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5
我錯了嗎?
王武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路加福音15:11-32
引言:
1.路加福音15章「浪子的比喻」,那一個才是真正的浪子呢?故事的結局那一個兒子得救?
2.耶穌說這故事時的聽眾是誰?主要是針對大兒子型的人,還是小兒子型的人?
3.生命的更新乃是首先求聖靈光照,讓我們看見自己內在生命的光景,以及內心不為人知的心態。
4.路加福音15章比喻中的兩個兒子,分別代表兩種人生觀,但兩者卻都迷失了,求聖靈光照我們是否也在這兩種迷失中。

一、兩種聽眾
1.任性放蕩的人:被社會認定為罪人的人
2.敬虔的宗教人士:文士和法利賽人

二、兩種人生觀
1.小兒子:尋找自我 追求自主
這類型的人為尋找自我的肯定,追求自己的理想,不願受傳統拘束,厭惡道德規範,抗拒威權,他一心追求獨立自主,他認為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2.大兒子:循規蹈矩 遵守規範
這類型的人奉公守法,遵守社會的道德規範,努力持守宗教的誡命律例,對家中長輩的話很順服,是典型的乖乖牌。

三、兩個迷失的兒子
1.小兒子:自行其是(我行我素) 離家出走
小兒子在父親健在時,提出分家產,在當時是大逆不道的行為,等於是詛咒父親快死,而且他分得家產後,離家出走、遠走高飛,過著任性放蕩的生活,直到耗盡所有財產。
2.大兒子:自以為是(自稱為義) 拒絕回家
當任性放蕩的「壞」兒子醒悟過來回家時,這位循規蹈矩的「好」兒子卻自以為是、拒絕回家。大兒子拒絕回家的理由是:「我服事你這麼多年,從來沒有違背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顯然,平時大兒子與父親之間就有很大的距離與阻隔。這隔閡不是因他有什麼大逆不道的罪行,反而是因他優良品德造成內心的驕傲所帶來的,也因著他自以為是,自稱為義的心態,使他無法快樂的享受父親的筵席。

四、兩種都是背逆的行為
1.小兒子:態度惡劣 公然叛逆
小兒子公然爭取他「應得的家產」,這在當時不只是違背當時社會風俗習慣,顛覆道德規範,簡直是拿一把刀剃透父親的心。路加福音15:12「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在這裡的「產業」,耶穌是用希臘文的「生命」(bios)來表達,因此,小兒子的要求等於是在撕裂父親的生命。
2.大兒子:外表斯文 內心叛逆
為什麼小兒子回家,大兒子那麼生氣憤怒呢?他認為弟弟回家,父親恢復弟弟「兒子」的名份,已損害到他「應得的產業」。當弟弟拿走他的份後,剩下來的全是他的,只有他有權利來支配,為什麼父親沒有經過他的允許,也沒有跟他商量一下,就為弟弟宰殺牛犢宴客呢?更何況「我服事你這麼多年,從來沒有違背你的命令」,你從來沒有照我的意思來滿足我的需要。
*無論是大兒子、小兒子與父親的關係都是建立在財產上面,兩者看重的都是父親的產業,而不是父親,並且要求對父親產業的支配權,強烈表達要自己當家作主,甚至要父親照他們的意思來滿足他們的需求,就基督信仰,這都是背逆的行為,在這裡我們看見違背上帝誡命或是遵守上帝誡命的,都有可能是背逆遠離上帝的人。

五、兩個都錯了,但兩個都被愛
在這比喻中,耶穌為我們重新定義什麼是罪,罪不只是違反上帝誡命律例,破壞道德規範,而是指將自己放在上帝的位置上,要自己作主,甚至自己當起審判官。
小兒子的錯顯而易見,讓人覺得可惡。然而大兒子的錯不容易發現,但卻更可怕。大兒子的心態認為認真努力服事上帝,為上帝做許多事,上帝理當要好好報答他,給他一個滿意、美滿的人生,否則就是上帝欠了他;並且威脅上帝,沒有照他的意思滿足他,他就要離棄上帝。大兒子看見弟弟的行為,義憤填膺,視他為家門不幸、社會敗類;小兒子近距離的接觸大哥,更是無法接受大哥滿口仁義道德,卻假冒偽善。然而,耶穌沒有偏袒任何一方,耶穌的福音既不是維護傳統道德,也不是反傳統道德;既不是古板的保守主義,也不是時髦的自由主義。從耶穌基督福音的觀點來看,兩者都不對,但兩者都被愛、被接納,並且都被呼招來承認事實,並且要作改變。在這比喻中,我們看見父親遠遠看見小兒子回家,就跑去給予愛的擁抱;大兒子生氣不肯進家門,父親同樣出去好言相勸。

六、兩個不同的結局
耶穌在這故事中所講的兩個兒子並沒有相同的結局,小兒子任性放蕩,但他卻選擇回家,恢復與父親的關係。大兒子儘管安分守己、認真服事,但卻與父親有很深的疏離,拒絕回家。耶穌說:「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路加18:14),從福音的觀點,承認「我錯了」、「我需要幫助」的人,會逐漸靠近上帝,而自覺「我很好」、「我沒問題」的人,反而會逐漸遠離上帝,何等值得我們儆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