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2
五餅二魚﹣林家宏牧師

2010-05-02 早台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五餅二魚這個故事在四福音裡都有記載,當施洗約翰被希律王殺害不久,及耶穌的門徒出外傳道回來,工作告一段落時,耶穌帶著學生想退到加利利海的另一邊休息。如果從迦百農坐船到加利利海的另一邊伯賽大的路程是4哩,而群眾得知耶穌要到對岸時,也不計一切繞著加利利海邊,由北繞一圈到伯賽大,這個路程是10哩,群眾認為為了見到耶穌,求主醫治,再辛苦點也值得。

耶穌到了對岸後,看見諸多群眾繞海邊徒步來非常感慨,這些人如同沒有牧者的羊群,於是耶穌就憐憫他們,就醫治他們的病痛。天色一晚,大家肚子餓了,門徒前來找耶穌,要求讓大家回去吃晚餐。耶穌找來伯賽大腓力,問他說:「那裡買餅給這些人吃?」腓力算算群眾人數是5千人以上後,不以為然的對主說:「就是花兩百塊銀子(一個人6個月的工資)去買餅,也不夠每人吃一小塊呢!」(約六:7)耶穌聽完後回說:「你們給他們吃吧!」

在此為難時刻,約翰福音記載安得烈帶一個小孩前來,奉獻五餅二魚給主,耶穌祝謝後就分給眾人吃,結果5千人吃飽又有剩下,裝滿了12個籃子。耶穌行了這個神蹟後,知道眾人將強迫他作王,於是退到山頂去。在此,五餅二魚的的記載,可讓我們一起思考信仰的幾件功課。

工作與休息

施洗約翰被希律王殺害後,群眾的焦點轉移到耶穌的身上,約翰福音六章15節特別提到耶穌知道眾人要強迫他作王。因此,耶穌在此時刻需要安靜,思考眾人對他的期待及他來到世人的使命為何。另一方面,耶穌的門徒也四處傳道回來,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耶穌要帶著他們退到曠野去安靜思考,這就是早期退修會型態,工作告一段落找個地方安靜反省,並思考計劃下一階段的工作。

人的生活有二種危險:一是只有工作,沒有休息:另一是只有休息,沒有工作。英文的Jack是人名,也可引伸為「笨小孩」,因為此人只知道工作沒有休息。另外,莎士比亞在<亨利四世>此劇本中,也藉著王子說了一句令人省思的話:「如果一年中的每一天都是假日,都是玩樂,那麼玩樂到最後一定跟工作一樣的無聊。」人的生活的確需要工作,也需要休息。休息或休閒的英文是recreation(再創造,再生產),這是很有意思,休息是為了再創造,再生產,為了走更遠的路及負擔更多的工作。

到美國旅遊,特別是夏威夷海灘,所賣的T恤常印有一句Hang Loose(輕鬆一下)的標語。Hang是掛在你身上的東西,也可比喻為重擔,Loose是鬆開,也許到海邊玩的人真是要把身上的衣物脫掉,輕鬆一下,或是旅行的人真的是為了能輕鬆一下(Hang Loose)。耶穌看自己的工作或學生的工作告一段落後,需要的是靜下來安靜思考,以便重新出發。一個若只有工作,沒有時間給上帝,最後會失落為何工作的意義;一個人若只有工作,沒有時間給家庭,最後會失落家庭溫暖;一個人若只有工作,沒有時間給自己思考,最後會失落寶貴的自我。所以,休息是蠻重要的,基督徒更是工作與靈修相互並重。

反過來說,人只有休息,沒有工作也很麻煩。據榮總一位醫生的研究報告,人若沒事情做,就會東想西想,愈想就會愈煩惱,當腦接受到這種不好的訊息後會傳給腎上皮質層,放出過量可醇素,結果造成血糖高,胃酸多而引起疾病。所以,工作與休息是同樣重要。基督徒也是一樣,若只有靈修沒有工作,最後靈修的結果將無所事事。信仰除了靈修外,一定也要有見證及為主工作。

做人的態度

這個故事中,我們看見二種不同的做人態度。門徒看天色已晚,大家肚子餓時,就來找耶穌,要群眾疏散自己覓食。門徒的態度看起來是「你有問題,你自己解決。」耶穌的態度就不同,耶穌要門徒「給他們(群眾)吃」耶穌的態度是「你有問題,我們一起解決。」

古文觀止有一句話說:「牛走順風,馬走逆風」兩者不相干(風馬牛不相干)來比喻齊、楚兩個的各自為政,不相往來。人人之間常有如此,英文有句(high horse)(高馬)的說法,這是指中世紀作戰時,那坐在高馬上的人一定是將軍,他高高在上,才不管下面的人的死活呢!

耶穌告訴我們生命中一個美好的態度,即「你的問題,我們一起解決」。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rn)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想不到在他15歲時,是被其中一位老師認為無可救藥。這位老師來找愛因斯坦的父親,告訴他說:「你送他來學校受教育實在是浪費時間和浪費錢,這個孩子笨極了!」但當愛因斯坦的問題,家裡的人及學校的老師願意一起來解決時,愛因斯坦日後就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

今日家庭問題,教會信仰問題,一定要大家共同來解決,來參與、來追求。耶穌告訴我們,當我們把別人的問題看成自己的問題時,問題才有可能得到解決。曾讀過台灣某教會一位主日學生的見證,這個故事提到這位主日學生到學校上課,有一天發現坐在旁邊的同學中午吃飯時常常會跑到外面去。後來此位主日學學生才知道這位同學是因為家貧而有時沒帶便當,主日學學生很天真地為此學生禱告,盼望上帝給他飯吃,然禱告完後,此同學還是沒飯吃。接著主日學學生更進一步向上帝祈求,盼望有人能給此位同學飯吃,禱告完後,此同學還是沒飯吃。後來主日學學生終於了解,應該禱告上帝感動我分一半便當給我的同學吃,禱告完後,此同學從此就有飯吃。信仰的生活若自己不先被感動,你又如何能來感動別人呢?這就是耶穌所說的:「我們給他們吃吧!」

愛心成就神蹟

這段記載最美的結局就是一個小孩奉獻五餅二魚給主,主祝福小孩的奉獻後,結果成就一項神蹟5千人吃飽,且有剩下。五餅二魚是一窮人家一餐的飯食,此小孩的愛心無人能比,雖然奉獻的數額很小,但經過主的手,它成為豐豐富富。有一位老師上課前,會脫帽向所有的學生行禮,此老師說:「你不知道,這其中一個將來會怎樣!」的確,這其中的一個,後來成為偉大的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

愛心成就神蹟,這是五餅二魚最美的教導。如果沒有愛,你的當然是你的,我的當然是我的。一個故事談到一個男的愛上一個女的,但女的並不愛他,後來男的送上鑽石戒指,威脅女的一定要跟他訂婚,不然女的若退回戒指,他一定去自殺。女的很為難,退還戒指他自殺,不退還戒指自己又不愛他,於是女的想到一個辦法,女的向男的說:「戒指,我不退還也不接受,我打算把它賣掉,賣到的錢,你分一半,我分一半!」故事雖然好笑,但道理就在此,你若不愛一個人,你就是你,他就是他,不可能成就任何事的。

有人說戀愛中的女孩特別漂亮,因為她活在愛與期待中。其實戀愛中的女孩不但特別美,也因戀愛刺激荷爾蒙的改變,而使自己的免疫力增強,不容易感冒。所以,電視廣告中的「為愛傷風,為愛感冒」,其實是不正確的,如果你在戀愛,免疫力一定增強,感冒一定減少。同理,基督徒若活在上帝的愛中,也會特別美,外來引誘的抵抗力也特別大,就不容易跌倒。

愛心真能成就神蹟。基督徒信仰中最大的神蹟無非是主耶穌十字架上的受苦及救贖,這是最大的愛心所成就的最大的神蹟。今日的教會,需要的不是求神蹟而是求信徒們的愛心能否天天增加,因為更多的愛心就能成為更大的神蹟。

今天,你來教會作禮拜,也許你心裡憂愁勞苦,沒有笑容;想想坐在你隔壁的朋友,也許他跟你一樣,心裡也很不平安。你可以對他笑一笑,伸出你友誼的手,輕聲對他說:「我為你禱告,也請你為我禱告!」我想這樣容易的「五餅二魚」,大家一定拿得出來!

2010﹣04﹣25
意志的抉擇 行動的轉向﹣王武聰牧師

2010﹣04﹣25早台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馬太5:5
引言:
如何將你的生命轉交給唯一至高的全能者耶穌基督呢?
為什麼把我們的生命交託給上帝照顧,是這麼難的一件事呢?



蒙福的原則三
「有意識的選擇,把我的生命和意志交託給耶穌基督來掌管和關心」
馬太5:5「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馬太11:28-30「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溫柔的人」乃是有謙卑順服的心,願意降服在上帝面前的人。


一、意志的抉擇
決定你命運的,不是機運,而是你的選擇。我該選擇什麼?

信任交託

我們每天都把生命交在陌生人的手中,然而,為何不願、不敢交託上帝呢?當然有些人是根本不知有一位關心我們的上帝可以交託。交託必須對所交託的對象有信心和信任,信心是相信有一位愛我們的神,祂不會害我們;信任是信得過祂在聖經中所說的話和所有的應許。
羅馬書10:9「你若口裏認耶穌為主,心裏信上帝叫他從死裏復活,就必得救。」

專心仰賴

當我們決定信任上帝之後,接著我們必須進一步了解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計劃。我們必須認知自己的有限,我們不可能全然了解生命的奧妙和未來的事,當然也不見得需要了解所有的事,然而上帝是無所不知的,祂是沒有限制的,只要我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認定祂,專心仰賴祂,將一步一步指引我們的道路,一天一天的帶領我們。

林前13:9-12「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我們如今彷彿對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

箴言3:5-6「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

誠心悔改

悔改不只是離開你的罪行,斬斷所有罪的牽連,還得轉向歸向上帝,開始享受與主親密中的自由。真正的悔改是改變我們的生命觀,也就是採納上帝對我們生命的觀點,而不是再照我們的意思行。

以西結18:30-31「主耶和華說:以色列家啊,我必按你們各人所行的審判你們。你們當回頭離開所犯的一切罪過。這樣,罪孽必不使你們敗亡。你們要將所犯的一切罪過盡行拋棄,自做一個新心和新靈。以色列家啊,你們何必死亡呢?」

羅馬書12:2「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渴慕新生

當你邀請耶穌進入你心裏之後,你就會有一個新的生命,你可以不再受與生俱來的罪性所捆綁,上帝已經宣告你無罪,而你可以不再住在罪中。
哥林多後書5:17「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二、行動的轉向

我們要怎樣「鬆開」捆綁、脫離罪惡、內疚、自責、憤怒、懼怕、沮喪的惡性循環呢?當我們以意志選擇之後,必須要有實際行動的轉向。

我是否相信耶穌基督為我死在十字架上,並且藉著復活來顯示祂是神?
我是否領受上帝白白赦罪之恩?
我是否接受上帝對我生命的計畫?
我是渴望基督來掌管我的生命?

三、誠心的禱告

「親愛的上帝,我以前嘗試以我自己的力量做所有的事,而我失敗了。今天我願把我生命交託給祢,請祢成為我的主和我的救主。祢是唯一至高的權能者,請祢幫助我更多尋求祢的旨意,少有自己的意念,幫助我克服所受的痛苦,改變我的生命,好讓我用祢的方式來過我的餘生,懇求聖靈指引我一生的道路。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2010-04-18
點燃生命的盼望 恢復健康的心智﹣王武聰牧師

2010-04-18 早台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馬太5:4
 
引言:
  1.你是否活在沮喪絕望中,對人生不再抱希望呢?
  2.為何耶穌說:「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如何重新點燃生命的盼望,恢復健康的心智呢? 
 
 
蒙福的原則二
 
  「真心相信上帝的存在,並且相信祂愛我,祂有能力幫助我點燃生命的盼望,恢復健康的心智。」
  馬太5:4「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希伯來11:6「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上帝,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

一。點燃生命的盼望
 
  1.相信有一更高的權能者
   相信有一更高的權能者-耶穌基督,祂愛我,祂渴望與我有生命的關係,他能為我做我自己不可能做到的事。
   羅馬書11:36「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遠。阿們!」
   哥林多後書12:9「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2.對改變採取開放的態度
   在我們人生中會不斷遇到無力改變的傷害和試煉,以致讓我們害怕改變,更不敢奢望改變會帶來美好的結果,因此,我們要禱告,求主幫助我更新心思意念,敞開心門,期待不可能的改變會發生在你身上,而且會變得更好,而不是更苦。
   以弗所書4:23「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

  3.相信上帝樂於幫助我
   我們在過去可能想要改變卻做不到,我們無法從所受的傷害、苦惱和習慣中釋放自己。然而改變的力量是來自上帝的恩典,而且祂樂於幫助我,求主賜下屬天的信心,讓我相信上帝的力量可以改變我們和我們的處境。
   腓立比4:13「我靠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詩篇25:5「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導我,教訓我,因為你是救我的上帝。我終日等候你。」
 
  4.期待改變帶來盼望
   當絕望關閉所有的門,盼望卻為我們開門。在奇蹟尚未發生之前,千萬不要放棄,只要你有「像一粒芥菜種」的信心,就能帶來改變,相信藉著上帝的幫助,你所渴望的改變就在幾步的距離內。
   腓立比1:6「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裏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
   馬太17:20「耶穌說:是因你們的信心小。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


二。恢復健康的心智
 
  1.勇於面對挑戰爭戰

   當我們不需要上帝時,我們與上帝的力量隔絕;倚賴我們自己的能力,使我們落到今日的光星,但當我們選擇將我的生命交託給上帝,接受耶穌為我們的更高權能者時,祂給我們力量來面對挑戰與爭戰。
   詩篇46:1「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詩篇73:26「我的肉體和我的心腸衰殘;但上帝是我心裏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遠。」

  2.接受無法改變的過去
   我們學習對自己和他人要有合乎實際的期待。我們學習不要用從前的方法和別人相處,我們求主給我們有一個健康的心智,「給我勇氣來改變我們能改變的事,並接受我們無法改變的過去。」
   羅馬書15:7「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上帝。」
 
  3.在基督裡得到新生命的盼望
   保羅寫信給哥林多教會的兄姐說:「我們為你們所存的盼望是確定的,因為知道你們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弟兄們,我們不要你們不曉得,我們從前在亞細亞遭遇苦難,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自己心裏也斷定是必死的,叫我們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上帝。他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現在仍要救我們,並且我們指望他將來還要救我們。」(哥林多後書1:7-10)保羅在人生旅程中屢遭「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的景況,然而他卻可以死裡復活,今天我們也可以在基督裡得到新生命的盼望。
   哥林多後書5:17「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4.相信上帝能為我們開出路
   耶穌基督按著我們的本相接納我們,只要我們相信接受祂,不論你過去做了什麼,目前的光景如何,上帝願意和你一起來面對處理。
   羅馬書5:8「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 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那鴻書1:7「耶和華本為善,在患難的日子為人的保障,並且認得那些投靠他的人。」
   哥林多前書10:13「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
 
 
三。誠心的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我過去努力試著由我自己解決和控制生命中的傷痕、苦惱、和習慣。我承認,我無力改變,我需要開始相信並接受你的能力,來幫助我復原。你如此愛我,甚至差遣你的獨生子,為我的罪釘在十字架上。請你幫助我打開心門,找到只能在祢裡面的盼望。請賜下每一天夠用的恩典幫助我度過每一天的難處。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2010-04-11
『去…勉強人進來』﹣劉震中牧師

2010-04-11早台DVD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路加福音14:23

美國的名佈道家慕迪沒有念過什麼書,但蒙 神重用有聖靈的能力.據統計在他一生中有一百萬以上的靈魂是因聽他講道而得救,他有個心願就是至少每日拯救一個靈魂.有一天下雨天氣又冷,他晚上回到家想起今天還沒有救一個靈魂,於是穿上雨衣到馬路上去找過路的人,等了很久才看見一個醉漢踉踉蹌蹌的走過來,於是慕迪上前去拉住他,那醉漢卻打他一個耳光,憤怒的問他:你拉我做什麼?慕迪說:你信耶穌了沒有? 那醉漢說:信不信是我的事,與你何干? 慕迪大聲說: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這一大聲把醉漢嚇醒了跑掉了.過了些時候,慕迪在佈道會中呼召,這醉漢走上前來決志了.他說:我決志不是今天才決定的,乃是那天在大雨中被這牧師罵決志的.『你的事就是我的事』這句話.是的,拯救靈魂是我們的事.


弟兄姊妹,從路加福音談到上帝國度的大宴席中看見人們對信仰救恩的反應.在故事中心提及擺設大宴席的事,或許是比喻天國的國王為他的兒子擺設娶親的宴席,邀請百姓一起來同歡樂,時候到了樣樣都齊備,但是被邀請的眾人卻是一口同聲的推辭.『樣樣都齊備了』可以表明上帝的救恩是豐富與完全.但人為什麼會拒絕上帝的邀請呢? 以賽亞書43:7:曾說『就是凡稱為是我名下的人,是我為自己的榮耀創造的,是我所作成,所造作的.』21節又說:『這百姓是我為自己所造的,好述說我的美德.』人與動物不同,人能思想,具有語言、文字、是非觀念,對於美的感受,懂得甚麼是愛,願意服務人群,又知道敬拜上帝,有心靈上的需要與渴求,上帝還把一個良心放在人面.人類還有一種迫切感,就是不停的追尋真實、良善、美麗、人生的意義,這一切也就是宗教、科學、藝術、哲學的開始,人想要找回自己,明白生命的意義,實現自己的抱負,最終要找到根源,要找到上帝,宇宙的主宰.但是人怎麼會拒絕上帝的邀請呢? 從聖經的上下文看見人的推辭與拒絕,有幾個理由:

1.物質上的攔阻:我買了一塊地,必須去看與買了五對牛,要去試一試.

2.愛情上的攔阻: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

其實這些理由都不成理由,上帝喜愛人有自己的家庭、產業、兒女,但這不是人生最終的目的,在人生的過程中,上帝知道我們的需要,但不要因為這些事情,就攔阻我們看不見基督救恩的大計畫,上帝國度的豐富.雖然人有許多的推辭與拒絕,但是上帝的心意是:『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


因此;主人說:『去…勉強人進來』,親愛的弟兄姊妹,這樣的行動命令對我們有什麼提醒呢?

一、去:

『去』就是要有行動的『去傳』.耶穌時常告訴門徒只要「去傳」,他們該做的就是「去傳」.從使徒行傳可以看見,初代教會的信徒們天天擘餅、天天禱告、天天做見證,所以主把得救的人數天天加給他們.(徒2:47).我們再看後來被選的門徒,如保羅、巴拿巴、西拉和提摩太.當安提阿教會門徒事奉主,禁食禱告的時候,聖靈就吩咐他們差派巴拿巴和保羅『去』做 神召他們所做的工,於是福音就推廣到加拉太、亞西亞、馬其頓和亞該亞,傳遍了地中海周圍一帶,並傳進羅馬,福音就是「去傳」才能一直推廣開來.


一生在非洲宣教的李文斯頓年輕時曾禱告說:「上帝啊!求你常常光照我,讓我能夠明白的心意,不要讓我走在的心意之外,浪費我的人生.」。禱告容易,行動卻相當困難.當他醫學院畢業時,立即面臨行醫或傳道的考驗,親友們期許他能在英國當一位收入優渥的醫生,但他知道 神的心意是要他放下一切去非洲傳道.當時非洲是遍地蠻荒的「黑暗大陸」,可是他仍毅然決然的「去傳」.


近代歷史上大規模的福音運動,大部分是由普通的基督徒去完成的.也許你會認為主耶穌的命令:「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只用以吩咐當時的十一個使徒,或頂多給今日那些全時間作主工的人。許多都認為傳福音只是傳道人或牧師責任。這種錯誤的見解並非今日才開始,當初在耶路撒冷的初代信徒就抱有這種觀念,他們似乎在那裡說:「是的,我們得勝的救主在升天前曾說:『你們去』,但這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呢?這是使徒們的事。」於是上帝說話了,祂並不是在天空中喊叫,祂允許一次極大的逼迫臨到耶路撒冷的基督徒身上,使他們知道有責任把福赴去傳」給萬民。你可從聖經中看見裶力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基督徒,沒有受過特殊訓練也不是傳道人。他是被選出「管理飯食」的,但是當逼迫來臨時他到撒瑪利亞城,在那裡傳揚基督,結果是:「眾人…同心合意的聽從他的話,…污鬼從他們身上出來,…癱瘓的、瘸腿的,都得了醫治,在那城裡就大有歡喜。」(徒8:6-8)。上帝當時怎樣喜歡使用一個普通的基督徒,今天照樣喜歡使用普通的基督徒,你願意被上帝使用嗎?你願意聽從耶穌「去傳」的命令嗎?


二、勉強人進來:

『勉強人進來』不是只強拖,強拉式的暴力征服,而是盡力說服.我們應該記得挪亞造方舟的故事:當時世人誰相信有洪水會淹沒世界,挪亞長時間的向世人傳講審判會來到,誰也聽不進去,照樣吃喝嫁娶,不理會福音.一天 神叫挪亞一家八口進入方舟,站在旁邊的人還在嗤笑他們.當方舟上那扇門緩緩關閉之後,天上灑下幾顆小雨點,世人還繼續在嘲笑.不久大雨傾盆,人們才知道 神的憤怒已經臨到,他們趕緊去搥打方舟,叫:「主啊!給我開門,我要進來.」可是來不及了.


從聖經中的另一個例子:古利奈人西門被勉強背主耶穌的十字架到各各他山上去,當時他被迫背十字架,不是甘心,也不是情願,他是被勉強的.他也許一面走一面抱怨,他的服事是一種重擔、痛苦.但結果卻是恩典臨到全家.保羅曾說:「又問在主蒙揀選的魯孚和他母親安,他母親就是我的母親.」(羅馬書16:13),馬可福音說:「有一個古利奈人西門,就是亞力山大和魯孚的父親,從鄉下來經過那地方,他們就勉強他同去,好背著耶穌的十字架」(15:21)由此看來;古利奈人西門不但自己蒙恩,而且全家都蒙恩.弟兄姊妹!從以上兩個例子,都是去「勉強人」.在挪亞時代卻沒人接受,被洪水毀滅.但耶穌時代的西門接受,西門與他一家都蒙恩.上帝的心意是:「不願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


佈道家慕迪年輕時在他教會中有一位主日學老師,因為健康因素必須回去美國東部,但是他對班上那些女孩子靈魂得救非常放不下心.慕迪便租了一輛馬車和那位老師一起,一家一家去探訪,對班上那些女孩解說耶穌的愛與救恩,把他們一個個的贏回來信基督.隔天晚上,那些女孩們聚集一起為生病的老師開一個離別前的禱告會,為他的健康祈求上帝.這一件事給慕迪很深的感動,使他認定贏回靈魂是他此後一生惟一值得做的事.

弟兄姊妹,保羅說:「他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2:4)是在回應主耶穌要藉著我們去完成上帝救贖的心願。而基督教的特色在於它是一個有見證、有大能的宗教,超越了一般的宗教。一般宗教的信徒有誰能見證說:「我因拜了媽祖,我因拜城隍爺,我因拜了……所以生命越來越成熟,品德越來越完全!」可是你卻能在教會中找到許多基督徒「見證」上帝在他們身上的作為。耶穌要求信徒人人傳道、人人見證,祂也賞賜跟隨的人權柄,因此傳福音不只是傳道人的責任,我們不可只坐著聽福音,要更進一步起來傳福音,神藉著基甸會的事工給每一位信徒一個「領人歸主的機會與管道」,我們可以說基甸會是教會傳福音的夥伴,是教會伸出在這地區一隻宣教膀臂。


三、基甸會的事奉:「領人歸耶穌基督」

感謝神!國際基甸會在過去的110年以來,是一個不斷鼓勵會員個人傳福音「國際性事工團體」,全世界190個國家有28萬弟兄姊妹來自各福音派的教會,會員努力的個人傳福音與為主做見證盡一份基督徒的職份。我們一直持續堅持單一的目標:『領人認識耶穌基督』。 在去年透過全世界的會員個人傳福音所贈送的聖經有1,423,660本,感謝 神的恩典! 記得基甸會前中南區理事蕭成待弟兄,他是一位非常忙碌的公司經營者,他每次到基甸會台中總會開會時,他會先思考在旅行的過程中有幾次與陌生人坐在一起,從台南家中到火車站、坐火車由台南到台中、由台中車站到總會辦公室,來回一共有六次機會,他就預備六本新約聖經在公事包中,在旅行中向每一個坐在旁邊的人分享福音,並且一年有帶領超過100人信主的紀錄。


耶穌呼召稱呼彼得的西門和他的兄弟安得烈成為他的門徒,他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太4:19)彼得與安得烈願意跟隨耶穌,是因為他們相信耶穌祂是「基督」(約1:41),他們願意服事與委身在耶穌的邀請。在基甸會剛開始的時候,馬太福音4:19的真理是整個基甸會的中心目標,那就是:成為得人靈魂的漁夫,也就是:帶領未信的人用信心接受主耶穌基督。在1911年的國際基甸會年會中莫爾理事長的報告說:「我們未來一年的單一目標是:帶領人到耶穌基督面前,贈送聖經不是我們目標,而是藉著贈送聖經來領人認識耶穌。,因此全世界的基甸會員在單一的目標,也是唯一的目標之下聯合在一起事奉。這也是全世界基甸會事工的「核心價值」。雖然歷年來在事工執行的方法與過程中可能有改變,但所有事工的焦點集中在「領人歸耶穌基督」上是永不改變的。

透過團隊在五大目標贈送聖經領人歸主

基甸會在過去110年來忠心的在學校、醫院、旅館、監獄、軍中與警察單位這五大目標,積極的拜訪爭取贈送聖經的機會。每一位會員在支會地界中參與贈送聖經的行動,像撒網捕魚一樣,讓需要的人隨時可以拿到、看到聖經。因此;將「福音遍傳世界」每一角落是我們的目標,而「傳遍福音」是每個會員的責任。今天有許多人正在尋求獨一的真 神,神的責任是呼召與預備一位肯為主所用的人,去為主作見證。

【也許你會問基甸事工需要我如何支持與參與呢?】

1.請為我們的事工禱告 ─ 每次的贈送聖經,就是一場屬靈的爭戰,我們發現有更多人禱告,我們就有更多的力量,您的代禱是最美的支持。去年在全世界190個國家贈送7,800萬本,以每天超過21.4萬本聖經是一本一本的透過基甸會員親手贈送。在台灣地區每年透過每一位基甸會員親手贈送出了約47萬本聖經,平均每天1,288本。我們需要你的禱告支持,讓更多的靈魂有得救的機會。

2.邀請您一起來參與領人歸主的行動-也許你正在想「我這麼忙,我可以成為基甸會的會員嗎?」今天我要藉此說明:成為基甸會的會員,不會佔用你很多的時間,我們一個月有一次的月例會,頂多二小時,再加上每週一次禱告會30分鐘,其他的贈經事工,可以調整配合自己的時間,我想如果事前安排的好,其實投入為主做見證領人歸主的行列是一件極大的享受。在我們的團隊中有很多的人,事業很忙很忙,但他們對於參與聖工樂此不疲,實在給我們很大的鼓勵,真正說沒時間對不是你拒絕的「藉口」,你真正需要的是「勇敢」的踏出一步參與事奉,如當年基甸勇敢承擔責任或像以斯帖勇敢的走出去。

3.邀請您以奉獻參與全世界的宣教事工

  在台灣基甸會已經成立53年。感謝 神的恩典!過去的16年來,努力的使印製聖經的費用,全部由本國的基甸會員和教會兄姐奉獻來承擔,我們已經成為「自給自足的國際理事國」不再接受國際總會的補助。從2001年7月21日中華民國基甸會被接納成為國際理事國,目前由周神彬弟兄擔任國際理事,也在2005年推薦一人擔任亞洲、太平洋地區33個國家的執行長,這重大的意義是讓我們每一位基督徒有擴張我們的宣教地界的機會。相信你的奉獻是一項蒙 神賜福的投資。對你參與奉獻有什麼意義呢?有!你今天所奉獻的金錢,可以透過基甸會,去支持蘇聯、非洲與亞洲等國家傳福音的工作,使我們共同負起世界的宣教事工。也可以說;真正達到「立足台灣,參與世界的宣教事工」。目前在全世界190國的基甸會中,有178個國家仍需要國際總會的補助,這其中有好多國家的國民年平均收入不到1000美金,那種貧窮的程度是台灣的兄姐所沒有辦法想像。聖經上說:「施比受更有福」、但願我們都來參與這一項有意義的投資。

2010-04-04
好得無比-王武聰牧師&告別旅程中的復活信息-生命終了仍充滿盼望-王武聰牧師

 
2010-04-04早台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腓立比書1:20-24「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但我在肉身活,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該挑選甚麼。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然而,我在肉身活,為你們更是要緊的。」
 
  印度有一遊民得到得蕾莎修女的照顧,在過逝時說我活著像畜牲,如今卻能像天使般的死去。」德蕾莎修女說:「看見一個人在愛中死去是一種何等美的事,他的臉上流露著基督完全的平安和愛的喜悅。」深信我們所有蒙主恩召的親人都在我們很難割捨的愛中和充滿永生的盼望中回到阿爸父的懷抱。
 
  國際學園傳道會創辦人白立德博士,有一次從日本搭機回美國,飛機原本預訂在夏威夷停留加油,但機長卻宣佈說:「由於飛行途中,有一股超極強風,使我們得以順風急馳,不必在夏威夷停留,現在我們即將在洛杉磯機場降落,而且我們只差兩分鐘就打破這條航線航速的世界紀錄。」下機時,白立德博士很高興可以早一點回到所愛的家與所愛的親人團聚,他向機長表達感謝,並問機長:「你怎麼不加把勁猛採油門,來個破世界紀錄呢?」機長不苟言笑、一本正經地回答說:「我的首要任務是全機乘客的安全。」
 
  聖靈就像那股超極強風,祂帶領我們衝破層層烏雲,耶穌就像飛機的駕駛,祂的首要任務就是帶領我們安然回到天上阿爸父的懷抱。
 
  曾有一對九十多歲的老夫婦非常注意身體的保養,生前非常熱衷的吃健康食品,後來老先生過逝回到天家,過不多久,老太太也蒙主恩召,老先生在天堂門口迎接老太太的來到,你知道,老先生見到老太太第一句話說什麼嗎?「親愛的,要不是我們吃了那麼多健康食品,我們可以更早幾年來到這裡享受。」
 
  盧索(Erwein W.Lutzer)在「死亡後一分鐘」(One Minute after you Die)一書說:「雖然家屬們因著你的離世而悲泣,但就算是你有選擇的機會,你也不會想回到塵世。當你已經見著天堂的榮美時,地上的一切都失去吸引力了。」這就是為什麼保羅說:「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
 
  女作家玖妮(Joni Eareckson Tada)原本是一位跳水運動員,在一次跳水中不幸發生意外,全身癱瘓,她在「天堂-你真正的家」一書中寫道:「我仍然難以相信,我這個連手指關節都扭曲,不但肌肉萎縮、膝蓋變形,從肩部以下都沒感覺的人,有朝一日竟然要擁有一副全新的身體輕盈、光潔,並以公義為衣-強壯奪目。你能想像這帶給我這脊椎受傷的患者多大的盼望嗎?沒有任何一個其他的宗教、哲學會應許人得著新的身體。傷痛受苦的人只有在基督的福音中,才能找到這樣令人難以置信的盼望。」
 
  義大利米蘭大教堂有三個入口,分別刻著三句話,在右邊入口處刻著:「所有的歡愉只是片時的。」,左邊入口處寫著:「一切的痛苦也是短暫的。」而中央的大門上邊寫著:「唯有永恆的事物才是重要的。」
 
  人生中有緊急的需要(urgent need)和重要的事(important thing),什麼是緊急的需要?什麼是重要的事?以拉撒路的死為例(約翰福音11:1-46),拉撒路生病了,而且快死了,這對姐姐馬大、馬利亞來講,沒有比趕快打發人去請耶穌來為拉撒路醫病、禱告更迫切緊急。顯然,救拉撒路免於死亡,對這家庭來說是非常要緊的事。但從上帝的角度來看,更重要的事是使拉撒路復活,因此耶穌沒急著去醫治拉撒路,容許他生病、死亡,然後使他死而復活,使人經歷復活的喜悅,看見上帝的榮耀,相信耶穌是生命的主,之後耶穌作了一個帶給世人最大盼望的宣告:「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約翰11:25-26)
 
 
 
告別旅程中的復活信息-生命終了仍充滿盼望-王武聰牧師
 
  台灣人怕提到「死」字,常用「往生」代替,但其實根本不知道要「往」哪裡「生」。對死後往哪裡去不是不知道,就是沒把握,以致於台灣人面對生命結束,總是充滿恐懼。以基督教信仰來看,死是「回家」,回到創造宇宙的天上阿爸父家,因此,基督徒面對生命的終了是充滿盼望。
 
◆面對臨終者/憑信心傳福音
 
  身為牧者,常會接到家屬來電,請牧師為即將過世的親人禱告。這是一個帶給家人穩定的力量,並且是大好傳福音的機會,因為天父的心意是不願一人沉淪,願意萬人得救。臨終前的關顧可以注意下列幾項:1.為病人消除內心恐懼;2.點燃對永生生命的盼望;3.給予得救的確據,4.臨終抹油祝福禱告,將靈魂交託天父。
 
  另外,我也常遇到昏迷的病人,聖靈感動我對於這樣的人,依然傳福音給對方,他仍然有得救的機會,因為靈是不死不滅的。而且醫學上的研究指出,人要過世時,聽力是在最後才消失。因此我仍在這樣的病人耳邊向他傳福音,最後帶他做決志禱告,並告訴他:「你若願意,你的手就動一下或眼睛動一下。」我們在安養院傳福音也有很多這樣的見證。面對昏迷的病人,憑信心為他施洗,可帶給已信的親人很大的安慰。
 
◆面對遺族/儀式中為其祝福
 
  在告別式之前舉辦「家庭追思禮拜」,可向未信的家人分享基督教對死亡的態度、死後的去處,以及祭祖問題等,也可讓家人分享對故人的感恩、懷念與見證。
 
  在「入殮禮拜」,可邀親人向故人說一句感恩或生前來不及說的話。亦可邀請親人為故人養育之恩和一生所領受的恩典向上帝獻上感恩的禱告,並將故人靈魂交在上帝手中。然後,請親人手牽手圍在棺木四周,由牧師為遺族祝福禱告。至於為何要手牽手圍在棺木四周?這表明子孫在人生道路上,願意彼此相愛、互相扶持、和睦同居;也表明期待將來子孫均能在天家與故人團圓相聚。
 
  若故人未信主,追思儀式是採民間信仰的儀式;這時,家中若有基督徒遺族,要主動爭取在儀式中有一段時間用基督教儀式來表達追思慰問,例如:獻上令人感動的慰詩、為遺族做祝福禱告等,這些都能使遺族心中得著安慰。如果情況是故人臨終前已被帶領信主,但家族還是要用民間儀式的話,我們可以要求有一段時間給教會,畢竟要尊重死者臨終前的選擇。
 
◆觀念轉換/復活主帶來永生盼望
 
  告別式中,可以分享永生盼望的信息,因為台灣人對生命終局有三種期待:1.死後能不愁吃穿(以免成為餓鬼),所以人死後必須要由子孫供奉,否則就成了餓鬼,然而只有耶穌應許為我們預備住處,滿足我們所有的需要。2.希望死後能有人引路,然而尼姑、和尚、道士只能帶到墓園,唯有救主耶穌親身走過死亡的道路,且下陰間又回到天家,因此只有祂能引路。3.期待死後能全家團圓,然而輪迴的信仰觀念讓「家人團圓」的期待完全破減,因為不知要輪到哪個時代、哪一種生命,根本沒有在一起的機會。唯有耶穌應許我們將來可以在天家團聚。因此,只有耶穌才能滿足台灣人對生命終了的期待。 約翰福音十四章1~3節提到耶穌說:「……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裏,叫你們也在那裏。」台灣人面對生命終極所盼望的,在他們所熱衷追求的佛道、民間信仰中無法得到肯定的確據,因此,面對死亡,充滿恐懼,但感謝主,基督教信仰滿足了我們對生命終極的需求,使我們面對死亡可以充滿盼望。
 
◆特別作法/舉行生前告別禮拜
 
  二○○七年四月,父親(王美國長老)攝護腺癌末期,後來轉移成骨癌,醫生判斷他只剩下幾個月的生命。他那時就開始用有限的生命四處為神做見證。二○○八年八月再次入院,得知回天家的日子近了,於是要我為他安排,回家鄉舉辦「生前感恩告別禮拜」。告別禮拜中,一位記者看到我父親笑別親友,就問他:「你怎麼都不會怕?」「你如果來信耶穌就不會怕!」他幽默地說,並且開始眉開眼笑地講福音。父親的事被報社採訪報導,現在我們使用這個報導當福音單張,許多老人家很感動,也看到基督教對死亡坦然無懼。
 
  生前告別禮拜時,父親幽默地說:「很開心大家在生前告別禮拜來看我,我還可以為你們祝福禱告,而不是死後來看我的骨灰、瞻仰遺容。」這就是基督徒面對死亡的態度,直到最後一口氣都還是祝福人、盼望人得著福音,舉行完生前感恩告別禮拜後五天,他帶著盼望歡喜回天家。(本文係公報編輯王秀蓉整理自台南神學院宣教策略研究中心王武聰牧師的專題演講「讓告別式成為佈道會」,刊登於2010年4月4日教會公報第30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