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1
更美的聖樂事奉
曾仁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詩一五十:1-6
壹、引言
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說:「除了神學以外,我把音樂放在最高及最尊榮的地位。大衛王與許多聖賢都曾將他們敬虔的思想,藉著詩章、頌詞、與詩歌加以表達。所以,音樂如同一艘船,是思想傳載的工具。對基督教而言,聖樂更是神學思想之舟。」。

從教會歷史及聖樂史的發展中,我們確實見證到音樂載聖道的功能,如韓德爾的神劇「彌賽亞」,它是由預言和成就,受難和得勝,復活和榮耀三部分所構成的。

整部神劇把耶穌基督的生平用音樂的方式舖述而成。按著經文而寫,簡潔扼要、清楚明確把基督降臨的應許、誕生、受難、復活、再來、掌王權重要的神學主題發揮的淋漓盡致,把人對上帝的崇拜昇華到極其偉大的境界。

確實聖樂對教會整體的發展與屬靈的氛圍有非常密切的關係,而現階段我們的教會不得不承認關於聖樂方面的認識,其實我們懂得並不多且乏善可陳。

除非我們都有共同的看見也願意一起來投入參與聖樂的服事。否則,等一下當我們離開我們的座位,教會聖樂的事奉仍舊是停留在原地踏步,根本不會有多大的反應。

因此,牧師衷心的盼望與各位藉著今天的聖樂主日禮拜一起來思考、學習並共同來努力,讓我們教會的聖樂事奉能更美、更豐富、更活潑、更有生命力?

貳、本文
一、聖樂與敬拜讚美的真諦
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何我們稱「音樂」為「聖樂」呢?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有非常明確與清楚的認識,否則禮拜中任何會發出聲的樂器,包括人的聲音,便有可能會淪落為自我表演或純藝術化的作用而已,失去真正的敬拜意義與目的。

中古世紀,教會的確成了西方社會的主力,我們從當時所流傳下來的藝術作品就可證明,如描繪聖經故事、神學教義、彩繪玻璃、雕像、管風琴的裝飾、詩歌譜中附帶華麗的插畫等。因為這一切的寫作或製作為要表明感謝、尊榮上帝之意。

然而,當人文主義與文藝復興興起,甚至到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的風潮出現之後,很多詩曲創作家開始將注意力從上帝轉到人的身上,他們不再以敬拜上帝為作曲的焦點與目標而是轉向創作俗世的音樂上。

逐漸地,音樂風格的主流成為自我陶醉與娛樂、歡悅他人的功能,讚嘆上帝偉大神聖性的音樂創作變成了只為讓人欣賞、享受、得名利的藝術價值或營利的用途。直至今日,仍是如此,時下頗受大眾接受、喜愛的流行音樂曲風,遠遠勝過教會創作的音樂、詩歌,甚至直接衝擊、影響著我們。

音樂是上帝賜給我們寶貴的禮物,祂也賦於我們創造音樂的本能,但其目的並非在彰顯自己有多高超的水準或音樂造詣,而是為了榮耀上帝,並讓人在敬拜中遇見主,承認自己是一個需要恩典的人。    

音樂絕不能取代上帝;它也不是象徵上帝的臨在,它的存在更不是為要抒發個人的情感或滿足自己,使自己浸淫在優美動人的曲風,而忘記最重要的事:「藉著音樂以詩章、頌詞來傳揚真理,敬拜上帝,專心與上帝面對面的交通。」。

(詩廿:3)「但祢是聖潔的,是用以色列的讚美為寶座(或譯:居所)的。」我們必須以聖潔的心思、意念,全心來敬拜讚美這一位毫無瑕疵、毫無玷污,聖潔、尊貴全能的主。願我們此後不論在日常生活或是在任何公眾的崇拜聚會裡,得以善用各種發出聲的音樂向上帝表達敬畏、尊崇之意,使聖樂與敬拜讚美的真諦,藉著我們發自心靈與誠實的敬拜,歸榮耀給賞賜音樂的上帝,並且讓聖樂所發出美善的旋律,去撫慰失落與心靈憂傷的人。

二、聖樂能多元化且豐富性
舊約時期,詩篇是以色列百姓敬拜上帝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涵蓋了三種主要禱告的內涵:讚美、祈求、感恩。讚美上帝的屬性(詩一四七:1)、上帝創造的作為(詩十九:1)、上帝治理萬國萬邦(詩二1、4),感謝上帝的供應(詩一0五:1),渴慕親近上帝和聖所(詩四十二:1),救贖的祈求(一四二:1-2),認罪的告白(詩五十一:1),訓悔詩(詩一:1-2)等。

除此之外,以色列百姓會按著特定的日子、時間向上帝獻祭之後,他們也會按著詩篇次序唱詩,並有樂器伴奏;偶爾唱到一半會中斷,由樂器演奏間奏,「細拉」這一字可能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從我們所讀的詩篇一五0篇雖然只有短短的六節不難發現,讚美此字出現13次,而樂器至少有7種,是所有人共同聚集,一起歡唱、一起感謝、一起跳舞、一起合奏、一起慶賀、一起敬拜、一起宣告、一起拍掌、一起領受上帝祝福的希伯來讚美詩歌。    

(代下五:11-14)當所門王獻聖殿給耶和華上帝的時候,也曾出現相同的景況,這是一種氣勢磅薄、聲勢浩大且場面壯觀的集體性敬拜方式。他們以各種樂器吹號、敲拔、鼓瑟、彈琴,在同心歡唱的讚美歌聲中,共同經歷到上帝的榮光充滿著聖殿,連祭司不能站立供職。

反觀,今日我們教會的聖歌隊或敬拜讚美團,我們能獻給上帝的實在是很有限,有點單調。我們亟需更多懂音樂願意以音樂服事上帝的人一起來參與,一起讚美上帝、經歷上帝。
當我在預備這篇講章的同時,我也拿出自己的手指頭,數算我們目前帶領的敬拜團樂手,再怎麼算就是五名,配搭帶領敬拜的同工,也不超過兩手的手指頭。我在思考三千多年前聖樂服事的樂器就已經有7-8種,怎麼三千年之後的我們不增反減,只有5種?到底是我們教會沒有音樂人才還是我們不願意投入呢?

(太廿五:14-30)耶穌論恩賜時提醒著我們,祂既然將恩賜賜給每一位信徒,祂的意思乃是要教會中每一個人都有恩賜且能運用恩賜。因此,我們應當善用自己的恩賜和別人所有的恩賜配搭,一起來完成上帝在我們群體之間的託付。

我相信凡忠心運用恩賜的,上帝要加給他更多且豐盛;但若在今天埋沒恩賜,以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不願意使用的,連他今天所僅有的一點點恩賜,日後可能都要被奪回。這個原則也適用於今天聖樂的事奉,您越有,主越要加給您;甚麼時候您一停止進步,連已往所得的,也要被奪回。

馬丁路德改教時提倡:「萬民皆祭司」。同樣的,在聖樂的事奉中,盼望我們也能成為祭司;不但自己要唱詩歌讚美上帝,更要把從上帝所得的恩賜發揮出來,不要將恩賜埋沒起來。使我們在祭壇前的服事,看見上帝合而為一的心意與果效。

三、讚美是爭戰致勝的武器
敬拜讚美是我們共同親近上帝的途徑之ㄧ,它也是使我們個人生命
來到上帝面前重新得力的媒介。但是它的作用與果效卻不僅是如此而已,它更是我們屬靈爭戰的致勝武器。。

(代下廿)是舊約聖經中最經典的紀錄之ㄧ。猶大國約沙法王遭受國聯合一同起來攻擊他。他知道自己國家的軍力單薄,根本是無法抵抗的列強,他在懼怕無助中,定意趕緊尋求上帝,因他知道除了上帝才能拯救之外,別無其他方法。

他帶領百姓向上帝禱告、呼求,他相信上帝會與他們並肩作戰。上帝也藉由撒迦利雅的兒子雅哈悉的口向他們信心喊話:「不要因這大軍恐懼驚惶;因為勝敗不在乎你們,乃在乎上帝…猶大和耶路撒冷人哪,這次你們不要爭戰,要擺陣站著,看耶和華為你們施行拯救。不要恐懼,也不要驚惶。明日當出去迎敵,因為耶和華與你們同在。」。

此後,猶大約沙法王就設立歌唱的人,頌讚耶和華,使他們穿上聖潔的禮服,並且讓他們走在軍前讚美耶和華說:「當稱謝耶和華,因他的慈愛永遠長存!」。眾人方唱歌讚美的時候,耶和華就派伏兵擊殺那來攻擊猶大人的亞捫人、摩押人,和西珥山人,他們就被打敗了。

這是多麼出人意料之外的精采畫面。約沙法王並沒有策動或部署軍力要如何應戰,他只有發號一個讓軍事戰略專家跌破眼鏡的命令;讓聖歌隊唱詩且是站立在以色列軍隊前面。

這是屬靈爭戰得勝的關鍵與原則。然而,我們屬靈的眼光卻常被自己理性的思考矇蔽以至於攔阻上帝的作為;常以為可以靠自己的聰明得以作出勝過環境的判斷,反倒是被環境打得一敗塗地,落荒而逃。

倘若今日我們能學習猶大王約沙法爭戰的策略與堅定的相信,以敬拜讚美、禱告祈求上帝為首要的服事,我們個人屬靈的生命必被翻轉,教會福音的事工必會看見上帝榮耀大能的作為,我們肯定唱得不是哀怨的詩歌而是高唱凱旋、得勝的詩歌。

四、聖樂素養要提升與培育
基督徒生命要散出美善、豐盛的內涵,一定要不斷的裝備自己,使
生命越發成熟、卓越。而聖樂的事奉也是如此,要有好學的精神與願意謙卑被指導、受教的心志與態度,使生命的內涵和聖樂的素質一起地向上提升。

因此,沒有一個人是音樂天才,也沒有人可說自己是音樂白痴,更沒有人是不必付上代價就能獲得。每個人至少要有最基礎的音樂裝備,如:識譜、發聲、樂理、節拍,甚至是司琴、打擊、合奏、作曲等。

而教會也要提供一套完整並有系統音樂教育、栽培訓練的課程計畫。我更期待在不久的未來,我們教會有能力與機會聘請專職的聖樂事奉同工參與服事。

(代上廿五:1-8)大衛作以色列王的年代,他時常自己唱詩敬拜感謝上帝,因此詩篇中有許多觸動人心肺腑的詩是由他所寫成的。當時他也分派亞薩、希幔、耶杜頓等許多專職的聖樂人員一起參與服事,特意授權給他們將各項聖樂伴奏的技巧,事奉者該有生命的敬虔與態度教導、傳承下去。

願我們珍惜這個屬上帝榮耀國度,君尊祭司的職分,並且要抓住任何學習的機會,樂意參與教會聖樂、敬拜團隊的服事並接受教會所安排聖樂相關的課程,使我們個人屬靈生命的領域更寬廣,對聖樂的事奉有更深入的認識。

讓每一次的禮拜,因我們愛主火熱的心與謙卑學習的態度,使萬眾一心、心靈合一,歸榮耀給上帝。使上帝的榮光充滿這地,讓人感受到這裡充滿愛與喜樂,生命與盼望。

參、結語
願復興的浪潮從我們的聖樂事工開始,使世人聽見讚美聲響,就回轉歸向耶和華獨一上帝。願聖樂所發出美妙的旋律,震撼人心,使人永遠高舉上帝的聖名。願讚美上帝的樂曲,能響徹雲霄並帶著我們虔誠的禱告,直達天庭。願聖樂每一首詩歌,因我們散發聖潔、相愛、合一、團結、同心的頌揚,使世人認識我們是上帝尊貴的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