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7
得神的喜悅﹣ 林旻凱牧師

2010﹣06﹣27早台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加一10

引言
在社會的風氣和影響下,討人的喜悅似乎以成了社會、教會、職場、家庭中生存的法則。身為基督徒,我們面對的態度是要討人的心?還是要討神的心?

一、是事奉神呢,還是事奉瑪門?
太6:24「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

二、是追求主呢,還是追求自己的利益?
腓3:18~19「因為有許多人行事是基督十字架的仇敵。我屢次告訴你們,現在又流淚的告訴你們;他們的結局就是沉淪;他們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他們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專以地上的事為念。」

三、是討神的喜歡呢,還是討人的喜歡?
加1:10「我現在是要得人的心呢?還是要得神的心呢?我豈是討人的喜歡嗎?若仍舊討人的喜歡,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
加三1,五4「無知的加拉太人哪,耶穌基督釘十字架,已經活畫在你們眼前,誰又迷惑了你們呢?』『你們這要靠律法稱義的,是與基督隔絕,從恩典中墜落了。』

四、如何討神的喜悅?

1.學會順服,不憑己意而行,神就喜悅
創22:16-18「你既行了這事,不留下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我便指著自己起誓說,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 的沙,你的子孫必得著仇敵的城門,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

2.當我們全心愛祂,神就喜悅
太22:37-40「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
約13:1「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
羅8:32「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嗎﹖」

3.耐心等候祂,神就喜悅
詩123:2「僕人的眼睛怎樣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樣望主母的手,我們的眼睛也照樣望耶和華我們的神。」


4.當我們全心信靠祂,神就喜悅
詩篇147:11「耶和華喜愛敬畏他和盼望他慈愛的人。」

5.當我們不斷讚美感謝祂,神就喜悅
創8:20「挪亞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拿各類潔淨的牲畜飛鳥獻在壇上為燔祭。」

五、用五「要」來檢視如何討神的喜悅:

1、要端正
羅13:13「行事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晝。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嫉妒。」

2、要像光明的子女
弗5:8~10「從前你們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裡面是光明的,行事為人就當像光明的子女。光明所結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義、誠實。總要察驗何為主所喜悅的事。」

3、要與蒙召的恩相稱
弗4:1~3「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4、要與基督的福音相稱
腓1:27「只要你們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叫我或來見你們,或不在你們那裡,可以聽見你們的景況,知道你們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

5、要對得起主
西1:10「好叫你們行事為人對得起主,凡事蒙他喜悅,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漸漸的多知道神。」

六、結論:
林後8:12說「因為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
我們如何得神的喜悅呢?立定心志,作基督的僕人。

討論題目
1.你認為得人的喜悅和得神的喜悅之間,所產生的效益有哪些不同?為什麼?
2.你在乎別人對你的眼光與稱讚嗎?為什麼?

2010﹣06﹣20
跟從耶穌三步曲﹣ 王武聰牧師

2010﹣06﹣20早台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1、從「撒網捕網的人生」到「捨網跟從耶穌」
馬可福音1:16-20「耶穌順著加利利的海邊走,看見西門和西門的兄弟安得烈在海邊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耶穌稍往前走,又見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在船上補網。耶穌隨即招呼他們,他們就把父親西庇太和雇工人留在船上,跟從耶穌去了。」

2、從「認識自己是罪人」到「撇下所有跟從耶穌」
路加福音5:5-11「西門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甚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便招呼那隻船上的同伴來幫助。他們就來,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他和一切同在的人都驚訝這一網所打的魚。他的夥伴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也是這樣。耶穌對西門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他們把兩隻船攏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

3、從「體貼自己的意思」到「捨己跟從耶穌」
馬太福音16:21-24「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彼得就拉他,勸他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上帝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約翰福音21:15-19「他們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說:「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牧養我的羊。」第三次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嗎」,就憂愁,對耶穌說:「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的地方。」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吧!」

結論:
宋尚節博士:「我在船上,見我同胞抽大煙、賭錢。又聽見一個外國人說:中國人比狗還不如。我聽見這句話,跑到自己房裏,流淚禱告:神啊!求祢救我的同胞!我把所得的博士金鑰拋在海中,我立志,死也要在中國傳道,只要我的同胞得救,就是死,我也甘心。」
「今天的榮辱得失我不去計算,過去的工程到那日能否存留,才是我所關懷的!」

2010﹣06﹣13
我預備好了嗎﹣ 傅世賢牧師

2010﹣06﹣13早台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太二十五1-13

前言
近來,世界各地頻傳各種災難—地震、風暴、水災旱災、火山爆發;在國際政治、金融各方面也呈現各種危機;許多末日電影也描述人類歷史終結的景況。我們看到,即使是不信耶穌的人,也都能感受到全世界瞬息萬變的不安,以致聞到「末日」近了的氣味。
所有這些,讓我們不得不想起耶穌在馬太福音24-25章所提及主「降臨和世界的末了」的預兆和教導。基督信仰的宣告在使徒信經中宣認—耶穌「第三天從死裡復活、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耶穌必再來,所有基督徒也要首先在基督台前受審判,這是每一個基督徒的信仰告白。弟兄姊妹,如果耶穌明天來,請問你今天會做什麼?你預備好可以見祂了嗎?你確信可以與祂一同坐席、得獎賞嗎?
馬太福音24-25章,是耶穌被抓受難以前,耶穌對門徒的諄諄教誨。在耶穌講完末日的預兆以後,接著在24.45-25.30講到三個比喻--善僕與惡僕的比喻、十童女的比喻、按才幹受責的比喻。這三個比喻都共同講到主人不在,僕人應有的預備和態度,特別的是,三個比喻也一致的指出「不按主意思而行的危險性」,每一個比喻的最後,主都嚴厲的責備那些不合乎主心意的人。這成為我們的警惕。

十童女比喻—儆醒預備
我們要先從第二個比喻—十童女的比喻(太25.1-13)來看。
當時巴勒斯坦的婚禮不只是新郎新娘兩家的事,也是全村的事,結婚當天新郎要走遍全村大街小巷,接受所有人的祝賀。因此新郎可能拖延至深夜才來到筵席,因此就要點起火把(即經文中的燈)照亮路況,為了維持火炬不熄滅,就必須預備油在器皿裡。當新郎來了,這些未婚陪伴新娘的童女就帶著火把出門迎接新郎,沒有火把的人無法迎接新郎,因為路太暗了。當新郎一進入內屋,坐席享用婚宴,門就關了。
耶穌比喻中延遲的的新郎就是指將要再回來的基督,十童女就是神的百姓。這十個童女都預備要參加婚宴,在最後一刻新郎來到以前,他們之間並沒有明顯差別。她們都想去迎接新郎,想和新郎一同進去坐席、參加婚宴。但是新郎卻延遲來到,以致她們都打盹睡著了,然而當新郎真的來時,五個童女卻沒有油可以維持發亮的燈,去迎接新郎,雖然她們急急忙忙跑去買油,但已經來不及預備了。耶穌稱這些沒有事先預備油的童女是愚拙的!我們看到,就在新郎來到的關鍵時刻,才顯出誰是聰明的、誰是愚拙的。
這十個童女就像所有基督徒,他們相信耶穌的十架與復活、相信耶穌必再來、知道有一天要向神交帳,就像今天的信徒,也做禮拜、也參加小組、也服事,他們的生活和外表看來,就是一個基督徒會做的,有如比喻中,在新郎來到以先,十個童女看起來是一樣的,但其中卻有可能有人沒有預備好,當耶穌再來的關鍵時刻,是可能被拒絕於門外,不能與主一同坐席的人。
耶穌不斷告誡門徒,主再來的日子是--不知不覺(像挪亞的日子)、像賊一樣,沒有人知道、在想不到的時候、延遲來到;「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太24.36,42,44,50;25.13),而且當主來時,我們必要顯露在祂的審判台前、向主來交帳(林前3.13,林後5.10)。因此,耶穌要我們儆醒、隨時做好預備。
我們看到,即使新郎延遲來到,也不能作為沒有做好準備的藉口。比喻提醒我們,人不儆醒預備好迎接新郎是危險的。但是怎麼預備呢?不上班不讀書,搬家到一處等候主再來,這是預備嗎?耶穌要我們怎麼預備、怎麼儆醒呢?耶穌在馬太24-25章的講論中提供了答案。以下來看兩個預備行動和兩個預備態度。


兩個預備行動
1.忠心有見識,為主人以行動服事人(24.45-51)
即第一個比喻,當主人不在時--善僕會積極殷勤、盡心管理、勤勞主動、按時分糧(v45),善待主人家裡的人,以殷勤的服事來準備迎接主人;惡僕卻隨便應付,「心裡說,我的主人必來得遲」(v48),惡僕存著僥倖心態,以為反正主人不在,就任意妄為、濫用主人給他的權柄,欺負同伴、謀求私利、按自己喜好去行--「動手打他的同伴,又和酒醉的人一同吃喝」(v49);惡僕陷入兩種危機:濫用權力和追隨世俗。請問你是那位忠心有見識的善僕,按時(盡本分)分糧,善待周遭的人、按神的心意服事他們了嗎?

2.忠心又良善,按主人心意竭力發揮才幹(25.14-30)
即第三個比喻,比喻中三個僕人都從主人領受銀子來管理,主人的心意就是要他們好好管理。耶穌要我們成為好管家,把祂給我們的機會、裝備、恩賜才幹盡力發揮出來。5千又賺5千,共1萬;看起來比2千賺2千才4千,多太多了,可是主人給他們的稱讚獎賞是一樣的,由此可知,神是按著我們有的來審判。什麼是忠心的僕人?就是作主人要他做的,體貼主人的心意,按照主人所吩咐完成任務,這就是忠於主人。請問你是否盡力把主給你的機會、才幹、裝備發揮出來,為神國賺得財富了呢?

兩個預備態度(第二個比喻)
1.你必須親自預備(25.8-9):當愚拙童女向聰明童女借油,「請分點油給我們」,聰明的童女說「恐怕不夠你我用,不如你們自己到賣油的那裡去買」。這個預備是不能向借別人的,一定要你自己親自預備,別人幫不上忙。當主再來,每一個基督徒都要站立在基督台前「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林後 5.10)。
2.你必須及時預備:愚拙的五個童女想去買油時,已經太遲了;人生中有些預備是不能等到最後,現在不預備,往往想要預備時已經太遲了。預備好,是每一個今天,不是推拖到明天;也不要把悔改留到明天,不貪一時之快,不逞一時之慾,順服基督要及時。求主幫助,今天就做好神要求於我們的。

曾經有人問奧古斯丁說:「耶穌如果明天回來,你今天會做什麼?」他說「我仍然種我的樹、割我的草」。他不會改變他現在所做,因為現在所做的就是主的旨意。如果你打算攻頂喜馬拉雅山,你一定會做好登山準備,甚至你還要事先鍛鍊體力肌力,接受講習訓練來預備,不預備而登山是愚昧可笑的,也可能徒勞無功,甚至發生可怕的危險。同樣的,聖經已經明確的告訴我們,「耶穌必再來」、「信徒都要在基督台前交帳受審」,既然如此,我們怎能不兢兢業業的現在就開始預備呢?
耶穌論及末日時也說「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24.14),我們若要做主的忠心僕人,體貼主愛普天下人的心,那麼也要起來為基督作見證,從我的生活開始直到往普天下。求主幫助,讓我們天天立志忠於主的心意而活,竭力發揮才幹,按主心意服事這一世代的人。

*小組問題分享與代禱
1.如果今天主耶穌再來,我預備好要見祂了嗎?
2.信息中「兩個預備行動和兩個預備態度」,哪一項是聖靈提醒我要改變的?
3.目前在生活中「預備自己見主面」,我遇到什麼困難?請分享並彼此代禱。

2010﹣06﹣06
上帝在歷史中的作為

2010﹣06﹣06早台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附錄文章>
英國長老教會的使徒行傳
基督教宣教史稱醫療工作為「路加之門」。英國長老教會一向以醫療宣教的方式,宏揚「靈、魂、體的全人拯救」神學概念,傳達耶穌基督救人愛世的精神。

1858年,清朝在二次英法聯軍中戰敗,簽定中英法天津條約;其中規定:台灣開放港口對外通商,外國人享有本地居留權。因此,宣教師得以再度進入台灣宣教。1860年,隸屬英國長老教會的杜嘉德牧師(Rev.Carstairs Douglas)、馬卡西牧師(Rev.H.L.Mackenzie),曾經來台作短暫的停留。當時已有200萬人口的臺灣,衛生醫療條件極差,流行病害人無數;杜嘉德牧師即向英國長老教會建議,來台宣教。
1865年,英國長老教會正式派請馬雅各醫生(Dr.James L.Maxwell,M.A.,M.D.)前來台灣從事醫療宣教的事工,為台灣西醫發展史寫下新頁,開啟了「路加之門」。

抗教動盪中的開拓者/馬雅各醫生
初抵台灣/面對敵視的起始點
馬雅各醫生(Dr.James L.Maxwell,M.A.,M.D.)畢業於英國愛丁堡大學,又曾遠赴柏林、巴黎進修,曾駐任伯明罕醫院服務,是一位極為出色的醫生,同時也是英國百老匯街教會的長老。
1865年5月27日,馬雅各醫生隨從杜嘉德牧師的帶領,由廈門渡過”黑水溝”抵達台灣,選定台南府城為其醫療傳道的起始點。同年6月16日,在台南看西街成立了醫館和禮拜堂;這間房子是打狗海關處長Mr.William Maxwell頂讓出來的:前面的小厝充當禮拜堂,隔著小小的庭院,後面的小厝當做是醫館。馬雅各醫生從這裡開始醫療傳教的事工;這一天也是英國長老教會在台設教紀念日的由來。然而!當時台灣的社會保守,民眾對外來的宗教團體並不友善,常常發生抗教暴力事件。人們口中的”番仔教”(當時台灣民眾對基督教的通稱)被視為邪教,逼人背棄祖宗、藐視佛祖;教堂和傳教人員經常遭受攻擊和襲擾。在受人排斥的大環境下,馬雅各醫生的處境,如同岸邊的石岩,歷經濤浪浸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暴民包圍教堂
馬雅各醫生在台南看西街醫館,每天要診治50多位病患;新奇的傳道方式,吸引了很多人前來聽道。
由於民風保守,基督信仰的教義,流入市井小民的蜚短流長中,排斥的力量製造不利於教會的耳語;馬雅各醫生卓越的醫術,看在府城中醫師的眼中,更是遭受到仇視和反對,謠言甚至傳出:洋醫生殘殺漢人,挖出他們的眼睛、腦髓配置藥方。馬雅各醫生在台南府城成為一位不受歡迎的人物。民眾對他惡言相向,想盡辦法羞辱馬雅各醫生。
1865年7月9日,大批府城民眾包圍醫館,拆毀教堂和醫館的陳設,馬雅各醫生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所幸老僕吳文水在混亂中,奔請知縣前來調解。但是知縣惟恐民怨高漲,勸告馬雅各醫生儘快離開府城。
馬雅各醫生原本計劃,以台南府城做為醫療傳道的起始點;礙於民眾抗教的風波,這個心願只持續了24天。4天後,馬雅各醫生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關閉教堂和醫館,離開一手創立的台南看西街醫館,前往打狗港內的旗後(今日旗津地區)。



旗後新教區的創設
當馬雅各醫生被迫離開府城的時候,他將這一次的挫折當做是「上帝的美意」。來到旗後,仍然積極從事醫療宣教的工作。1865年12月,馬雅各醫生和當地人呂魁,簽定「永遠租給」的租約,承租一間兩進的平房,雙方約定:自收足「永遠租銀」後,馬雅各醫生可以任意起造、使用。1866年6月,終於完成改建,所創立的教堂就是長老教會在台的第一所教堂;同時,醫療宣教工作也能暫時得以順利進行。新蓋的醫館位於教堂的對面,是一所可以容納8名病患的小型醫院。賴永祥先生在《教會史話》中提到:這是全台第一座西式醫院的誕生。短短一年間,馬雅各醫生從廈門來台,經歷多次的劫難;府城驅離馬雅各醫生,卻意外地在旗後地區成立新的教區。如同當年馬雅各醫生說過的話:「神的計劃,是何等的賢智和體貼。」

重開府城路加之門
自1865年馬雅各醫生離開台南後,雖然意外地成立旗後新教區,醫療宣教的事工也順利的進行中;然而!營造府城(台南)成為台灣的宣教中心,仍然是英國長老教會的首要目標,時時刻刻惦念著府城醫療宣教事工的馬雅各醫生,在1868年12月25日,由海路回到府城安平。隔年1月,在府城內二老口承租許家大厝,重開醫館和禮拜堂,俗稱「舊樓」,民間則稱為「許厝」;因為馬雅各醫生的努力,英國長老教會得以依照原計劃,在台南成立宣教中樞。
重返府城的馬雅各醫生,以及當時信徒吳水文、高長,在「許厝」行醫治病;不少難醫的腐膚、臭腳、爛手、腸病的人,都因為他們悉心的照顧,得以痊癒;還有一些即將移舖的病患(重症垂危的人),馬雅各醫生也一一挽回了他們的生命。在1869年成立的醫館,即是後來台南新樓醫院的前身。1900年由安彼得醫生(Dr. Peter Anderson)負責建造的新館落成,由「舊樓」搬遷新址,正式取名「新樓醫院」;民間俗稱「耶穌教醫館」。而「新樓醫院」的創院紀念日,則以1865年6月16日,馬雅各醫生在看西街創館醫人為始,紀念英國長老教會來台,「以藥醫人,而傳其教」的開端。

「靈、魂、體的全人拯救」
福音遠傳台灣中、南部地區
當時台灣的中部地區,還沒有西醫駐任;由於馬雅各醫生在「新樓醫院」的名聲遠播;許多人為求西醫的治療,不是走了好幾天的遠路,就是搭著轎子,千里迢迢來到台南,請求馬雅各醫生的醫治。馬雅各醫生秉持著「靈、魂、體,全人拯救」的神學概念,讓病人在求醫的期間,沐浴在基督的愛中,使得肉體和靈魂同時得到醫治。有些病患深受感動;痊癒返鄉後,樂做基督的見證,喜傳福音。其中有一位巴宰族的首領-開山武干,因為腳部受到槍傷,前來台南求醫;受到馬雅各醫生二個月細心的照顧,開山武干痊癒後,懷著喜樂和感恩的心情,將福音帶回中部族社;很快的,巴宰族領域的大社、烏牛蘭(愛蘭)、大湳、牛眠山(埔里),紛紛成立教會;在台灣中部形成一個新的教區。」
基督教就是這樣:藉由馬雅各醫生實踐路加之門,將主的福音,由台南傳入中、南部地區。
史學家曾說:馬雅各醫生,開創了台灣西醫發展的黎明期。
(摘自蘭大衛醫生與百年醫療宣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