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4
好得無比-王武聰牧師&告別旅程中的復活信息-生命終了仍充滿盼望-王武聰牧師

 
2010-04-04早台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腓立比書1:20-24「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但我在肉身活,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該挑選甚麼。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然而,我在肉身活,為你們更是要緊的。」
 
  印度有一遊民得到得蕾莎修女的照顧,在過逝時說我活著像畜牲,如今卻能像天使般的死去。」德蕾莎修女說:「看見一個人在愛中死去是一種何等美的事,他的臉上流露著基督完全的平安和愛的喜悅。」深信我們所有蒙主恩召的親人都在我們很難割捨的愛中和充滿永生的盼望中回到阿爸父的懷抱。
 
  國際學園傳道會創辦人白立德博士,有一次從日本搭機回美國,飛機原本預訂在夏威夷停留加油,但機長卻宣佈說:「由於飛行途中,有一股超極強風,使我們得以順風急馳,不必在夏威夷停留,現在我們即將在洛杉磯機場降落,而且我們只差兩分鐘就打破這條航線航速的世界紀錄。」下機時,白立德博士很高興可以早一點回到所愛的家與所愛的親人團聚,他向機長表達感謝,並問機長:「你怎麼不加把勁猛採油門,來個破世界紀錄呢?」機長不苟言笑、一本正經地回答說:「我的首要任務是全機乘客的安全。」
 
  聖靈就像那股超極強風,祂帶領我們衝破層層烏雲,耶穌就像飛機的駕駛,祂的首要任務就是帶領我們安然回到天上阿爸父的懷抱。
 
  曾有一對九十多歲的老夫婦非常注意身體的保養,生前非常熱衷的吃健康食品,後來老先生過逝回到天家,過不多久,老太太也蒙主恩召,老先生在天堂門口迎接老太太的來到,你知道,老先生見到老太太第一句話說什麼嗎?「親愛的,要不是我們吃了那麼多健康食品,我們可以更早幾年來到這裡享受。」
 
  盧索(Erwein W.Lutzer)在「死亡後一分鐘」(One Minute after you Die)一書說:「雖然家屬們因著你的離世而悲泣,但就算是你有選擇的機會,你也不會想回到塵世。當你已經見著天堂的榮美時,地上的一切都失去吸引力了。」這就是為什麼保羅說:「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
 
  女作家玖妮(Joni Eareckson Tada)原本是一位跳水運動員,在一次跳水中不幸發生意外,全身癱瘓,她在「天堂-你真正的家」一書中寫道:「我仍然難以相信,我這個連手指關節都扭曲,不但肌肉萎縮、膝蓋變形,從肩部以下都沒感覺的人,有朝一日竟然要擁有一副全新的身體輕盈、光潔,並以公義為衣-強壯奪目。你能想像這帶給我這脊椎受傷的患者多大的盼望嗎?沒有任何一個其他的宗教、哲學會應許人得著新的身體。傷痛受苦的人只有在基督的福音中,才能找到這樣令人難以置信的盼望。」
 
  義大利米蘭大教堂有三個入口,分別刻著三句話,在右邊入口處刻著:「所有的歡愉只是片時的。」,左邊入口處寫著:「一切的痛苦也是短暫的。」而中央的大門上邊寫著:「唯有永恆的事物才是重要的。」
 
  人生中有緊急的需要(urgent need)和重要的事(important thing),什麼是緊急的需要?什麼是重要的事?以拉撒路的死為例(約翰福音11:1-46),拉撒路生病了,而且快死了,這對姐姐馬大、馬利亞來講,沒有比趕快打發人去請耶穌來為拉撒路醫病、禱告更迫切緊急。顯然,救拉撒路免於死亡,對這家庭來說是非常要緊的事。但從上帝的角度來看,更重要的事是使拉撒路復活,因此耶穌沒急著去醫治拉撒路,容許他生病、死亡,然後使他死而復活,使人經歷復活的喜悅,看見上帝的榮耀,相信耶穌是生命的主,之後耶穌作了一個帶給世人最大盼望的宣告:「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約翰11:25-26)
 
 
 
告別旅程中的復活信息-生命終了仍充滿盼望-王武聰牧師
 
  台灣人怕提到「死」字,常用「往生」代替,但其實根本不知道要「往」哪裡「生」。對死後往哪裡去不是不知道,就是沒把握,以致於台灣人面對生命結束,總是充滿恐懼。以基督教信仰來看,死是「回家」,回到創造宇宙的天上阿爸父家,因此,基督徒面對生命的終了是充滿盼望。
 
◆面對臨終者/憑信心傳福音
 
  身為牧者,常會接到家屬來電,請牧師為即將過世的親人禱告。這是一個帶給家人穩定的力量,並且是大好傳福音的機會,因為天父的心意是不願一人沉淪,願意萬人得救。臨終前的關顧可以注意下列幾項:1.為病人消除內心恐懼;2.點燃對永生生命的盼望;3.給予得救的確據,4.臨終抹油祝福禱告,將靈魂交託天父。
 
  另外,我也常遇到昏迷的病人,聖靈感動我對於這樣的人,依然傳福音給對方,他仍然有得救的機會,因為靈是不死不滅的。而且醫學上的研究指出,人要過世時,聽力是在最後才消失。因此我仍在這樣的病人耳邊向他傳福音,最後帶他做決志禱告,並告訴他:「你若願意,你的手就動一下或眼睛動一下。」我們在安養院傳福音也有很多這樣的見證。面對昏迷的病人,憑信心為他施洗,可帶給已信的親人很大的安慰。
 
◆面對遺族/儀式中為其祝福
 
  在告別式之前舉辦「家庭追思禮拜」,可向未信的家人分享基督教對死亡的態度、死後的去處,以及祭祖問題等,也可讓家人分享對故人的感恩、懷念與見證。
 
  在「入殮禮拜」,可邀親人向故人說一句感恩或生前來不及說的話。亦可邀請親人為故人養育之恩和一生所領受的恩典向上帝獻上感恩的禱告,並將故人靈魂交在上帝手中。然後,請親人手牽手圍在棺木四周,由牧師為遺族祝福禱告。至於為何要手牽手圍在棺木四周?這表明子孫在人生道路上,願意彼此相愛、互相扶持、和睦同居;也表明期待將來子孫均能在天家與故人團圓相聚。
 
  若故人未信主,追思儀式是採民間信仰的儀式;這時,家中若有基督徒遺族,要主動爭取在儀式中有一段時間用基督教儀式來表達追思慰問,例如:獻上令人感動的慰詩、為遺族做祝福禱告等,這些都能使遺族心中得著安慰。如果情況是故人臨終前已被帶領信主,但家族還是要用民間儀式的話,我們可以要求有一段時間給教會,畢竟要尊重死者臨終前的選擇。
 
◆觀念轉換/復活主帶來永生盼望
 
  告別式中,可以分享永生盼望的信息,因為台灣人對生命終局有三種期待:1.死後能不愁吃穿(以免成為餓鬼),所以人死後必須要由子孫供奉,否則就成了餓鬼,然而只有耶穌應許為我們預備住處,滿足我們所有的需要。2.希望死後能有人引路,然而尼姑、和尚、道士只能帶到墓園,唯有救主耶穌親身走過死亡的道路,且下陰間又回到天家,因此只有祂能引路。3.期待死後能全家團圓,然而輪迴的信仰觀念讓「家人團圓」的期待完全破減,因為不知要輪到哪個時代、哪一種生命,根本沒有在一起的機會。唯有耶穌應許我們將來可以在天家團聚。因此,只有耶穌才能滿足台灣人對生命終了的期待。 約翰福音十四章1~3節提到耶穌說:「……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裏,叫你們也在那裏。」台灣人面對生命終極所盼望的,在他們所熱衷追求的佛道、民間信仰中無法得到肯定的確據,因此,面對死亡,充滿恐懼,但感謝主,基督教信仰滿足了我們對生命終極的需求,使我們面對死亡可以充滿盼望。
 
◆特別作法/舉行生前告別禮拜
 
  二○○七年四月,父親(王美國長老)攝護腺癌末期,後來轉移成骨癌,醫生判斷他只剩下幾個月的生命。他那時就開始用有限的生命四處為神做見證。二○○八年八月再次入院,得知回天家的日子近了,於是要我為他安排,回家鄉舉辦「生前感恩告別禮拜」。告別禮拜中,一位記者看到我父親笑別親友,就問他:「你怎麼都不會怕?」「你如果來信耶穌就不會怕!」他幽默地說,並且開始眉開眼笑地講福音。父親的事被報社採訪報導,現在我們使用這個報導當福音單張,許多老人家很感動,也看到基督教對死亡坦然無懼。
 
  生前告別禮拜時,父親幽默地說:「很開心大家在生前告別禮拜來看我,我還可以為你們祝福禱告,而不是死後來看我的骨灰、瞻仰遺容。」這就是基督徒面對死亡的態度,直到最後一口氣都還是祝福人、盼望人得著福音,舉行完生前感恩告別禮拜後五天,他帶著盼望歡喜回天家。(本文係公報編輯王秀蓉整理自台南神學院宣教策略研究中心王武聰牧師的專題演講「讓告別式成為佈道會」,刊登於2010年4月4日教會公報第30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