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3
愛就在咫尺 - 曾仁杰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愛就在咫尺
 經文:路十:25-37                                                曾仁杰牧師
 壹、引言
   請問你認為現階段是怎樣的世代?廿一世紀是人類有史以來最講求速度與效能,也是人類有史以來智慧與知識發展最為尖端的世紀。

   科技產品、交通運輸、教育程度迅速的進步與提升,然而不斷講究快速與效率,追求高學歷、高智慧的我們,卻無法從高科技與高知識領域的提升中,拉近人與人之間親密,提高彼此互信與共存的關係,也無法喚醒我們對週遭人、事、物有高敏銳度的憐憫與關懷。

   反倒是,我們的心思受到高智慧科技產品的利誘與高學歷超知識的薰陶下,不知覺在生命中築起一道自己看不見的高牆與優越感,以高傲冷漠的眼與自私無情的態度來看待,回應周遭的世界。

   因此,面對這個冷淡世代的挑戰,我們是否能透過今天早上的聚集,藉由剛才我們所讀這經文的幫助,讓我們一起來重新思考基督徒信仰最根本的態度,並且具體在生活中實踐上帝的吩咐。

貳、本文
一、愛起於認識上帝的真理
   這段經文記載著,主耶穌正與一位在當時飽學舊約摩西律法的學者,談論著生命要如何得著永恆之道。從耶穌與這位律法師對話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律法師本身的工作是解釋摩西律法並且透過教導,讓人能夠明白律法的老師。

   他自侍對律法有很深入的瞭解與認識,不過這位律法師他對於得著[永生]不是有錯誤的概念,就是他要故意刁難耶穌,他以要[做]甚麼才能承受[永生]的問題來問耶穌。因此經文段落一開始,路加福音的作者寫著他起來與耶穌對話的動機,是以[試探]兩字來形容他來找耶穌的目的。

   然而,主耶穌並非省油的燈,耶穌看穿這個律法師生命真正問題的所在,他並不是誠實謙卑地來追尋生命永恆之道,而是故意要在耶穌與眾人面前表現出他自己對上帝有多麼的敬虔,比別人都還要懂得真理。

   可能沒有比[當頭棒喝!]再好的形容來描述這位和耶穌對話洋洋得意的律法師了。他雖胸有成竹的以為自己已向耶穌挑戰成功,要順利榮登衛冕者寶座,他以為回答出摩西律法的總綱:[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上帝;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他會贏得耶穌與眾人的尊敬與肯定,心中正暗暗自喜,這回總算讓耶穌與眾人知道我這個神學[高手],誰知他遇到的是神學[高手中的高手!]。

   確實耶穌肯定他的回答並要他按照自己所說的:[去照樣行罷!]。但這看似四兩撥千金的一句:[去照樣行罷!],卻戳破長期隱藏在律法師生命中最尷尬、最難堪的問題;自己天天在教導別人遵行律法,然而自己一點也做不到。

   其實在猶太人摩西的律法中,任何人只要干犯其中一條,就是犯了全部的律法。人根本無法靠著行律法而得救,這是律法師比任何人都還要清楚的事。(加二:15-16;三:11,24;羅三:28-31;四:13-16;十:4)。因此,作甚麼與得永生是兩碼事。  

   律法師不願意反思自己生命的問題,也不願意承認自己在信仰上除了有錯誤的認知之外,他還自欺欺人,強詞奪理;不掙扎、堅持到最後一刻,善不罷休。他還故意把焦點轉移到別的地方,期待自己能夠找到機會有台階可下。他馬上追問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呢?]。

    (路十二:46)[你們律法師也有禍了!你們把難擔的擔子放在人身上,自己一個指頭卻不可動。]。(路十二:52)[你們律法師有禍了!因為你們把知識的鑰匙奪了去,自己不進去,正要進去的人你們也要阻擋他們。]。 

   同理,今日我們誠實反思自己,我們對於信仰是抱持著怎樣的學習精神與態度?是謙卑放下自己的身段,切切渴慕上帝的真理,還是高傲不桀的姿態,想抓住聖經某個支持自己立塲的論點,就強解真理,誓死堅持自己的看法?

   對於別人的意見,不論有多麼客觀的分析,我們是否先將兩手遮起自己的耳朵,聽而不見?不論別人的想法多麼有條理,詳細的計畫,我們是否先將自己的心門關閉,一點也容納不了別人的聲音。

   甚至,為了自己的傲慢與偏見,傷害了彼此間手足之情又犧牲別人可能得救的機會。就像這位律法師一樣,自以為很認識真理,言行舉止距離上帝國似乎非常近,但事實卻是離上帝國這麼的遙遠。

   今日我們是否願意承認自己的軟弱與不足;即便我們信主已經多年,我們一樣需要上帝的憐憫與幫助。我們願意向上帝承認,我們認識真理太有限、太少,我們所知道上帝的真道,太過於狹隘,導致於我們不明白甚麼是愛上帝,也不懂得如何去愛上帝,更不能以愛上帝的心去愛人。       

   有人說:[一個人之所以能夠去愛人,甚至去愛那些不可愛的人之前,他肯定是一個認識上帝,且徹底認識自己是多麼需要上帝的恩典與被憐憫的人。而ㄧ個不明白真理的人,即便他懂得愛人,但他的愛是有限,且是有條件的。]。

   親愛的弟兄姐妹,願上帝幫助我們願意來到祂的面前,願意讓上帝破碎我們生命別人看不見的自尊與驕傲,讓上帝的愛醫治、釋放我們生命最深處的問題,重新塑造我們有全新的生命。使我們能夠專心且努力追尋認識上帝的真理,直到我們真知道上帝的愛與恩典,深切地體會上帝憐憫我們的心腸,讓我們能因認識真理,能以上帝愛世人的心腸,去憐憫、關心週遭的人。

二、愛實踐於體會人的需要 
   主耶穌以祭司、利未人與撒馬利亞人的比喻指出,猶太人的宗教領袖雖然口口聲聲說遵守律法,但對大家所公認的律法總綱-[愛上帝與愛人],卻完全沒有作到,反而是猶太人所看不起的撒瑪利亞人卻真正的實踐了律法。

   因此,律法的遵守,不在乎拘泥於字句條文,乃是在乎抓住律法的精髓-[憐憫與愛]。ㄧ個體驗過上帝的愛與憐憫,一個被上帝的愛觸摸過的人,他一定會知道真實的愛與憐憫是實踐於人的需要上,不會故意視而不見。
  
   讓我們以意境來想像耶穌所比喻的畫面,雖然有一個祭司、一個利未人,在不同的時間點,從同樣的一條路出現;也就是那一個被強盜強奪衣裳,被強盜打到半死,又丟在他們眼前的這一條路上。居然他們會視而不見,從這個等待人伸出援手全身傷痕纍纍的人的身邊走過去。

   莫非祭司、利未人近視一千度又沒眼鏡可戴,他們沒辦法看見,不然他們就是只有虛浮外表上的敬虔,沒有敬虔的實際。否則三人都會經過相同的一條路,怎會只有這個撒馬利亞人的眼睛看得見,只有他願意停下腳步,伸出手幫助這個在垂死邊緣,等待救援的人。

   其實和耶穌對話的律法師,他生命的狀態就如主耶穌同比喻中的祭司、利未人一樣,他們自己本身沒有任何物質上的缺乏,他們的職務都是在聖殿工作,都是當時人要尋求上帝之間溝通的管道與橋樑。

   然而,他們只顧門前雪,不顧他人瓦上霜;也很可能他們害怕律法的制度,觸犯律法的規範,為了自己的安危,避免觸著死屍,以致沾染污穢,不敢貿然行事。(利廿一:1)。但更可能是他們滿足於自己,根本看不見也不能體會別人的痛苦與需要,一個不能體會別人需要的人,他怎會知道要如何去關懷、憐憫人呢? 

   而今日,我們是否也和耶穌對話與比喻中,在聖殿中服事上帝的律法師、祭司、利未人一樣,我們的心都生病了?甚至我們病得比耶穌那個世代的人更為嚴重,麻木不仁,完全不懂得甚麼是憐憫人的心,不懂如何去愛人?
   
   (約壹三:16-19)[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上帝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弟兄姐妹啊!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從此就知道我們是屬真理的,並且我們的心在上帝面前可以安穩。]。

   德蕾莎修女說:[在上帝的眼中,他們和我們都是一樣,都是上帝的兒女,並沒有族群之分。我們要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

   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看見周圍的人他們的需要嗎?我們可以感受到在他們的身上,有我們該行的責任嗎?今日我們可以選擇對周圍所發生一切的事漠不關心,但我們也可以選擇用心去感受、去體會,並以具體的行動把上帝的愛帶到我們生活中的四周圍。

參、結論
(太廿五:31-46)「當人子在他榮耀裏、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萬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把綿羊安置在右邊,山羊在左邊。於是王要向那右邊的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裏,你們來看我。』義人就回答說:『主啊,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甚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甚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裏,來看你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王又要向那左邊的說:『你們這被咒詛的人,離開我!進入那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裏去!因為我餓了,你們不給我吃,渴了,你們不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不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不給我穿;我病了,我在監裏,你們不來看顧我。』他們也要回答說:『主啊,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或渴了,或作客旅,或赤身露體,或病了,或在監裏,不伺候你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不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這些人要往永刑裏去;那些義人要往永生裏去。」

願我們的信仰不是停留在空談、理論,而是一個能聽道、知道並行道的架構上。使我們存著感恩與敬愛上帝的心去愛人,讓人因著我們的存在,生命能更為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