座前的敬拜
天上來的聲音指示約翰「以後必成的事」,首先是寶座前的敬拜,並且揭露寶座前敬拜的焦點和原因乃是:
1.因祂是造物主
啟示錄4:6-11「寶座前好像一個玻璃海,如同水晶。寶座中和寶座周圍有四個活物,前後遍體都滿了眼睛。第一個活物像獅子,第二個像牛犢,第三個臉面像人,第四個像飛鷹。四活物各有六個翅膀,遍體內外都滿了眼睛。他們晝夜不住的說:聖哉!聖哉!聖哉!主上帝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每逢四活物將榮耀、尊貴、感謝歸給那坐在寶座上、活到永永遠遠者的時候,那二十四位長老就俯伏在坐寶座的面前敬拜那活到永永遠遠的,又把他們的冠冕放在寶座前,說:我們的主,我們的上帝,你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因為你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因你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
a.上帝是昔在、今在、永在的全能者
b.我們是被造者,被造者必須順服在造物主面前,按祂旨意而行。
c.在最黑暗的世界,世界仍然屬於祂;在最黑暗的時刻,上帝仍然在掌權。
2.因祂是救贖主
啟示錄5:6-10「我又看見寶座與四活物,並長老之中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殺過的,有七角七眼,就是上帝的七靈,奉差遣往普天下去的。這羔羊前來,從坐寶座的右手裏拿了書卷。他既拿了書卷,四活物和二十四位長老就俯伏在羔羊面前,各拿琴和盛滿了香的金爐;這香就是眾聖徒的祈禱。他們唱新歌,說:你配拿書卷,配揭開七印;因為你曾被殺,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叫他們歸於上帝,又叫他們成為國民,作祭司歸於上帝,在地上執掌王權。」
a.人類歷史的奧秘是由創造萬物的上帝在掌握,卻藉由耶穌基督啟示出來(阿摩司3:7)
b.耶穌曾經歷苦難、背負十字架,被殺、受死,然而死亡的權勢不能轄制祂,反而戰勝死亡,帶給人復活的生命。
c.活在苦難、憂慮、恐懼中的信徒,將信仰扎根在基督的受死、復活與再來,仰望寶座上被殺的羔羊,我們就可以勝過苦難,活出盼望。
※哥林多後書4:16-18「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結論:
拿破崙雄霸歐洲大陸時,他正聚集重兵向奧國邊城Feldkrick進攻,法國軍隊正在邊境山頭注視這小城,該城的公民議會急忙開會,以便決定該防守呢?還是豎白旗投降?
那天正好是復活節主日,該城的人多在教會中參加崇拜,教會牧師站起來說:「弟兄姐妹們,假如我們單憑自己單薄的力量無疑地必將失敗。但今日正是主復活的聖日,且讓我們繼續鳴放我們的鐘聲,像平常一樣聚會吧!我們雖是如此軟弱,但是人的盡頭是神的起頭,讓全能的神掌管一切吧!」
小城的公民議會接受了牧師的建議,於是教堂的鐘聲大鳴,聲音遠達數哩之外。正準備攻入這城的法國軍隊聽見這鐘聲,以為奧國的援軍已趕到,於是匆匆收兵回去了!

2013-06-23
耶穌在咱家
廖述哲 傳道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馬可福音6:1-6
引言- 漫長的改革之路
    「本土化、改革中、栽培門徒、普世宣教」是忠孝路教會四個環環相扣、不可分割的異象與目標。這個異象目標很務實的描繪出一個基督徒以及教會群體的信仰歷程,理想上它是一個階段又一個階段地進行下去,但事實上這當中有一個最不容易跨越的過程,那就是從「本土化」到「改革中」。
    約翰1:9-11「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著他造的,世界卻不認識他。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

一、耶穌自己的本土化危機
    基督教信仰最為奧秘的所在,就是神道成肉身成為人,藉此帶來拯救,並向世人啟示神自己永恆的真理。然而這奧秘卻也帶給世人另一個極大的衝突,就是:一個身為人的神,要如何在他(成為一般人)的有限裡,向世人證明神的永恆無限呢?
    綜觀耶穌在地上三年的服事,雖然他行過許多異能與神蹟,也時常傳講另人希奇的天國真理,然而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四福音書皆記載了耶穌在自己的地方不被人尊重,甚至遭到藐視的經過。包括他的本家(拿撒勒)、本國(猶太)與本來的宗教文化(猶太教),有許多人都對耶穌存著保留,甚至否認的態度。為何這些人不願接受耶穌及耶穌的教導?
二、不信,抑或不願接受超越和更新?
    在今天的經文中,耶穌所做的事情,並非沒有引起這些鄉親的注意。經文說他們希奇耶穌所行的異能,也稱讚他所擁有的智慧(6:2),但只可惜最後他們還是厭棄耶穌。馬可福音的作者在文中下一個結論是:「他們不信!」(6:6)。然而我們卻要進一步問,是什麼讓他們不願相信耶穌的作為與教導?
    許多人認為因為這些人看著耶穌長大,對耶穌的印象還停留在他小時候的模樣,所以無法接受耶穌長大後的改變與能力;但這樣的詮釋,並沒有完全解決耶穌在其它地方也受到的排擠和對立。
    有一個擴大的思考是:「耶穌被人限制在自己所熟悉的經驗與認知範圍。」(包括成長經驗、文化、語言、宗教背景,甚至是意識形態裡) 所以,一旦本土化的耶穌,其言行舉止超越了人們原先的經驗、認知和設想,那麼:「這些超出的部分,就很有可能就會被人棄絕、不信。」
    對那些越是熟悉耶穌的人來說,耶穌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被人們視為是自己本土化認知的一部分;而這樣的態度會攔阻人認識真神,並且經歷耶穌所要帶給我們的醫治、改變與更新。

三、檢視耶穌在我們生命與家中的光景
    無論是第一代的基督徒,或者是好幾代的信徒,我們都很有可能會碰到如同拿撒勒人面對耶穌的反應一樣。在初接受耶穌時欣喜祂所帶來的恩典、醫治、慈愛和大能;然而隨著信主的年日增加,教會生活的公式化(如同木匠反覆裁切木頭一樣)。這位耶穌,很有可能會變成僅僅只是我們家中的一員和例行需要的窗口而已。
    台神的新約教授-鄧開福博士曾經根據他多年研究路加福音、使徒行傳、哥林多書信和基督教聖餐,提出他所謂的「餐桌神學」。他提到最能夠反應出基督徒信仰生命的地方,不是在禮拜堂而是在自家的餐桌上,這當中包括:我們怎麼接待客旅、如何獻上感謝、怎麼談論信仰議題,或者藉著吃飯向人傳福音。
    我們可以認真反省自己看待耶穌的態度,以及回想自己在家中、教會、還有熟悉的人當中,是怎麼實踐我們的信仰。但願我們與耶穌的關係,不是像拿撒勒人與耶穌的關係一樣,彼此成為對方最熟悉的陌生人。
馬可6:5 「耶穌就在那裡不得行甚麼異能,不過按手在幾個病人身上,治好他們。」
結語:第二里路的改革
馬太5:20 「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
馬太5:41 「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道成肉身的本土化福音原是好事一樁,藉此我們可以經歷到神最謙卑、慈愛、拯救世人的心意與行動。然而基督徒信主之後,仍然需要踏上「改革中」的腳步,謙卑地在主耶穌基督愛與赦罪的基礎中改變自己,更新自己本我的生命態度和價值觀,並且積極的按著主耶穌所教導我們的天國真理去行。
    在教會群體的生活中也是一樣,如果我們僅僅只是實踐了自己「原先」從社會文化、世俗倫理、認知經驗,甚至是原有的宗教思想(包括基督宗教)所帶給我們的「義」,那麼我們不過是被動地走了一里路。身為主耶穌基督的門徒,我們永遠都要有願意走第二里路的生命態度,而這也是通往永恆的天國之道。

分享與討論:
1.分享耶穌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扮演甚麼樣的角色。
2.分享信主至今自己的生命還有哪些需要改變與更新的地方。
3.在現有的教會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或關係是我們可以學習多走第二里路的。

2013-06-09
敬拜的真諦
王武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以賽亞6:1-9
引言:
1.信主後來作禮拜和未信主前到廟宇拜拜的感鷽有何不同?
2.聖經說「心裡相信就必得救」,我已信主受洗得救了,何必到教會作禮拜?
3.好消息電視有很多很好的講台信息,我可以看電視「坐」禮拜?

一、敬拜的意義
1.worship:英文worship一字,來自worth-ship,含有「配得」「尊貴」的意思。用在敬拜,意思是指上帝是尊貴的,是配得我們尊崇的。
詩篇86:8-10「主啊,諸神之中沒有可比你的;你的作為也無可比。主啊,你所造的萬民都要來敬拜你;他們也要榮耀你的名。因你為大,且行奇妙的事;惟獨你是上帝。」
啟示錄7:9-12「此後,我觀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大聲喊說:「願救恩歸與坐在寶座上我們的上帝,也歸與羔羊!」眾天使都站在寶座和眾長老並四活物的周圍,在寶座前,面伏於地,敬拜上帝,說:阿們!頌讚、榮耀、智慧、感謝、尊貴、權柄、大力都歸與我們的上帝,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2.service:是指「為他人做事」,拉丁文的原意是指僕人的事奉。
出埃及記3:12「上帝說:「我必與你同在。你將百姓從埃及領出來之後,你們必在這山上事奉我;這就是我打發你去的證據。」」
申命記10:12「以色列啊,現在耶和華─你上帝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敬畏耶和華─你的上帝,遵行他的道,愛他,盡心盡性事奉他。」
羅馬書12:1「所以弟兄們,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中文翻譯成「禮拜」翻得很好,因為有「禮」又有「拜」,表明一個人完全的降服在上帝面前,正如古代庶民覲見皇帝必須叩頭膜拜一樣。因此,禮拜乃是基督徒將上帝當得的榮耀、稱讚、尊貴都歸給祂,將自己內心對上帝的尊崇藉感情動作流露出來,使自己完全委身、降服在上帝面前,並且甘心樂意事奉祂。因此,基督徒敬拜的主體是上帝,不是人,這與在廟宇以人為主體的拜拜正好相反,前者是尊崇上帝,讓上帝的滿足,後者是以人為主,人來拜拜是為求滿足自己的需要。

二、敬拜的恩典
1.舊約-安息日禮拜:享受安息 領受賜福(先勞碌 後安息)
創世記2:1-3「天地萬物都造齊了。到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上帝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上帝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
出埃及記20:8-11「「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上帝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裏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做;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
申命記5:15「你也要記念你在埃及地作過奴僕;耶和華─你上帝用大能的手和伸出來的膀臂將你從那裏領出來。因此,耶和華─你的上帝吩咐你守安息日。」
2.新約-主日禮拜:慶祝耶穌的復活 領受復活的生命(先安息 再得力)
約翰福音20:19「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
約翰福音20:26「過了八日,門徒又在屋裏,多馬也和他們同在,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說:「願你們平安!」」
使徒行傳20:7「七日的第一日,我們聚會擘餅的時候,保羅因為要次日起行,就與他們講論,直講到半夜。」
哥林多前書16:2「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留著,免得我來的時候現湊。」
3.耶穌的邀請:不是為律法規定來禮拜,而是領受恩典來禮拜
馬可福音2:27-28「「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
馬太福音11:28「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三、敬拜的真諦(以賽亞6:1-8)
1.注目仰望-上帝主動的臨在
以賽亞書6:1「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
2.敬拜讚美-人將榮耀歸給寶座上的上帝
以賽亞書6:3「彼此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
3.認罪禱告-人在聖潔上帝面前看見自己的污穢
以賽亞書6:5「那時我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
4.赦罪平安-領受赦罪的確據
以賽亞書6:6-7「有一撒拉弗飛到我跟前,手裏拿紅炭,是用火剪從壇上取下來的,將炭沾我的口,說:「看哪,這炭沾了你的嘴,你的罪孽便除掉,你的罪惡就赦免了。」」
5.聆聽主話-上帝對人說話
以賽亞書6:8a「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
6.回應呼召-人回應上帝的呼召
以賽亞書6:8b「我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
7.接受差遣-回應呼召帶出行動
以賽亞書6:9「他說:「你去告訴這百姓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
四、敬拜的回應
希伯來書4:12-13「上帝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並且被造的沒有一樣在他面前不顯然的;原來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
使徒行傳2:36-38「「故此,以色列全家當確實地知道,你們釘在十字架上的這位耶穌,上帝已經立他為主,為基督了。」眾人聽見這話,覺得扎心,就對彼得和其餘的使徒說:「弟兄們,我們當怎樣行?」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

2013-05-26
建立令人敬畏的教會
王武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使徒行傳5:11,8:1,9:31
引言:
1.你在忠孝路教會看見什麼?有許多的缺點、不足、破口?還是充滿相愛、關懷、安慰、鼓勵?是否有改變成長的空間?
2.你是否為主大發熱心,卻沒有達到自己的期待,反而引來許多的質疑、批評、攻擊,而感到灰心、沮喪、挫折,甚至懷疑上帝在哪裡呢?(列王紀上十九章以利亞之例)
3.一般教會實際現實的狀況如何?教會是怎樣在艱難的環境中逆轉勝?
4.初代教會令人羨慕,但你知道在成長過程經歷哪些慘痛經歷嗎?我們從使徒行傳前三次出現的「教會」,來看教會是怎樣成為令人敬畏與驚奇的教會。

一、從令人懼怕到倍受敬畏的教會
使徒行傳5:1-5「有一個人,名叫亞拿尼亞,同他的妻子撒非喇賣了田產,把價銀私自留下幾分,他的妻子也知道,其餘的幾分拿來放在使徒腳前。彼得說:「亞拿尼亞!為甚麼撒但充滿了你的心,叫你欺哄聖靈,把田地的價銀私自留下幾分呢?田地還沒有賣,不是你自己的嗎?既賣了,價銀不是你作主嗎?你怎麼心裏起這意念呢?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上帝了。」亞拿尼亞聽見這話,就仆倒,斷了氣;聽見的人都甚懼怕。」
使徒行傳5:11-14「全教會和聽見這事的人都甚懼怕。主藉使徒的手在民間行了許多神蹟奇事;他們都同心合意的在所羅門的廊下。其餘的人沒有一個敢貼近他們百姓卻尊重他們。信而歸主的人越發增添,連男帶女很多。」
1.上帝鑒察人心:巴拿巴 VS 亞拿尼亞、撒非喇夫婦
加拉太書6:7「不要自欺,上帝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
2.上帝不許說謊的靈在教會發酵
加拉太書5:9-10「一點麵酵能使全團都發起來。我在主裏很信你們必不懷別樣的心;但攪擾你們的,無論是誰,必擔當他的罪名。」
(1)上帝不願剛建立的初代教會受到污染。
(2)在台菲漁民事件衝突中,一篇不實拒賣菲勞便當的「便當文」,在網路流傳帶給台灣的殺傷力。
(3)如何處理不實或未經證實的傳言?
a.邀請傳話者一起在上帝面前為所聽到的「傳言」憂心禱告。
b.邀請傳話者一起向當事人求證事實真相,堵住破口,免得在罪上有份。

3.上帝愛的管教使人對教會產生敬畏的心
二、從遭受逼迫到令人驚喜的教會
使徒行傳8:1-8「從這日起,耶路撒冷的教會大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瑪利亞各處。有虔誠的人把司提反埋葬了,為他捶胸大哭。掃羅卻殘害教會,進各人的家,拉男女下在監裏。那些分散的人往各處去傳道。腓利下撒瑪利亞城去,宣講基督。眾人聽見了,又看見腓利所行的神蹟,就同心合意的聽從他的話。因為有許多人被污鬼附,那些鬼大聲呼叫,從他們身上出來;還有許多癱瘓的,瘸腿的,都得了醫治。在那城裏,就大有歡喜。」
1.司提反殉道後耶路撒冷的教會全面性的遭受逼迫
2.教會在逼迫中門徒沒有膽怯退縮,反而將福音傳到撒瑪利亞
3.福音所到之處就大有歡喜
三、從受盡傷害到使人平安的教會
使徒行傳9:1-6「掃羅仍然向主的門徒口吐威嚇兇殺的話,去見大祭司,求文書給大馬士革的各會堂,若是找信奉這道的人,無論男女,都准他捆綁帶到耶路撒冷。掃羅行路,將到大馬士革,忽然從天上發光,四面照他;他就仆倒在地,聽見有聲音對他說:「掃羅!掃羅!你為甚麼逼迫我?」他說:「主啊!你是誰?」主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起來!進城去,你所當作的事,必有人告訴你。」」
使徒行傳9:26-31「掃羅到了耶路撒冷,想與門徒結交,他們卻都怕他,不信他是門徒。惟有巴拿巴接待他,領去見使徒,把他在路上怎麼看見主,主怎麼向他說話,他在大馬士革怎麼奉耶穌的名放膽傳道,都述說出來。於是掃羅在耶路撒冷和門徒出入來往,奉主的名放膽傳道,並與說希臘話的猶太人講論辯駁;他們卻想法子要殺他。弟兄們知道了就送他下凱撒利亞,打發他往大數去。那時,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各處教會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聖靈的安慰,人數就增多了。」
1.掃羅瘋狂的殘殺基督徒,卻在大馬色的路上遇見耶穌
2.上帝安排亞拿尼亞醫治掃羅,巴拿巴接納栽培掃羅
3.信徒敬畏主,蒙聖靈安慰,教會都得平安
結論:教會要得永遠的榮耀
以弗所書3:20-21「上帝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裏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但願他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裏,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

2013-05-19
讓教會成為教會
王武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使徒行傳2:41-47

引言:
廿一世紀是讓人充滿疲憊、無力又無奈的時代,而且每天都會有意外發生,新的恐懼臨到。二千年前,聖經裡也有一群人,面對同樣的情境,他們所處的環境動盪不安、戰亂不斷;政治上的欺壓、經濟上的剝削、宗教上的虛偽、社會的不公義,讓人喘不過氣來。
就在這個時候,耶穌出現,一個一個把他們從社會各階層召聚起來,成為新的群體,儘管他們也有軟弱、跌倒、失敗,甚至驚慌四散。然而他們卻在恐懼害怕、紛紛擾擾中逐漸開花結果,並且加入的人越來越多,甚至影響整個社會,翻轉羅馬帝國,改變人類的歷史,這個群體就是教會。
面對紛亂的世代,上帝把教會賜給人類,讓基督成為教會的頭,並應許將聖靈不斷澆灌在祂百姓身上,使教會繼續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當我們置身於國家社會一波又一波的危機、混亂、衝突時,我們刻不容緩的任務乃是重尋兩千年前耶穌基督所設立的教會,挖掘教會所蘊藏的力量,讓教會成為教會。如何讓今日的教會恢復初代教會的面貌呢?

一、傳統信仰的轉化(傳統教會的轉型)
1.與復活耶穌相遇-門徒生命改變
2.歷經聖靈的充滿-初代教會誕生

二、初代教會的典範
1.學習的教會-專注於使徒的教導
使徒行傳2:41-42「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
五旬節聖靈充滿後教會誕生,教會成立後,門徒不是陶醉在靈恩的神祕經驗,反而是開始了裝備造就的訓練學校,門徒成了教師,按「真理的聖靈」教導信徒明白「聖靈的真理」,而信徒也都「專注於使徒的教導」、「遵守使徒的教訓」。
2.關懷的教會
使徒行傳2:44-45「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
初代教會信徒「變賣田地,凡物共用」並非馬克斯主義強迫式的共產制度,而是出於自願,甘心樂意的互助行為,當然也不是人人都變賣田地,否則怎麼還有人在「家中」擘餅呢?顯然這經文不是在倡導「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而是強調在基督徒團契生活裡慷慨給予,彼此關懷的特質。
※比喻:天堂和地獄的差別,一個彼此幫助,一個各自為政。
3.敬拜的教會
使徒行傳2:46-47「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裏,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上帝,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初代教會敬拜的地點有在「聖殿」,但顯然更多的時間是在「家中」,因「天天」要召聚這麼多信徒在當時的「聖殿」明顯有困難,而以小組方式分散在「家庭」聚會則是容易可行。兩種不同場所的敬拜方式必然也不同,然而不管任何形式的聚會,「心靈誠實」、「歡喜讚美」、「彼此關懷」、「互相代禱」、「聆聽主話」都是敬拜者不可缺少內涵。
4.傳福音的教會
使徒行傳2:47「讚美上帝,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因著初代教會信徒有見證的生活,「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這段話闡釋了傳福音三個很重要的真理:
a.使人得救是主耶穌的工作,只有耶穌藉著聖靈的大能才能使「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受壓制的得自由」。
b.主耶穌是將「得救的人加給他們」,「他們」是指當時的教會,顯然得救的人不能成為屬靈的孤兒,而是要進入教會的群體裡接受栽培牧養,得到救恩和成為教會的一員是緊緊相連的。
c.傳福音使人得救乃是「天天」的事,它不是偶而的活動,反而是「隨時隨地」「無論得時不得時」都要做的事,當我們有這樣的認知和負擔時,上帝自然把得救的人帶到我們身邊來。

三、持續改革中的教會
羅馬書12:1-2「所以弟兄們,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1.委身於教會的群體-融入基督的身體
2.委身於教會的使命-尋求上帝的心意
3.委身於教會的更新-心意更新而變化

結論:按著上帝的心意,教會有無限成長的空間。

2013-05-12
家,愛的窩
傅世賢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路得記一1-22                                            

五月份常被視為家庭月,在這個月裡讓我們省視自己與家人的關係如何。求學時,我讀過不少家庭的相關書籍,像是「熱鍋上的家庭」、「家庭會傷人」…,這些書名聽起來令人不太舒服,因為家應該是一個人的避風港,怎麼會成為「熱鍋」?怎麼會「傷人」呢?而且家庭的傷害有時還不只在精神上,近來許多駭人聽聞的殺人案,愈來愈多是發生在家人之間的,夫妻拿刀互砍的、兄妹相殺的,前幾天有一則是成年的兒子向老母親要錢,媽媽籌不出錢來便去自殺。

神原本的設計和心意是要透過家來祝福我們,但撒旦卻藉著罪破壞親密關係,在週三的張思聰牧師生命更新課程裡也講到「父母的教養」,提到在母親懷孕時如果有憂傷拒絕的情緒就讓受孕的胎兒受到傷害,有時父母抓弄幼兒的一句話「你是垃圾桶撿來的」,也會在人心深植被遺棄的創傷。

在聖經中記載一個家,它刻畫非常細緻的人際互動、充滿溫情和綿密的人情味,今天我們要從路得記來學習家庭運作的屬靈功課。

其實這個溫馨的故事是從妻離子散的悲慘情況開始的。背景在士師時期,那是一個混亂敗壞、動盪不安的時期。那時猶大地遇到飢荒,有一個人叫以利米勒,帶著家人--妻子拿俄米和兩個兒子離開猶大地,去到摩押—外邦的地去,原本這個家為了躲避飢荒、為了保命才去到摩押,沒想到才到摩押地不多久,一家的主人--以利米勒就死了。剩下拿俄米和兩個兒子,兩個兒子娶摩押女子為妻成立家室;但哪知十年後兩個兒子也死了,這個家剩下三個寡婦,一個婆婆和兩個媳婦,她們的處境真是淒涼—不僅有失去親人的悲傷、物質上陷入困境、還可能要忍受人的指指點點—是不是這三個女人把丈夫剋死呀?
 拿俄米的愛、見證與捨己
我們看到這個家搬到摩押地、想要躲過大環境飢荒的苦難,但卻躲不過親人死亡的苦難,這是人生的無奈,所以拿俄米後來自己說,你們不要叫我拿俄米—甜,要叫我瑪拉—苦,那一定是刻苦銘心的苦。

接下來在1.6說,拿俄米起身要從摩押地歸回,因為他「聽見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與他們」。「於是他和兩個兒婦起行離開所住的地方,要回猶大地去」,這時拿俄米勸兩個媳婦離開自己回摩押—她們自己的家鄉去(1.8-9),她這樣做實在是為了兩個兒媳婦的幸福著想,拿俄米知道她的家鄉的人們很難有人願意娶外邦女子,這樣會誤了她們的青春。當時中東地區的習俗,就是一個男人娶妻若死了沒有兒子、兄弟要娶這個死人的妻子、好為他生子留後(參1.11-12);若沒有親兄弟,最近的親屬要盡義務娶死人的妻。因此拿俄米若孤身一人回家鄉,也會面對壓力,因為再沒有兒婦來為她的兩個兒子留後;不但如此,可以想像,拿俄米已經有年紀了,若兩個年輕媳婦離開她,她孤身一人過活是多麼淒楚啊,可能連三餐都有問題。但即使面對這麼多茫茫不可知的未來,拿俄米竟不為自己想,反而為兩個兒婦的幸福著想,勸她們回老家去。

兩個媳婦「放聲而哭…」,相信她們一定感受到婆婆的愛,在婆婆的勸說下,其中一個兒媳婦俄珥巴便離開了,但路得「捨不得拿俄米」1.14。很令人驚訝的,她們婆媳感情多好啊!拿俄米這個婆婆怎能如此深得媳婦的心呢?而且她們曾經一起生活了十年,關係卻還能如此濃密,可以合理的推測,拿俄米和兩個媳婦生活十年,拿俄米一定有很好的生活見證,兩個摩押女子從婆婆身上認識到以色列的神,以致最終路得情願拋棄她原本的神、全心渴慕要來跟隨婆婆的神、願意侍奉婆婆。
拿俄米對家人、對媳婦的愛、美好的生活見證,並在關鍵時刻仍然為媳婦著想的捨己行動,實在是我們愛家人的榜樣。
 路得的信心、順服與捨己
媳婦俄珥巴雖然捨不得離開,但在婆婆的強力說服之下也就離開了,此時,路得如果也離開,實在是合理不過的事,但是1.16她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接下來1.16-17,路得的誓言簡直像婚姻的誓言一般忠貞堅決!

路得若回到她的家鄉,她可以獲得自由、也容易重新開始新的婚姻(沒有婆婆當拖油瓶),然而她卻選擇付代價跟隨婆婆。首先是她放棄自由,放棄熟悉的家鄉和生活方式、要去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然後要服事婆婆—這意味要放棄舒適、放棄自我,而且此時的拿俄米可說是滿懷愁苦,但路得卻定意跟隨她,願意天天陪伴她、服事她,這是很不容易的。

古代的長途旅行中很可能遇到強盜土匪、野獸攻擊等,路得很可能捨不得讓婆婆一個人獨自踏上旅途。而去到婆婆家鄉以後,路得還可能被排斥是個外邦人…。然而這些擺在前面的不確定未來、可能的種種困難、需要付的代價都沒有攔阻路得跟隨婆婆的決心!這是何以路得被稱許為信心之人。

我們看到外在大環境充滿風浪,但這幾個小人物之間的對話卻充滿愛和溫情,呈現出婆婆為媳婦著想,媳婦為婆婆著想的安詳畫面。因著她們委身、彼此分擔痛苦、互相陪伴,這為路得記在後來的劇情發展中埋下了翻轉的契機。

第二章當路得來到伯利恆—婆婆的家鄉,立即用行動—出去拾取麥穗,來表明她先前的決心,這是順服。路得絲毫沒有推託說因為我人生地不熟,所以婆婆妳去好了,她情願讓婆婆留在家休息,自己出去為食物想辦法,這是捨己。而且後來那一天路得因為碰巧來到波阿斯的田,得蒙波阿斯特別的眷顧,以致路得可以說是大豐收地回到婆婆那裡,還把她自己白天所吃刻意留下的便當帶給婆婆吃(2.14,18)。在路得記一整卷書裡看到路得對婆婆的敬愛和順服,3.1-5當拿俄米為路得出主意要暗示波阿斯娶路得時,路得回答「凡妳所吩咐的,我必遵行。」

路得雖然是外邦女子,但卻展現出信心、順服、捨己的生命特質,雖然她的選擇潛藏未知的困難,但因而使她名留千古,甚至成為大衛的曾祖母、耶穌基督的先祖。

 波阿斯的慷慨正直與捨己
以色列律法裡有規定,田間收割時掉在地上的麥穗不可以再撿拾,要留給窮苦無依的人去拾取,這是律法裡恩惠的規定,為要幫助困苦窮乏人。當摩押女子路得來到波阿斯的田,拾取麥穗時,波阿斯沒有厭煩不悅,甚至寬宏地接納她。首先他邀請路得繼續在他的田裡拾取麥穗,因為很可能路得到別的田拾取麥穗會被嫌棄、被欺負、被取笑之類的,但是波阿斯保證在他的田裡,路得不會被欺負。而且如果路得妳工作累了,不用自己從早背著水才有得喝,妳可以喝我僕人打來的水;我們看見波阿斯非常禮遇路得,已經做到超過律法的規定。此外在1.11波阿斯還肯定、讚賞路得信心的選擇,並為路得祝福。這些讚賞和祝福對一個孤苦無依的外邦女子路得而言,豈不是極大的鼓勵和接納?(見2.13)

當那一夜路得睡臥在波阿斯的腳下,波阿斯得知路得以身相許的心意時,並沒有藉機佔便宜欺負她,卻仍冷靜地按律法而行,將優先權留給那位比他更近的親屬(3.6-13),直到那人拒絕後,他才迎娶路得,可見得波阿斯是個正直、遵行神話語的人。波阿斯沒有嫌棄路得是個靠賙濟的窮女子、沒有猶豫她是個摩押女子、沒有擔心娶她同時還要養她婆婆,也沒有計算和路得結婚後生子是為死者以利米勒留名,所贖的地也是屬於死者名下,這是否讓自己虧損?
這個故事,從波阿斯容許路得在自己田間拾取麥穗、為她妥善安排安全的環境,到為拿俄米贖地、娶路得為妻,同樣展現出捨己的特質。事實上,波阿斯正是預表耶穌基督,其實我們就是路得,主耶穌是波阿斯,默想路得記你會發現波阿斯對路得所說所做,正是神要對你我所說所做的,是那麼親愛、恩慈、慷慨大方、設想周到、充滿愛情、並且是智慧的真理之愛、犧牲之愛。
 神的眷顧與掌權
路得記這卷書除了充滿溫情之外,還有一獨特的地方是,它的劇情是由許多「恰巧」和「正好」串接而成的,婆媳兩人回到伯利恆「正是」動手割大麥的時候(1.22),路得去田間拾取麥穗「恰巧」來到波阿斯的田(2.3),而波阿斯「正」從伯利恆來(2.4),波阿斯在城門口「恰巧」遇到那個至近的親屬。雖然耶和華神好像沒有正式出現的角色,但是祂的眷顧卻一直都在,也一直在掌權。

這個苦難的家轉化的關鍵就是:人的捨己與神的掌權。因著拿俄米和路得彼此捨己,她們用愛支持對方來面對大環境的艱難;並在神的引導和掌權之下遇見願意捨己的波阿斯,因而成就一個敬虔溫情喜笑的家庭。在故事的末尾,這個曾經困苦的家成為神眷顧人的見證,神恢復拿俄米名字的原意—甜、歡樂,醫好她心靈的創傷。而路得記更是以大衛的家譜為結束,讓我們看見大衛乃出自一個敬虔的家,這個小家庭在士師時代成為預備君王血脈的器皿,最終為耶穌基督的出生、世人的救恩做預備。

弟兄姊妹,願神使用路得記來啟示我們家庭人際互動的屬靈法則,願神透過你我的捨己,讓我們的家也經歷恢復,成為溫情敬虔充滿愛的家,並在這彎曲背謬的世代成為神榮耀的見證!

2013-05-05
我錯了嗎?
王武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路加福音15:11-32
引言:
1.路加福音15章「浪子的比喻」,那一個才是真正的浪子呢?故事的結局那一個兒子得救?
2.耶穌說這故事時的聽眾是誰?主要是針對大兒子型的人,還是小兒子型的人?
3.生命的更新乃是首先求聖靈光照,讓我們看見自己內在生命的光景,以及內心不為人知的心態。
4.路加福音15章比喻中的兩個兒子,分別代表兩種人生觀,但兩者卻都迷失了,求聖靈光照我們是否也在這兩種迷失中。

一、兩種聽眾
1.任性放蕩的人:被社會認定為罪人的人
2.敬虔的宗教人士:文士和法利賽人

二、兩種人生觀
1.小兒子:尋找自我 追求自主
這類型的人為尋找自我的肯定,追求自己的理想,不願受傳統拘束,厭惡道德規範,抗拒威權,他一心追求獨立自主,他認為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2.大兒子:循規蹈矩 遵守規範
這類型的人奉公守法,遵守社會的道德規範,努力持守宗教的誡命律例,對家中長輩的話很順服,是典型的乖乖牌。

三、兩個迷失的兒子
1.小兒子:自行其是(我行我素) 離家出走
小兒子在父親健在時,提出分家產,在當時是大逆不道的行為,等於是詛咒父親快死,而且他分得家產後,離家出走、遠走高飛,過著任性放蕩的生活,直到耗盡所有財產。
2.大兒子:自以為是(自稱為義) 拒絕回家
當任性放蕩的「壞」兒子醒悟過來回家時,這位循規蹈矩的「好」兒子卻自以為是、拒絕回家。大兒子拒絕回家的理由是:「我服事你這麼多年,從來沒有違背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顯然,平時大兒子與父親之間就有很大的距離與阻隔。這隔閡不是因他有什麼大逆不道的罪行,反而是因他優良品德造成內心的驕傲所帶來的,也因著他自以為是,自稱為義的心態,使他無法快樂的享受父親的筵席。

四、兩種都是背逆的行為
1.小兒子:態度惡劣 公然叛逆
小兒子公然爭取他「應得的家產」,這在當時不只是違背當時社會風俗習慣,顛覆道德規範,簡直是拿一把刀剃透父親的心。路加福音15:12「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在這裡的「產業」,耶穌是用希臘文的「生命」(bios)來表達,因此,小兒子的要求等於是在撕裂父親的生命。
2.大兒子:外表斯文 內心叛逆
為什麼小兒子回家,大兒子那麼生氣憤怒呢?他認為弟弟回家,父親恢復弟弟「兒子」的名份,已損害到他「應得的產業」。當弟弟拿走他的份後,剩下來的全是他的,只有他有權利來支配,為什麼父親沒有經過他的允許,也沒有跟他商量一下,就為弟弟宰殺牛犢宴客呢?更何況「我服事你這麼多年,從來沒有違背你的命令」,你從來沒有照我的意思來滿足我的需要。
*無論是大兒子、小兒子與父親的關係都是建立在財產上面,兩者看重的都是父親的產業,而不是父親,並且要求對父親產業的支配權,強烈表達要自己當家作主,甚至要父親照他們的意思來滿足他們的需求,就基督信仰,這都是背逆的行為,在這裡我們看見違背上帝誡命或是遵守上帝誡命的,都有可能是背逆遠離上帝的人。

五、兩個都錯了,但兩個都被愛
在這比喻中,耶穌為我們重新定義什麼是罪,罪不只是違反上帝誡命律例,破壞道德規範,而是指將自己放在上帝的位置上,要自己作主,甚至自己當起審判官。
小兒子的錯顯而易見,讓人覺得可惡。然而大兒子的錯不容易發現,但卻更可怕。大兒子的心態認為認真努力服事上帝,為上帝做許多事,上帝理當要好好報答他,給他一個滿意、美滿的人生,否則就是上帝欠了他;並且威脅上帝,沒有照他的意思滿足他,他就要離棄上帝。大兒子看見弟弟的行為,義憤填膺,視他為家門不幸、社會敗類;小兒子近距離的接觸大哥,更是無法接受大哥滿口仁義道德,卻假冒偽善。然而,耶穌沒有偏袒任何一方,耶穌的福音既不是維護傳統道德,也不是反傳統道德;既不是古板的保守主義,也不是時髦的自由主義。從耶穌基督福音的觀點來看,兩者都不對,但兩者都被愛、被接納,並且都被呼招來承認事實,並且要作改變。在這比喻中,我們看見父親遠遠看見小兒子回家,就跑去給予愛的擁抱;大兒子生氣不肯進家門,父親同樣出去好言相勸。

六、兩個不同的結局
耶穌在這故事中所講的兩個兒子並沒有相同的結局,小兒子任性放蕩,但他卻選擇回家,恢復與父親的關係。大兒子儘管安分守己、認真服事,但卻與父親有很深的疏離,拒絕回家。耶穌說:「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路加18:14),從福音的觀點,承認「我錯了」、「我需要幫助」的人,會逐漸靠近上帝,而自覺「我很好」、「我沒問題」的人,反而會逐漸遠離上帝,何等值得我們儆醒!

2013-04-28
經歷聖靈的充滿
王武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使徒行傳1:1-8

引言:
1.從緬甸佛教的潑水節談起
2.基督徒生命的更新乃在於「與復活耶穌相遇」和「經歷聖靈的充滿」。
3.如何經歷聖靈的充滿?聖靈充滿的目的是什麼?

一、等候應許的聖靈
使徒行傳1:4-5「耶穌和他們聚集的時候,囑咐他們說:「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
使徒行傳1:14-15「這些人同幾個婦人和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並耶穌的弟兄,都同心合意地恆切禱告。那時,有許多人聚會,約有一百二十名,彼得就在弟兄中間站起來。」
1.三位一體上帝給我們的禮物
2.以同心合意恆切的禱告等候應許的聖靈

二、領受所賜的聖靈
使徒行傳2:37-39「眾人聽見這話,覺得扎心,就對彼得和其餘的使徒說:「弟兄們,我們當怎樣行?」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因為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並一切在遠方的人,就是主─我們上帝所召來的。」
1.認罪悔改
2.受洗歸主

三、得著能力作主見證
路加福音24:44-49「耶穌對他們說:「這就是我從前與你們同在之時所告訴你們的話說: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我的話都必須應驗。」於是耶穌開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又對他們說:「照經上所寫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從死裏復活,並且人要奉他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傳到萬邦。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我要將我父所應許的降在你們身上,你們要在城裏等候,直到你們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
使徒行傳1:8「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1.聖靈充滿帶來生命的更新
2.生命更新帶出見證的能力

2013-04-21
覺醒的新生命
曾仁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弗四:20-24
壹、引言
請問我們對於自己現階段的信仰生活滿意嗎?是否覺得在生命中有哪些部份需要調整、改變?
關於「改革」這個兩字,時常且不斷出現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例如,每當國家或相關部門誕生新的執政掌權者,通常當局者就會開始提出一連串改革的新政策,盼藉此使國家或群體性各機能日益進步、發達。
不論在政治、教育、金融、司法,或是宗教上進行大動作的改革常有耳聞。然而,這一切的改革若是光從外在的體制、道德行為規範、教條式的要求,那絕對是不夠的;只是「表面功夫」而已。
有可能會越改革越是離譜,甚至會使有心人士假藉以改革之名意圖行使各人權慾與利己之目的。(耶十七:9)「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從我們國家這陣子種種的跡象,證明改革之路確實是必須且不斷持續下去的,但是這絕對無法單靠相關法令、制度、規定達到具體的果效。
一樣的道理,當今天我們講台上論及到個人生命必須要不斷的更新、改變,絕對不會因為你來參加主日禮拜,遵行教會在信仰禮儀上的形式、制度、教條等外在的規範,生命就會產成多大的作用。也不可能參加幾場靈命更新特會,聽完某知名牧師講道,生命就會有明顯的改變。
除非我們願意面對自己內裡的生命並再一次重新徹底的反思,使我們正視自己生命最深層的問題且竭盡所能改變它,讓生命「更新、改變」不是徒留一個響亮的口號或曇花一現意志上的衝動而已。
因此,今天我們要藉由保羅書信中的幾處經文來看,一個真正被更新的生命必須會經過哪些途徑與過程?而新的生命又會彰顯出甚麼樣的新形像與樣式?
這段經文的上下文,是保羅勸勉以弗所教會的信徒行事為人不可像未信主的人一般,過著漫無目標、良心喪盡,甚至麻木不仁、放縱私慾,與上帝隔絕的墮落生活。
保羅還特意將信徒過去的舊生命與得著基督救恩後有的新生命做出非常明顯的對比,教導他們明白何謂新生命該有的思想與生活模式。從保羅描述舊與新生命兩者的特徵,我們不難發現悔改將是生命得重生首要且必然的過程與途徑。

貳、本文
一、悔改是生命得重生必然的過程
(羅三:10)「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三:23)「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欠上帝的榮耀。」。(羅七:18-24)「我也知道,在我裡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作。若我去作所不願意作,就不是我作的,乃是住在我裡頭的罪作的。我覺得有個律,就是我願意為善的時候,便有惡與我同在。因為按著我裡面的意思。〔原文作人〕我是喜歡上帝的律;但我覺得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戰,把我擄去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

這是保羅對自己的內心世界與人性最深刻的認識與體驗,是從他內心發出痛苦、無助的吶喊。當人意識到自己的軟弱與不完全,意識到自己內在生命存在著污穢與驕傲、自私與邪念,自然而然,他才會尋求上帝的恩典與憐憫。
相對的,當一個人心裏剛硬,自以為義、自滿,他根本不會認為自己生命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變、修正,更不用說要他悔改。主耶穌常責備那些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與文士,指出他們假冒為善,故意將善行做在人面前讓人看見,顯出自己敬虔與優越感;並處處找耶穌的麻煩。
其實這些法利賽人與文士早已落入驕傲的試探之中。以常聽人說的「屬靈的驕傲」或「屬靈的警察」來形容他們,實在不為過。
(箴十六:5)「凡心裏驕傲的,為耶和華所憎惡…」。人的驕傲會使我們與上帝為敵,使我們將自己躲藏起來,逃避自己、逃避人,甚至逃避上帝,不敢誠實的來到上帝面前。
因此,任何渴望自己生命被更新、改變的人,只有當他意識到需要轉變且具有一顆真誠悔改的心才能對生命產生決定性的作用。否則,他的生命仍舊是和過去一樣,並不會有多大的衝擊與影響。
「悔改」這個字在舊約希伯來文 (mocham)的用法,代表一種釋放、令人舒服的感覺。而新約希臘文「悔改」(metanoia)這個字的用法,則表示對事物有全新的看法,也就是「心思意念的轉變」。
「一個人心意的改變」,是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可以說是一個人生命的完全翻轉,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它包括一個人理性、情感和意志的重大轉變。
然而,改變生命有這麼簡單嗎?絕對不是!這開始的過程會人感受到極不舒服與痛苦。尤其要更新一個從小就跟隨自己不正確的陳舊思維、改變一個跟著自己已經幾十年不健康的生活模式與壞習慣,實在並不容易。
倘若我們曾觀察過蝴蝶破繭而出,多少會有一股衝動拿起剪刀助牠一臂之力。一絲絲黏稠的液漿使牠們動彈不得,當牠的新翼欲在陽光下慢慢展開,似乎也被這黏絲封著不能得著釋放。
可是,在蛻變過程中,這些掙扎是必須的;如果沒有這些障礙與掙扎,蝴蝶的雙翼將無法正常生長。若是加上我們好心「及時的幫助」,只會令蝴蝶殘障不全,無力飛舞。
未經歷真正悔改的基督徒,就像未曾飛舞過的蝴蝶一樣。很多基督徒不能自由自在的飛舞、翱翔,可能是在決志信主的過程有缺陷,更可能是頭腦上認識一兩點救贖的基本真理就決定信主。
還有些人在嬰孩時就受洗,長大以後只是在頭腦上多學一點道理就接受堅信禮。「這些人共通的地方,是未能深切體會到生命裡,如果沒有耶穌基督是何等的恐怖。」。
基督教會一些的「制度」,往往使聖靈透過引導的恩典,開展了工作半途就中斷了。我並非貶低加入基督教會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法與模式,只是我們負責佈道、輔導跟進的人,自己本身倘若不能體會、了解真正的悔改之目的與作用。
可能我們會按着自己的經歷「處理、協助」別人,就好像我們幫助正在爭扎要脫繭而出的蝴蝶一樣。不知道上帝在蝴蝶與人的工作很多相似,只相信自己熟悉的一套傳福音的方法與制度,返是造成許多無力展翅飛翔的基督徒,可能連他們個人得救的信心都沒有。
因此,靠別人催生的信仰和自己悔改歸向上帝的信仰,截然不同。任何偉大的宗教信仰,在真正的理解和實踐之前,都要求我們要有內在深層的改變。請記得一個人生命能得著重生、更新之前,是自己必須有意識到要徹底的悔改並決定來到上帝的施恩座前,生命才有全新的開始。

二、蛻變的生命要每天與基督同行
(加二:20)「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上帝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林後五:17)「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生命「更新、改變」絕對不是一蹴即成的事。得救的事可能會是馬上、瞬間;然而生命的改變與更新卻是一輩子的事。雖然我們在基督裡已成為新造的人,有新的性情,新的屬性,卻並不表示已經自動有了好的思想與正確的態度。
俗語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邪惡的力量會不斷在我們身上進行破壞、攻擊。撒旦不會輕易善罷干休,放過我們,牠會製造許多突發的負面消息與事件,攪擾影響著我們的情緒,使我們頹廢、喪志。甚至使我們跌倒、犯罪。
曾有首流行歌:「相思好比小螞蟻,爬啊,爬上我心底,尤其在那寂靜的寂寞夜裡。啊!叫我好想你。」。我把它修改了一點:「私慾就像小螞蟻,爬阿!爬在我心底,尤其在那寂靜的寂寞夜裡。啊!叫我好想你。」。邪惡的慾念就是如此,似乎渺小、不痛不養,但是倘若我們稍微一不小心,便落入撒旦所設下罪惡的網羅。
保羅提醒我們能夠勝過罪惡的生活的方式,除了要脫去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還要將老我、舊的生命牢牢的釘死在十字架上,是完全的死;把所有思想、意志、情感、情緒、個性、癖好、興趣、習慣通通與主耶穌同釘在十字架。
(弗四-五)保羅還繼續提醒著各人要棄絕偷竊、謊言、妄語、淫詞、污穢的言語連一句都不可提。並將貪婪,忿怒、苦毒、嚷鬧、毀謗,一切的惡毒從你們中間除掉。
同時我們需要每天親近主,與上帝親密的獨處,過著固定靈修的信仰生活。這是不可或缺且必須養成的;是歷世代以來任何改變重生的聖徒共同的見證。當我們渴望要有源源不斷持續的動力,就必須以「禱告、讀經、默想」,從上帝那裡支取恩典與能力。
這三方面屬靈操練為何這麼重要?這好比一張三隻腳的凳子少了其中一項,那凳子的用途就有限。因為禱告是與上帝交通、交談,讀經是從上帝的真理中默想、反省自己所行的事是否在上帝的心意,生命才會循次漸進的長大成熟。
 (詩一:2)「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這人便為有福。」。(詩廿五:14-15)「耶和華與敬畏祂的人親密;祂必將自己的約指示他們。我的眼目時常仰望耶和華,因為祂必將我的腳從網裡拉出來。」

大多數的兄姐都知道曾牧師過去是個吸毒者,因被毒品挾制導致鋃鐺入獄。然而,感謝主!使我認識耶穌,身心靈得著醫治、釋放。但是由於我從小跟著縱貫線幫派大哥學習「黑道上的文化與做人處事。」親眼看見人性中赤裸裸最醜陋、最黑暗真實的一面。
至今我雖然已信主,進神學院裝備,且在教會擔任牧師,也幫助別人來認識上帝。不過黑暗的勢力與世界的誘惑並非從此在我的生命中銷聲匿跡,我天天必須對付自己生命內在的問題,必須抵擋罪惡的誘惑。
今日倘若沒有時刻儆醒與主同行,給自己身心靈安靜的時刻回到上帝面前;使上帝成為我生命一切的中心。恐怕這世界、名利、慾望早已吞噬我;罪惡的世界再度成為我最好的朋友。
信仰的道路不是百米的短跑競賽而是漫長的馬拉松,是一輩子要學習的事。願我們每天親近上帝,聆聽上帝的話語,將自己浸泡在上帝愛的同在中;且是持續不間斷。使我們生命不斷被塑造、更新,往上成長。

三、更新的生命彰顯上帝榮美形像
(弗四:21-24)「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敎,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衣;這新人是照著上帝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愛和聖潔。」。

當我們認識耶穌之後,就當脫去舊人穿上新人,這代表舊生命被丟棄並由新的生命取代舊的,是一個完全新創造的人。而且這個新創造的人的形像是照著上帝的形像所造的,有真理的仁愛與聖潔。
宇宙之間,一切所有的受造之物,惟獨我們人類是照著上帝的形像所造。換句話來說,我們的生命裡因耶穌基督有了上帝的「基因-DNA」。並且在順服於上帝的生命裡會由內而外顯,充滿著屬於上帝真理、仁愛、聖潔、公義、尊貴,榮美的屬性與樣式。
這表示不管過去你的原生家庭使你自卑;現在你上帝的兒女,是祂精心的傑作。不管過去你是否曾作姦犯科;現在你是上帝的兒女,祂早已寬恕你。不管別人怎樣鄙視你、拒絕你;上帝看你為寶貴且愛你愛到底。  
因此,我們也要時刻的反思自己,現階段的我們思想、言行舉止,倘若被上帝看見的時候,不知道祂會不會被我們嚇到?!怎麼這副德性?果真我們是按著祂的形像所造出的嗎?信仰從我們的嘴裡說出來嚇死人;做出來卻是笑死人的事。還是得著上帝喜悅呢?
這幾天在我預備這篇講章的同時,我身體嚴重感冒的好幾天,咳嗽不停,咳到聲音都像鴨子,喉嚨痛到吞口水都像針在刺,看了兩次醫生,還打了針。在靜靜的休息中,心中有個聲音似乎不斷地在提醒我:「你不可再喝酒傷害喉嚨,你的身體是上帝的殿,要好好保護,不可毀損!」。
上帝知道牧師會喝酒,還是喜歡喝濃烈的酒。曾在喜宴上看過牧師喝酒整臉通紅的人可能很多。我實在覺得非常羞愧,有損牧師的形像,更不要說彰顯上帝的形像!當天我趕緊跪下,求主赦免!並下定決心,不再任何公眾場所喝酒,作一個凡事討上帝喜悅的僕人。
更新的生命,不是一次永遠的事,是時時、漸漸在我們生活中經歷的無數事件與我們的抉擇與行動,甚至在許多的挫折、失敗,重新站立,長年累積下活生生的見證,是每個基督徒成聖直到見主面必經的道路。
您是一個真基督徒嗎?還在抽菸、吃檳榔的習慣嗎?還上酒店尋找官感的刺激嗎?內心還有隱而未現的罪嗎?還是您覺得已經完全了?果真活出上帝的形像。
教改領袖加爾文:「當我們深感自己的無知、虛空、貧苦、軟弱,還有敗壞與惡性時,我們才會看見,只有在上帝裡面,才有真正智慧的亮光、可靠的美德、各樣充足的美善、純正的公義。」。「再者,除非人首先向上朝見上帝的面,默想上帝之後再往下細查自己,否則沒有人可獲得清晰的自我了解。」
因此,願我們眼目的視線不能只停留於自己,自我滿足、陶醉於自我奉承中,而是轉向重視上帝所看重的事,思想關於上帝所顧念的事,並去做上帝要做的事,使我們更有上帝榮美的樣式。

參、結論
 (羅十二:2)「不要被這世界同化,要讓上帝改造你們,更新你們的心思意念,好明察甚麼是他的旨意,知道甚麼是良善、完全,可蒙悅納的。」。(中文修訂本)
生命不可能停留或滿足於某種狀態,只有進與退、墮落與提升之間。因此,內在靈命的「改革、更新」一定要繼續推動下去,使我們能通過重重的考驗,脫胎換骨,活出更美善的境界。
願我們各人的生命在上帝真理的話語不斷的被改造,也願意順從在聖靈的帶領中不斷的被更新,成為一個新造的人,彰顯出上帝榮美的形像。

2013-04-14
經歷復活的生命
王武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約翰福音20:19-23
引言:
1.忠孝路教會的異象是「成為本土化、改革中、栽培門徒、普世宣教的教會」
2.改革宗長老教會乃是不斷「改革中」的教會,「改革」意即「更新」,改革中的教會乃是從內在生命的更新開始,羅馬書12:1-2對「更新」有很好的解釋。
羅馬書12:1-2「所以弟兄們,我以 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 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3.耶穌門徒生命的改變,和初代教會的轉變乃是從與復活的耶穌相遇「經歷復活的生命」,以及等候應許的聖靈,「經歷聖靈的充滿」開始的。
4.耶穌的門徒如何經歷復活的生命?
一、希望破滅 緊閉心門
1.跟隨耶穌 期待落空
路加福音24:19-21「耶穌說:「甚麼事呢?」他們說:「就是拿撒勒人耶穌的事。他是個先知,在 神和眾百姓面前,說話行事都有大能。祭司長和我們的官府竟把他解去,定了死罪,釘在十字架上。但我們素來所盼望、要贖以色列民的就是他!不但如此,而且這事成就,現在已經三天了。」
2.在死人中尋找活人
路加福音24:1-5「七日的第一日,黎明的時候,那些婦女帶所預備的香料來到墳墓前,看見石頭已經從墳墓滾開了,他們就進去,只是不見主耶穌的身體。正在猜疑之間,忽然有兩個人站在旁邊,衣服放光。婦女們驚怕,將臉伏地。那兩個人就對她們說:「為甚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
3.恐懼害帕 逃避躲藏
約翰福音20:19「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
※你是否在沮喪挫折、灰心失望、期待落空、恐懼害怕中緊閉心門呢?若是,恭喜你,你正走在遇見復活主的路上了!
二、耶穌進來 平安臨到
約翰福音20:19「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
約翰福音14:27「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
約翰福音16:33「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耶利米29:11-12「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你們要呼求我,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
   ※打開你的心門呢?邀請耶穌進到你心裡,你將經歷這份屬天的平安!

三、平安來自釘痕的手
約翰福音20:20「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門徒看見主,就喜樂了。」
以賽亞書53:4-6「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 神擊打苦待了。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
路加福音24:26「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他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嗎?」

四、生命氣息 吹進我心
約翰福音20:21-22「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
以西結書37:5-6「主耶和華對這些骸骨如此說:『我必使氣息進入你們裏面,你們就要活了。我必給你們加上筋,使你們長肉,又將皮遮蔽你們,使氣息進入你們裏面,你們就要活了;你們便知道我是耶和華。』」」
五、領受聖靈 接受差遣
約翰福音20:21-23「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
1.領受聖靈 成為有靈的活人
2.接受差遣 傳揚赦罪的福音

2013-04-07
先祖在為你祈禱
王武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帖撒羅尼迦前書4:13-14
引言:
1.傳統民間祭祖本是孝道的表達,但為何演變成充滿恐懼害怕?
2.祭祖是因祖先死後真的還要吃嗎?還是只是表達飲水思源、追思懷念?
3.我們和過世祖先是怎樣的關係?他仍然愛我們嗎?還是會變鬼魂來攪擾、傷害我們呢?
4.如果你與祖先有嫌隙或愧對祖先,內心深感自責,如何與祖先重建和好的關係?

一、傳統民間祭祖習俗的用意
1.生命性:傳統認為祭祖有延續祖先生命的象徵,達成與祖先連結,薪火相傳的意義。
2.文化性:祭祖也是傳統儒家孝道、慎終追遠的表達。孔子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3.家族性:祭祖亦含有非常濃厚的家庭觀念,它也是凝聚家族力量,團結宗親的表現。
4.宗教性:祭祖的行為有很強「亡靈崇拜」的成分,人害怕自己的祖先淪為餓鬼孤魂,影響家道繁榮、家庭平安,因此非拜祖先不可。
由以上四種祭祖的用意與意義來看,台灣百姓對祭祖不僅存有使命感、責任感,更有強烈的恐懼感,因此他們不僅不敢不祭祖,也害怕死後沒有人祭拜他們。我們肯定祭祖生命性、文化性、家族性的意義,但我們無法苟同與接受將祖先當亡靈祭拜,並且生命性、文化性、家族性的意義也不見得一定要用「祭」來表達。綜觀今天台灣百姓的祭祖,平心而論,為自己著想的成分,遠超過為祖先設想的成分,許多人祭祖的真正原因是怕背上不孝的罪名,害怕祖先來攪擾,而且有求於祖先的保佑。試想,因懼怕祖先,有求於祖先而祭拜祖先,這怎能稱得上「孝」呢?更何況有些子女生前不見得孝順父母,父母死後卻搶著拜,這又是哪門子的孝道呢?「祭祖」無形中誤導人只在意對「逝世祖先祭拜」,卻忽略對「活著父母盡責」,這似乎已偏離了孝道的本意。

二、正視我們與祖先的關係
1.我們永遠是祖先(父母)所愛的子孫(兒女)
馬太福音3:16-17「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裏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了,他就看見上帝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他身上。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以賽亞書49:15-16「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看哪,我將你銘刻在我掌上。」
2.讓祖先安息在天父母愛的懷抱裡
以賽亞書46:3-4「雅各家,以色列家一切餘剩的要聽我言:你們自從生下,就蒙我保抱,自從出胎,便蒙我懷搋。直到你們年老,我仍這樣;直到你們髮白,我仍懷搋。我已造作,也必保抱;我必懷抱,也必拯救。」
詩篇17:15「至於我,我必在義中見你的面;我醒了的時候,得見你的形像就心滿意足了。」

3.祖先是我們在上帝身邊的代言人(代禱者)
創世記50:22-25「約瑟和他父親的眷屬都住在埃及。約瑟活了一百一十歲。約瑟得見以法蓮第三代的子孫。瑪拿西的孫子、瑪吉的兒子也養在約瑟的膝上。約瑟對他弟兄們說:「我要死了,但上帝必定看顧你們,領你們從這地上去,到他起誓所應許給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之地。」約瑟叫以色列的子孫起誓說:「上帝必定看顧你們;你們要把我的骸骨從這裏搬上去。」」
路加福音16:23-28「他在陰間受痛苦,舉目遠遠地望見亞伯拉罕,又望見拉撒路在他懷裏,就喊著說:『我祖亞伯拉罕哪,可憐我吧!打發拉撒路來,用指頭尖蘸點水,涼涼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焰裏,極其痛苦。』亞伯拉罕說:『兒啊,你該回想你生前享過福,拉撒路也受過苦;如今他在這裏得安慰,你倒受痛苦。不但這樣,並且在你我之間,有深淵限定,以致人要從這邊過到你們那邊是不能的;要從那邊過到我們這邊也是不能的。』財主說:『我祖啊!既是這樣,求你打發拉撒路到我父家去;因為我還有五個弟兄,他可以對他們作見證,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

三、與過世祖先重建和好的關係
歌羅西書3:12-13「所以,你們既是上帝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
約翰一書4:16-18「上帝愛我們的心,我們也知道也信。上帝就是愛;住在愛裏面的,就是住在上帝裏面,上帝也住在他裏面。這樣,愛在我們裏面得以完全,我們就可以在審判的日子坦然無懼。因為他如何,我們在這世上也如何。愛裏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裏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裏未得完全。」

2013-03-31
在愛裡遇見復活主
王武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約翰福音20:1-10,馬可福音16:9
引言:
1.第一個相信耶穌復活的人是誰?為何他只看見空墳墓(還沒看見復活的耶穌)就相信呢?(約翰福音20:3-9)
2.第一個遇見復活耶穌的是誰?復活的耶穌首先向他顯現,他怎麼有這麼大的福份?(馬可16:9)

一、約翰因著愛相信耶穌復活
彼得和約翰聽見抹大拉的馬利亞說安葬耶穌的墳墓空了,兩人像在賽跑一樣趕緊要去看個究竟。約翰先到墓地,但他等候彼得,讓年長的彼得先進墓穴,彼得看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裏,又看見耶穌的裹頭巾沒有和細麻布放在一處,是另在一處捲著。」(約翰福音20:67),彼得無法理解,無法想像墳墓為什麼空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彼得用他的眼睛、頭腦、理性來看空墳墓,只有更多的納悶、困惑、不解,當然無法體會復活的奧秘。

然而,「耶穌所愛的門徒」―約翰,跟著彼得進墓穴,卻「看見就信了」(約翰福音20:8)儘管經文並沒有告訴我們約翰到底相信什麼,但從他緊接著說「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裡復活。」(約翰福音20:9)很顯然,約翰雖然只看見空墳墓,但他卻馬上相信耶穌復活了。他成了第一個相信耶穌復活的人。

約翰和彼得不一樣的地方,乃是約翰用他的心去看空墳墓,並以他對耶穌的愛,且深信他也是耶穌所愛的門徒去相信耶穌所說:「必要從死裡復活」的話,兩人在互愛中彼此信任。當約翰深知耶穌愛他,他可以在暗潮洶湧、充滿詭異的最後晚餐安臥在耶穌胸懷;他會在看見空墳墓,就相信耶穌復活。是的,愛的力量何等大,愛裡沒有懼怕,愛可以勝過死亡的權勢,超過死亡的轄制。

二、抹大拉馬利亞在愛裡遇見復活的耶穌
馬可福音16:9記載「在七日的第一日清早,耶穌復活了,就先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然而根據約翰福音20:1-18的記載;抹大拉馬利亞並不是一早來到墳墓,就遇見復活的耶穌,而是經過了一番折騰的過程,她首先發現「石頭從墳墓挪開了」就趕緊跑去通報彼得、約翰說:「有人把主從墳墓裏挪了去,我們不知道放在哪裏。」(約翰福音20:12),當彼得、約翰查證完墳墓的確空了,回家去後,抹大拉馬利亞很傷心的仍然守候在墳墓旁哀哭,當天使問她說:「婦人,你為什麼哭?」,他仍然說:「有人把我主挪去了,我不知道放在那裏」(約翰福音20:13),此時復活的耶穌向她顯現,然而卻因著哀哭的淚水蒙蔽了她的眼睛,也因他滿腦子只想著耶穌的屍體被偷了,以致當復活的耶穌站在她面前時,她「卻不知道是耶穌」,甚至誤以為是看園的園丁,以致急忙就對他說:「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哪裏,我便去取他。」(約翰福音20:14-15)

抹大拉馬利亞在耶穌被釘十字架時,是少數幾位和耶穌母親同站在十字架旁的婦女(約翰福音19:25);當耶穌屍體被拿下時,抹大拉馬利亞跟到墳墓注目看到安葬完畢(馬可15:46-47),當耶穌埋葬後,她和幾位婦女買了香膏一早要去膏耶穌的身體(馬可16:1);當墓石滾開,看見空墳墓的人都驚慌逃跑時(馬可16:8「他們就出來,從墳墓那裏逃跑,又發抖又驚奇,甚麼也不告訴人,因為他們害怕。)唯獨她留在墳墓旁,一連三次問:「誰把我主挪去了」,她為耶穌慘死十字架,如今屍體又不見了,感到傷悲、哀痛,顯然,她的反應並不是相信耶穌會復活,但他卻是真心愛耶穌愛到底,也因著她如此死心塌地的跟隨耶穌,復活的耶穌首先向她顯明,她成了第一個遇見復活耶穌的人,這是何等大的福份。

為何抹大拉馬利亞如此愛耶穌呢?聖經記載耶穌曾從她身上趕出七個鬼(馬可16:9)相傳在西門家「用淚水為耶穌洗腳,用頭髮擦乾耶穌的腳,用嘴親耶穌的腳,並打破香膏膏抹耶穌的腳」,那個被稱為罪人的女人乃是抹大拉的馬利亞。(路加福音:36-50),可見抹大拉馬利亞經歷耶穌極大的愛,她也用全部的愛來回應耶穌的愛,最後耶穌也以復活後首先向她顯現來回報她對耶穌的愛。

約翰在愛裡相信耶穌復活,抹大拉馬利亞在愛裡遇見復活的耶穌。今天,你也可以在愛裡經歷到復活的喜樂和盼望!

2013-03-24
盡諸般的義
莊惠峯傳道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馬太三13-17

引言-受苦的基督
(問安),今天是特別的日子,在教會節期裡是受難週的開始,從今天開始算一週的時間,到週五,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接受苦難,直到禮拜日慶祝耶穌復活,通常在這個時候,各個教會的講台都會傳講類似的信息,來引導弟兄姊妹默想主耶穌的受難,也通常都會請弟兄姊妹,在接下來的這一個禮拜盡量能避免宴樂的場合,好讓我們的心能更安靜來紀念我們主耶穌的受苦。 我以前對受難週的體會並不是那麼深刻,因為我覺得既然主耶穌已經復活,那何必再去講受難呢?所以之前參加教會的受難禮拜都覺得好沉悶。 但是後來隨著年紀增長,對信仰的體會比較多一點之後,當我再去思考耶穌受難這件事的時候,我有完全不同的體會,受難記這部影片給我多的啟發,我發現我所認識的主是一位與受苦者同在的主。

主題-進入世界(本土化)
尊貴的上帝,從天降下來到我們中間,與受苦的人同在,他自己也成為那受苦者,這是上帝對人的認同,他並不是高高在上的審判者、掌控者,他是與我們同在的上帝,跟我們生活在一起,這不是很奇妙嗎?上帝這樣的行動給我們的信仰一個很大的啟示,就是進入世界,基督教信仰是入世的信仰,但是我們進入世界卻又不屬於這個世界,因為我們都明白,我們永恆的家是在天上,如同耶穌被抓之前對天父的禱告:約翰17:13-16我往你那裡去,我還在世上說這話,是叫他們心裡充滿我的喜樂。我已將你的道賜給他們。世界又恨他們;因為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或譯:脫離罪惡)。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

台灣神學院所喊的口號是:對上帝有信,對人有愛,對土地有情,他的目標是培育長老教會的牧者,進入教會,改變社會,而我們忠孝路教會的異象是要成為,本土化、改革中、栽培門徒、向普世宣教的教會,我們的目標是參與在耶穌的大使命裡面,來實踐基督教信仰的精神,將福音傳出去,所以今年第一季所講的本土化,就是福音行動的第一步,走進這個世界,如同耶穌降生一般,我們走進這個世界裡,這是一個起頭,我們來看今天所讀的經文,馬太3:13-17耶穌從加利利來到約旦河,見了約翰,要受他的洗。約翰想要攔住他,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裡來嗎?」耶穌回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或譯:禮)。」於是約翰許了他。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裡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了,他就看見神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他身上。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二個部分來討論經文:
第一、耶穌受洗-耶穌為什麼要受洗呢?
a.證明耶穌就是那位用聖靈與火替人施洗的-人是因為有罪,需要悔改、被潔淨,唯有耶穌與眾人不同,因為耶穌沒有罪,他受洗不是要悔改,不是要被赦免,而是因為上帝要在耶穌受洗的時候向人顯明,這個人領受了聖靈,並且上帝出聲證明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如同耶穌登山變像的時候一樣,幾個門徒聽見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這就證明耶穌就是上帝的兒子,就是那位要用聖靈與火為人施洗的。
b.遵循律法領受「彌賽亞」的職分-按照摩西律法的要求,要年滿三十歲才可以作祭司。耶穌被生在猶大支派,而施洗約翰是在亞倫家族裡面。換句話說,耶穌的族譜是在君王的系統裡,施洗約翰則是在祭司的系統裡面。所以,施洗約翰為耶穌施洗的時候,照著律法,他是以祭司身分為耶穌施洗的。就像舊約撒母耳膏立大衛做以色列王一樣,而用水或油從上面澆下來,就預表聖靈從上面澆灌下來,所以耶穌在受洗的時候就是被膏立為君王、領受彌賽亞的職分。

第二、諸般的義
耶穌說:我們要這樣盡諸般的義,什麼是諸般的義呢?我們可以看見,耶穌在出來傳道之前是個木匠,他跟地上的父親學木工,他在三十歲之前,盡他做人子的本分,其實他大可不必這樣做,我們看見耶穌從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充滿智慧,能和聖殿的神學老師談論很深的神學問題,但是耶穌依然繼續做木工到三十歲,然後按著律法的規定接受祭司的洗禮,我們看見耶穌的一生,短短的三十三年,他所做的都合乎律法的要求,他是律法之子,耶穌說: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所以耶穌自己就是實踐律法的人,他並沒有犯罪,以他的義取代我們的不義,耶穌以自己做榜樣給世人看,不單是建立律法,而是典範,盡諸般的義,所以耶穌受洗時,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耶穌被上帝喜悅,不只是因為他是上帝的獨生子,而是因為過去三十年,他留心活在真理裡面,盡他做人子的本分,盡諸般的義。

學習與反省
所以,從這段寶貴的經文我們要來學習,耶穌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他用自己的生活成為典範讓我們學習,在許多的小事上謹慎警醒、盡諸般的義,也在身體軟弱的時候贏過撒旦的試探,他是無可指責、是聖潔是光明之子,兩千多年前他影響一群人,到如今仍有許多人繼續跟隨他的腳步,我相信在坐的各位弟兄姊妹,也都可以學習耶穌來盡諸般的義。

結語
弟兄姊妹,耶穌在兩千多年前為了愛世界的緣故,給我們設立榜樣而盡諸般的義,我相信耶穌今天仍然在意這個世界,所以他也要我們為了世界的緣故盡諸般的義,一百多年前,一群愛主的宣教師在台灣灑下福音的種子,給這塊美麗的土地帶來更強大的生命力,他們為台灣盡心盡力,學習在地文化、語言,他們為了服事主所在意的百姓,參與在異文化的生活裡面,才有今天的台灣教會,這就是道成肉身的信仰實踐。

2013-03-17
台灣百姓的信仰心理
王武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在台灣環境背景下成長的百姓,一般的信仰心理是什麼?什麼才是正確的信仰態度?
自古以來,無論原始落後或文明先進,任何一個民族都有拜鬼神的宗教信仰,台灣百姓當然也不例外,而其信仰動機卻相當複雜、矛盾,至少包括下列幾種︰

一、懼怕心理

現在的心理學家、社會學家,一向都認為人之有宗教,乃源於恐懼害怕的心理。台灣民間舉凡拜神明、敬鬼神、祭祖先,無一不是出於懼怕的心理。因畏懼大自然而有「自然神崇拜」,如天公(天神)、雷公(雷神)、土地公(地神)、日頭公(太陽神)、三界公(天、地、水)、石頭公(岩石)、海龍王(海神)、月娘媽(月神)⋯⋯等。因害怕亡靈,而有「亡靈崇拜」,即使被認為最具有中國傳統文化與孝道美德的祖先崇拜,若我們仔細研究分析其背後的動機,雖然我們不能抹煞孝道的成分,但不可否認的,這其中仍然包含了很大程度的懼怕心理。因傳統上,民間相信人一旦死亡,其靈魂即變「神」(或稱善鬼),受子孫供奉,並保佑子孫家道繁榮;反之,若亡靈被子孫遺忘,將在陰間淪為餓鬼孤魂,不僅不會保佑子孫,反而會騷擾子孫,為害人間,這類的鬼稱為「惡鬼」,因此台灣人唯恐自己的祖先由「神」淪為餓鬼孤魂,由保佑變懲罰,影響家庭平安,因此非拜祖先不可。另外,據稱還有一種最令人懼怕的兇鬼,就是因車禍、溺死或自殺、冤死之亡靈,民間相信這是疾病與苦難的來源。因此,在農曆七月開鬼門關時,人們必須低三下四,委曲求全,巴結討好的祭拜這些無主孤魂,並稱之為「好兄弟仔」。明知這是「鬼」不是「神」,但卻因懼怕,逼得你不得不拜,這是何等可憐。
因懼怕而產生的信仰是非常不健康的信仰,正如同一個弱女子被一高壯大漢威脅恐嚇,因懼怕而與他結婚,你想這種活在懼怕中的婚姻生活會美滿幸福嗎?很遺憾,許多台灣民間的信仰竟都建立在懼怕的基礎上,難怪他們越拜越沒有平安,越拜心靈越不得釋放;不拜嘛,卻又擔心受懲罰遇災害。正確健康的信仰就不是這樣,它是建立在愛的關係上,「神就是愛,住在愛裡面的,就是住在神裡面,神也住在他裡面。這樣,愛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我們就可以在審判的日子,坦然無懼,因為他如何,我們在這世上也如何,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約翰一書四︰16∼18),正確健康的信仰是建立在愛的關係上,神愛我們,我們也用愛來回應神的愛,並在彼此的愛中將懼怕、刑罰完全除去,這與因懼怕而建立的信仰正好完全相反。

二、功利主義
台灣百姓的信仰是非常矛盾的,既怕神又要利用神。台灣民間燒香拜佛的主要目的向來非常明確,一概是以自己的福祉與家庭的平安為出發點,牲禮擺香、叩頭,無非是求財及福祿壽、向神祈求保佑全家平安、身體健康、事業發達、子女有成⋯⋯等。向神有所求,原是人類很正常的趨向,無可厚非。然而目前台灣民間信仰的祈求,已不是單純的向神明作心靈的訴求,過去鄉下老婦那種單純虔誠膜拜已不復存在,演變至今已成非常現實功利的行為。即使歹徒、賭徒、色情行業老闆都可向神明作交換條件式的祈求。作家李喬在「台灣人的醜陋面」一書中就痛陳︰「本來宗教活動是最高層次的心理活動,是心靈的保養洗滌,是屬靈的旅行。今天台灣人的宗教活動卻完全和心靈、靈魂無關;神人之間,完全是買賣關係,而且是非法買賣︰賄賂!」「蓋廟花巨資絕非誠心的表現,而是工商社會裡學來的做生意原則︰本大利大,花大錢以賄賂神佛,神佛當然要還以同額的報償!」因此他說︰「台灣人是最沒有宗教信仰的,如果強之說有『一種宗教』,那就是『賄賂一貫教』,這種宗教首先是心靈世界的消失,精神生活的完全物化;人可以賄賂之,神佛亦然,至此羞恥心便成了陌生的東西,而罪惡感也無由產生了。」
功利式的信仰是利用神明來滿足自我的需求,它表達的方式乃是生意買賣與巴結賄賂的關係,這種粗俗的信仰只有現實利益,根本產生不出偉大的宗教情操,更談不上生命的意義。偉大的宗教信仰是「給」而不是「得」,偉大的宗教情操乃是因體會神的偉大,降服在祂的面前,並進而以感恩之心向神委身與獻身。正如耶穌所說︰「施比受更有福」(使徒行傳廿︰35)、「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馬太福音十六︰24∼26)這與時下的信仰,相差何只十萬八千里。

三、靈驗吸引
當人面對生命的疑惑卻又找不到答案,面對迫切需要解決的困難卻又無能為力,而對社會的競爭壓力卻又毫無把握,面對不治之症卻又束手無策,面對心靈飢渴卻又苦無滿足,再加上對未來命運的好奇心理以及功利主義的作祟,就很自然會去追求靈界的超自然力量,舉凡一切稀奇古怪的事,只要它「靈驗」,能為我解決問題,能賜我財子福祿壽,不管這力量來自何處,更不問它是何方神聖或妖魔鬼怪,一概不假思索把它當成「神」來膜拜,這是台灣民眾很普遍的宗教心理,也是廿一世紀科學文明的時代,算命、占卜、交鬼、通靈、招魂、乩童、巫術⋯⋯等不但沒被淘汰,反而大行其道的原因。
到底這些靈驗的事是真還是假呢?若我們一概把它認為是欺騙人的把戲,那未免太膚淺了。雖然有些是假的沒有錯,但不可否認的,有很多確實是「真的」很靈驗,否則怎會連知識份子也為之瘋狂呢?但問題來了,是不是所有「實在」、「真實」、「靈驗」的事就是對的、就是好的、就是對人有益的呢?是不是所有「靈驗的超自然力量」「能解決人的問題」就全部是來自真神呢?若不是,「靈驗」的目的又何在呢?
曾有一老實的生意人經營事業,急需資金擴充設備,在與客戶交往中認識了一年輕人,這年輕人表示有足夠的資金可以提供他。這生意人由於求財若渴,也沒查清這人底細、為人、目的,就馬上接受他的資金,並將公司一半的股份讓給他合夥。的確,這生意人像遇到貴人一樣,資金的問題解決了,而且也因資金充足,業務順利擴展,生意非常興盛。然而過不了一個月,更大的問題來了,提供資金的人原來是流氓,前科纍纍,如今由無業遊民搖身一變成為公司的老闆之一,整天在公司翻雲覆雨,意圖要控制整個公司,而且由於他有不良幫派的背景,若不聽使喚,即恐嚇、威脅,甚至暴力相加,原來的老闆反而成了傭工。這生意人被困擾得根本無心工作,而且看問題嚴重,提出要拆夥,然而合夥容易,拆夥可就不簡單,對方提出很多非份的要求,否則就要殺害他全家。我們看這生意人的例子,他急需資金求助於人,得到資金後事業問題解決了,而且解決的方法也似乎很順理成章,然而卻因不清楚提供資金、解決困難的是誰,他的目的何在,所換來的竟是事業被霸佔、控制,整個家庭都活在更深的恐懼、焦慮、不安中,最後只好以對方「要求什麼,就給什麼」才解決了這問題。

今天很多人求神問卜,追求靈驗,亦是如此,並不是所有靈驗解決你困難的就是真神。事實上,反而大部份來自邪靈,它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控制人,因此「靈驗」的事,我們只能說是「真實」,但並不是就是「美善」。所以,聖經一再提醒警告我們:「親愛的弟兄啊,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於神的不是,因為世上有許多假先知已經出來了。」(約翰一書四︰1)
如何分辨這靈驗的力量是來自邪靈或真神呢?那要看他是否正義、是非不分,只要你求就給;是否違背常理,前後矛盾?是否給你甜頭後要控制你?在你有靈驗的經歷後,內心是自由、釋放、平安、喜樂呢?還是反而束縛、焦慮、恐懼、不安呢?在為你解決問題之後,是否給你生命的意義,永生的盼望呢?若結果是正面的,才有可能來自真神,反之,即使真的很靈驗,也得慎思明辨,三思而後行。
台灣民間除了上述「懼怕、功利、求靈驗」等三種很普遍的宗教心理外,不可否認的,有部分人仍有一高尚的信仰動機,那就是真正出於心靈的飢渴、內心的需求,然而他們知道心靈深處需要神、渴慕神,但很可惜卻不知道真神在那裡,以致人云亦云、人拜亦拜,甚至自己塑造神來敬拜,雖然一時得了所謂的「精神寄託」,但卻不是安身立命之真道。

要知道偉大的信仰並不是只給人精神寄託,只解決人精神的需要,而是要更進一步解決「靈」的問題,也就是給人心靈的滿足,以及生命的豐盛。聖經告訴我們,人乃是上帝所創造「有靈的活人」(創世記二︰7),但當我們犯罪之後,我們和真神之間正常的關係斷絕了,我們的靈死了、空了,所以會心靈空虛,會尋找神,渴望得到心靈的滿足。但那裡才能得到真正的滿足呢?奧古斯丁(St. Augustine)說︰「啊!上帝,祢造了我們,所以我們的心除非安息在祢裡面,否則永遠得不到安息。」十七世紀偉大的物理學家巴斯卡說︰「在每一個人的心中,有一上帝形狀的空間,除了造物者上帝藉著耶穌基督能填滿外,永遠是空的。」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約翰十四︰6)「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十︰10)的確,除非創造生命的真神,親自來滿足我們,否則,我們不可能從人所造的神得到心靈真正的滿足,正如同一個小孩在受驚緊張無助大哭的時候,除非父母將他抱起來安慰,否則不會得到滿足的安全感。

綜觀台灣百姓的宗教心理,可清楚看見人們心靈深處是何等迫切需要真神,然而信仰的心態和動機卻又是如此的可憐、可悲與無奈,願我同胞能看見心靈真正的癥結,尋得正確的安身立命之道。

2013-03-03
忠於所託,愛我同胞
傅世賢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出32.9-14,耶9.1                                        
各位還記得我們教會的異象嗎?「本土化、改革中、栽培門徒、普世宣教」!本季的一至三月我們的講台傳達本土化的異象,然而本土化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呢?一,按台灣人的需要和思考方式來傳福音給他們;二,去愛與接納各不同階層不同需要的人進到我們教會,我們要預備自己來接納他們。因此前兩個月分享耶穌道成肉身的愛與精神,鼓勵兄姐回應耶穌的愛,活出愛的行動—去饒恕、接納罪人。三,認同與關心我們的土地—關愛骨肉、胸懷世界。今天我們就要從幾個屬靈前輩來看見他們愛神、愛同胞的榜樣。

一、為百姓呼求、盡忠勞苦的摩西
<出32.9-14>這段經文背景發生在神使用祂的僕人摩西,用大能將以色列百姓從埃及為奴之地領出來後,神要摩西上西乃山領受律法誡命,為要訓示祂的百姓從萬民中分別出來,過聖潔的生活。但百姓見摩西沒有下山便要求亞倫做神像好在他們前面引路,亞倫順從百姓鑄成一隻牛犢,向牠築壇獻祭。很難想像,百姓如何能這麼快離棄那位以大能拯救他們的神,令上帝大大發怒!
上帝對摩西說「『你的』百姓,就是你從埃及地領出來的已經敗壞了」,摩西立即為百姓向神懇求,「耶和華阿,你為什麼向『你的』百姓發烈怒呢?」摩西向神強調,這是你的百姓不是我的;而且怎能讓埃及人議論你,說「神領他們出去是要降禍與他們」?言下之意,這和你起初立意帶領百姓出埃及的心意不符阿!「求你紀念你的僕人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你和他們所立的約。
摩西切切懇求神對百姓的赦免,他說「倘或你肯赦免他們的罪,不然求你從你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32.32,摩西願意代替百姓來承擔罪責。33章,神說,我不同你們上迦南地了,33.12「摩西對耶和華說,你吩咐我說,將這百姓領上去,卻沒有叫我知道你要打發誰與我同去…你若不親自和我同去,就不要把我們從這裡領上去。…」摩西的代求竟打動神的心(見出33章)。我們看見摩西的代求完全是以神為中心的,他向神提及「你的百姓」、「你的目的」、「你的約」、「求你赦罪」、「求你與我們同去」。
當摩西下山,看見百姓吃喝跳舞敬拜牛犢,便發烈怒摔碎手上的兩塊版,這令我想起新約裡耶穌潔淨聖殿的景況,祂發烈怒推倒兌換銀錢桌子、拿繩子當鞭子驅趕牲畜、趕逐買賣人離開聖殿,約2.17「我為你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摩西也是這樣為神大發熱心義憤填膺,當天在他們中間施行懲罰殺了三千人。
當神對摩西說:「這百姓真是硬著頸項的百姓,你且由著我,將他們滅絕,使你的後裔成為大國」(出32.9)。這時的摩西他沒有說,好阿機會來了,這樣我就名留千古了!各位可以想像帶領兩百萬的以色列百姓出埃及,這是何等重大艱難的任務,尤其,當百姓行走曠野時既頑梗又背逆—沒水抱怨、沒東西吃也抱怨、當神為他們降嗎那、又嫌吃膩了不好吃、每每一吃苦就吵著回埃及,要服事他們真是不容易。但摩西沒有為自己著想,仍繼續勞苦的服事他們,這是極深的愛。

二、為百姓流淚的先知耶利米
耶利米的事奉在猶大國晚期,新巴比倫帝國虎視眈眈威脅在側,神呼召他傳達警告猶大國將臨的審判,他不斷向君王百姓苦苦相勸,呼籲他們悔改歸向神,但卻惹來嘲笑辱罵、被捉拿、鞭韃、下監、驅逐,然而他仍忠心的傳達神的信息、愛他的同胞。
百姓得罪神到甚至神阻止先知禱告,「所以你不要為這百姓祈禱,不要為他們呼求禱告;因為他們遭難向我哀求的時候,我必不應允。」(耶11.14),但耶利米卻不放棄為百姓代禱,14.7-9「耶和華啊,我們的罪孽雖然作見證告我們,還求你為你名的緣故行事。我們本是多次背道,得罪了你。…」甚至他認同列祖與百姓的罪,向神認罪代求,「…耶和華啊,我們承認自己的罪惡,和我們列祖的罪孽,因我們得罪了你。求你為你名的緣故,不厭惡我們,不辱沒你榮耀的寶座。求你追念,不要背了與我們所立的約。…」(耶14.19-22)。
當官長百姓全國上上下下罪惡大到令神審判的心意已定,但耶利米仍在神面前聲嘶力竭的為百姓呼求禱告,「求你為你名的緣故,不厭惡我們,不辱沒你榮耀的寶座,求你追念,不要背了與我們所立的約。…所以我們仍要等候你…」14.19-22。耶利米哀歌中懇切的禱告,更反應出先知愛百姓的心--「因我眾民遭的毀滅,我就眼淚下流如河。…因我本城的眾民,我的眼,使我的心傷痛」哀3.48-51。
即便百姓以惡報善,設謀要陷害先知(耶11.19,18.18-23),耶利米說神啊,「求你紀念我怎樣站在你面前,為他們代求,要使你的憤怒向他們轉消」18.20,耶利米以眼淚以禱告服事他的世代,他實在是一個承擔大時代苦難的偉大先知,他被稱為「流淚」的先知,他的淚水實在都是為猶大子民而流,他看神為百姓的憂傷就是他的憂傷,「但願我的頭為水,我的眼為淚的泉源,我好為我百姓中被殺的人晝夜哭泣」(耶9.1)
摩西和耶利米身上都有這樣的特質:愛神、愛百姓,承擔使命,為神大發熱心、忠心服事他們的世代、而且敢於認同百姓的苦難與罪惡,同時忠心的為同胞代求。其實我們還能舉出更多聖經人物,如撒母耳先知、亡國後建殿的以斯拉、重建城牆的尼希米…。幾乎每一位屬靈偉人都是愛國志士,他們在國家、百姓愈是陷在危難錯誤時,愈是代禱勸誡、與百姓同站在一起;到了新約的保羅、主耶穌,則不僅愛同胞、更是胸懷世界!保羅雖然蒙召做外邦人的使徒,但他深切的愛他的骨肉同胞,為他們憂傷到甚至說「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見羅9.1-3)主耶穌在最後一次往耶路撒冷城的路上,為耶路撒冷哀哭,說「巴不得你在這日子知道關係你平安的事…」(路19.41)。

三、用生命實踐重價恩典的潘霍華(1906~1945)
潘霍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殉道者。他所處的時代和教會面臨極大的考驗,對於不義的希特勒政府,刻意扭曲利用信仰時,教會當如何反應?潘霍華出身於敬虔的基督徒家庭,年少時就顯出洋溢的才華,24歲就任教於柏林大學系統神學的教師。1933年希特勒掌權時他離開這份教職,公開抨擊以元首為偶像的政治,1939年當戰雲密佈時,他得到一個到美國講學居留的機會,但是他只待了一個多月就返回德國,他離開美國時寫給友人的信說:「假如這時我不分擔我的同胞的苦難,我將無權參與戰後德國基督徒生活的重建。」回國後,他毫不遲疑地投入反納粹運動,加入秘密組織,他說,他的任務不只是在瘋子開車撞傷人的事後去看顧他,他的職責更是事前盡力制止這個瘋子的駕駛。1943年4月他被捕,兩年後被絞死於集中營,得年39歲。他在獄中曾說:「我不能躲避耶利米書四十五章的挑戰」。
他傑出的神學著作「追隨基督」,指出重價恩典--「它是恩典,因為它賜給人那唯一的真生命。它是重價的,乃因它使神付出了祂兒子的生命為代價…重價的恩典就是神道成肉身。」他的神學和生命和行動緊緊連結,啟示後世的基督徒:基督信仰不是用來使人逃避世間或填補自身不足,而是一個主動委身給人、在人群中經驗人的苦難,甚至願意放棄自由、為他人而活。

台灣是一個偶像崇拜祖先崇拜背景濃厚的國家,很多偶像崇拜的活動常常被美化成所謂的民俗活動、台灣文化,甚至連政府都撥經費補助。你是否想過在基督徒比例這麼少(5%左右)的社會,為什麼你我會是那少數中的一個呢?我們真是很蒙福的,但神使我們首先蒙福是有目的的,就是要使用我們去使人得福,如同神對亞伯拉罕所說,「我必賜福給你,你也要叫別人得福」。
我也相信每個時代都有肩負的使命,台灣在東亞佔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這同時也是福音傳播的有力地位,我們可以在東亞一帶發揮福音的影響力,尤其,台灣對中國的影響、以及中國崛起後對全世界的影響,那將是超乎現在的你我所能想像的!
摩西、耶利米、保羅、耶穌、潘霍華等等屬靈偉人向我們見證神要使用我們祝福自己的同胞。身為基督徒,我們絕不可能說自己愛神,卻不愛自己的同胞、無視周遭的需要、冷漠於生長的土地;愛神的也必愛神所愛,神真的很愛台灣。150年前,當台灣還是個窮鄉僻壤、落後蠻荒的地方時,就有那麼多外國宣教士,捨棄溫暖的故鄉、離開親人好友、離開熟悉的語言文化,來到這裡蓋醫院、建學校、傳福音;從年少健壯直到髮白體弱,終老葬於台灣;若不是基督愛的呼召,怎能如此?若沒有這些宣教士也不會有今天的你我得成為神兒女。其實那不是遙遠的故事,這些宣教士是為你、為我而來。因為神愛你愛我、愛台灣。
舊曆年時,我偶然到南部參觀了菁寮天主堂,裡面有一位法國神父,操一口流利的台語、用書法寫春聯送給遊客,他來台灣超過20年了,他說神非常愛台灣。從這位法國神父身上,我看見犧牲的愛、看見耶穌基督道成肉身愛的實際、同時這也正是本土化精神的表彰。弟兄姊妹,求神幫助我們不小看自己的影響力,你願意向神禱告求祂使用你來祝福這塊土地嗎?也祈求我們的教會可以為台灣做什麼!並且立志每一天忠心地為台灣代求。

2013-02-24
你會原諒這種人嗎?
王武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約翰福音8:1-11

一個強暴犯幕後的故事―你會原諒他嗎?

2002年底,義大利的各大報紙刊登了一條特殊的尋人啟事:
+++++++++
1992年5月17日,在瓦耶市商業區第5大道的停車場,一個白人婦女被一個黑人小夥子強暴。不久後,這婦人生下一個黑皮膚的女孩。她和她的丈夫毅然擔當起撫養女孩的責任。
然而不幸的是,如今這個女孩得了白血病,緊急需要做骨髓移植手術。她的生父是拯救她生命的唯一希望。希望當年的當事人看到啟事後,速與伊莉莎白醫院的安德列醫生聯繫。
++++++++++

我們來思考幾個問題:
1.是什麼原因讓這被強暴婦人的夫婦願生下且撫養這小孩呢?
2.你想這黑人會站出來嗎?
3.當這黑人向家人坦誠是他作的孽時,你想家人的反應會如何?
4.當這黑人站出來時,如果你是受害者,你要如何面對呢?社會的反應又會如何呢?
5.這故事是怎樣的一個結局呢?
6.為何輸血能救人性命,骨髓移植需要骨肉親人呢?

結論:
羅馬書5:20-6:2「律法本是外添的,叫過犯顯多;只是罪在哪裏顯多,恩典就更顯多了。就如罪作王叫人死;照樣,恩典也藉義作王,叫人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永生。這樣,怎麼說呢?我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顯多嗎?斷乎不可!我們在罪上死了的人豈可仍在罪中活呢?」
羅馬書6:14-15「罪必不能作你們的主,因你們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這卻怎麼樣呢?我們在恩典之下,不在律法之下,就可以犯罪嗎?斷乎不可!」

1.上帝永遠給人悔改的機會,已經犯錯的人,不能一錯再錯。
2.活在罪中,被罪轄制,永不得安寧。
3.坦誠認罪悔改,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釋放與醫治。

2013-02-17
奇異恩典
曾仁杰 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路加福音19:1-10
                                                         
壹、引言
請問在您的成長過程中是否曾被排斥、拒絕甚至被孤立,似乎成為群體中全民公敵的痛苦經歷呢?
這段經文出現了一位在當時非常不受眾人歡迎、排斥的人物-撒該。經文對撒該個人背景的描述與他外表特徵的形容,他很可能個子矮小,擁有著屬世的機伶與小聰明而富有,在耶利哥城應該是個聲名狼藉的人物。
他在羅馬人的眼中,可能是一個人小鬼大,點子多的人,而在猶太人眼中,他則是惡名昭彰,令人厭煩的人。因為他仗著替羅馬政府工作,向猶太人抽稅項給侵略、統治他們的羅馬帝國。
這對猶太人而言,情何以堪!除了辛勞工作之外,還要繳稅給一個欺壓他們的政府;負擔起羅馬帝國龐大的軍事費用,提供他們更充足、更強大的軍事戰力來鎮壓自己。
   並且撒該還訛詐猶太人,超收款項,飽入私囊。因此,我們不難想像他的長相會是矮矮肥肥,肚子大大,平常像一隻搖著尾巴的哈巴狗,百般討好強勢的羅馬軍兵,而對弱勢的猶太人卻是一隻很可惡的凶暴豺狼。
眾人除了無可奈何的承受撒該脅迫、威嚇、剝削,他們心中肯定非常痛恨撒該,恨得牙癢癢,巴不得這個討厭鬼馬上從人間蒸發,甚至伺機報復撒該。
然而,就在眾人排斥、唾棄不願意和這個沒有人格、自尊,人見人厭的撒該做朋友的情況下,主耶穌與一群跟隨者進入到耶利哥城,還抬頭看見了爬在桑樹上好奇不已的撒該。
我們實在不知道是耶穌巧妙的安排或是祂精心的計畫來到耶利哥城,更不能明白為何耶穌會忽然之間抬頭一看,且看見了在桑樹上的撒該。但是我們可確信耶穌適時的出現,從此改變撒該的一生,使他完全不再一樣。
今天牧師要藉由這段眾人耳熟能詳的經文,帶領各位一起回到最初撒該遇見耶穌的情境來思考,耶穌為何要經過哥利哥城,難道沒有別的路徑可到達耶路撒冷;而且耶穌豈不知道眾人都非常厭惡撒該,視他為罪大惡極的人,為何他要在眾人面前公開的說要住在撒該的家?究竟耶穌在這裏要教導我們甚麼樣的真理呢?

貳、本文
一、耶穌在尋找失喪靈魂
根據路加福音經文的脈絡和當時地圖可發現,主耶穌和他的門徒們時常出現在加利利海、約旦河附近,有時也會到撒瑪利亞城、拿撒勒、猶大等地。
耶穌周遊各城各鄉,不論耶穌到哪裡,他就是傳講上帝國度的真理,使門徒能明白他的身分以及他來到世間的目的。同時他也是在訓練、栽培、裝備、差遣門徒,讓門徒一邊跟著身邊學習、領受,也一邊去實習,實際參與事奉。
凡他所到之處有許多的神蹟奇事跟隨著,使病痛的人得到醫治,瞎眼的人得以看見,心靈貧窮的人得到富足,被罪轄制的人得到自由與釋放。
(路六:17-19;十二:1)當時已有幾萬個擁護、跟隨者,彼此爭先恐後,甚至人群擁擠到互相踐踏,奮不顧身要聆聽耶穌講道。耶穌的名號可說是聲名遠播,一旦他出現,即刻造成萬人空巷,彷彿是國際巨星蒞臨,擁戴與歡呼聲不斷。
耶穌卻不以此為滿足而停止傳揚上帝國度的真理;懈怠搶救靈魂的工作,他仍然繼續馬不停蹄轉往其他的地方,積極尋找著需要被憐憫、被拯救的人。  
確實耶穌可以選擇走別條路去耶路撒冷,但他並沒有,他專程來到耶利哥城,目的只為尋回墮落在虛浮、貪婪、慾望,自我形象極差的撒該。
   這並非說其他的人不需要耶穌,而是耶穌知道撒該雖有高官的職位,但他沒有真正知己的朋友。他外表雖很富有,擁有豐富的物質享受和許多短暫的娛樂,但他的內心卻沒有真正的平安與喜樂。
撒該如耶穌曾比喻那一隻在曠野走迷失的羊,完全失去人生的方向,即便有想要回轉的念頭,他不知道哪裡才是出口。而別人也不會接受他,想要真心和他做朋友。
試想,有誰會願意和撒該做朋友?有誰會去關心、在意撒該的內心世界?人人自顧不暇,遇到撒該不要被他抽了重稅就謝天謝地了,誰還會關心、在意他?
但是這一切耶穌他看見、他都知道,耶穌知道他內心的掙扎、矛盾、煎熬,知道他的軟弱與無奈。耶穌進入耶利哥城,走入撒該的生命,喚醒、觸摸到他靈魂深處,撫慰他孤單、自卑,別人不能諒解,困苦的心情。
(路十九:10)「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世間,成為奴僕的形象,至今他仍然在尋找我們當中被這世界矇蔽心眼,受罪折磨而靈魂失喪的人。
耶穌迫不及待尋找著屬於他失落的羊歸回,他也深知我們每一個人現階段生活中的處境與內心真實的感受,為我們的靈魂擔憂。他渴望我們能回到他愛的懷抱中;願意為我們擔負起生命中不為人知沉重的壓力。

二、耶穌接納被唾棄的人
耶穌周圍有許許多多的人圍繞他,都看見了這件事,他們也認得撒該,知道他是怎樣的一個人。他們心中一定非常鄙視和厭惡撒該,看待他如瘟神一樣,敬鬼神而遠之。
因此,當耶穌呼喊撒該趕快從桑樹上下來,並且聽見耶穌還要去住在撒該的家,當場眾人馬上議論紛紛地說:「甚麼!他竟然要到這個罪人家裡去住宿!」。
他們對耶穌的決定十分不解,因為撒該是眾人討厭的傢伙,是欺壓百姓的貪官污吏啊!怎會到他家去?他們認為撒該根本不配耶穌為他這樣做,耶穌更不該和他在一起。耶穌到底是怎麼了!
其實這些跟隨耶穌的群眾根本不能明白他的心意,雖然他們過去跟隨在耶穌身旁聽過很多的道理,不過領悟力極弱,仍然還不能體會耶穌體恤罪人的心腸。
更可能他們是跟著看熱鬧,看耶穌行神蹟,等待著下一餐有著落,能飽足一噸。因此,他們料想不到耶穌居然會去和一個眾人都痛恨的罪人相處,耶穌的作為,讓在場所有的人,錯愕不已!  
(路五:31-31)「耶穌說: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的悔改,乃是罪人悔改。」。(羅十五:7)「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於上帝。」。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按著上帝的形像造的,上帝的形像就是愛,我們要愛人、也需要被愛;而愛裏面有接納,因此我們需要接納別人、也需要被接納,沒有歸屬感的人活不下去。
廿世紀心理學最大的貢獻是,發現人裏面有一個非常迫切的需要,那就是被愛、被接納,大部分的心理學家都同意這件事。當人裏面缺乏愛、沒有被接納,心理會出問題、行為也會出問題。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納粹用集中營裏猶太人的初生嬰孩做實驗,在物質方面充足供應他們,獨獨不讓他們有被擁抱的機會,結果這些嬰孩因為免疫系統發展不健全,三個月後,一個個都死了。
   後來也有心理學家在研究中發現,嬰幼兒時期缺乏擁抱、沒有得到接納的人,長大後得精神疾病的機率越高,而且缺乏擁抱、沒有得到接納的時期越早,精神疾病的症狀就越嚴重。
「被接納」對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小孩子需要被接納、大孩子需要被接納,成人同樣也是如此;不被接納的人,很容易就會出現不良行為。無論是丈夫或妻子,若在家中得不到接納,很容易往外發展,出現外遇的情況,他們想在外遇關係中得到的其實不是性,而是被接納的愛。
耶穌無條件完全地接納撒該,使他感受到未曾有的關愛而生命產生改變,而今你是否也願意以同理的心去接納你生命中那些你認為不可愛的人呢?也許是你最親密的家人?工作夥伴?求聖靈幫助我們願以基督的心為心,去接納他吧!  

三、耶穌能改變人的生命
救恩並沒有叫個人不用更正以往的錯誤。一個已經信主得救重生的人,他的生命一定會有所改變。的確撒該他曾是一個非常不老實的人,詐騙過無數人,但自從遇見耶穌,心深受耶穌感動,他知過向善,誠心誠意補償所有凡被他欺騙過的人。  
而撒該得到救恩也不是因為他生來是猶太人。「亞伯拉罕的子孫」這個說法所要表示的意思,不止肉身的後裔那樣的簡單而已,乃是指撒該對主有相同於亞伯拉罕的信心。
同時,救恩臨到撒該的家也不是因為他的慈惠和賠償,這些都是因救恩而產生的影響之下所帶出的結果,不是原因。因此,當人裏面真的遇到上帝那無條件接納的愛,一定會產生很大的化學作用,生命很容易就看得見不一樣,行為會出現一百八十度的改變。
  (路三:8)「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不要自己心裡說:『有亞伯拉罕為我們的祖宗。』我告訴你們,上帝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路十八:27)「耶穌說:在人所不能的事,在上帝卻能。」。
請問信主至今你親身經歷過上帝的愛嗎?你明白何謂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嗎?是否我們的言行舉止和我們所得的恩典相稱呢?願我們每一天能遇見耶穌,讓生命被他的愛來充滿,使我們在他裡面,心意天天被更新、改變,活出基督的樣式。  

參、結論
耶穌進入耶利哥城尋找到失喪、被唾棄的撒該,並將他從桑樹上被排擠遠遠的距離拉近到他跟前,進入他矮小的世界,使他生平以來第一次感受到被愛與接納,因此他生命完全改變了。

   而今日請問你和耶穌的關係和與人之間的距離是遠還是近?是否感受不到週遭的人真心的接納你而你也不能接納自己的本像呢?此刻是否願意將你的心門打開,讓耶穌進入到你的心靈深處,讓他來帶領你的一生,使你因能認識且真實感受到他的愛,生命重新被建立,未來不再一樣,得著滿滿的恩典與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