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04
無牆教會
傅世賢牧師


早台禮拜DVD及CD,請洽本教會行政辦公室。

經文:弗二11-22                                                

教會對你而言是什麼呢?我三歲時媽媽就帶我到教會。小時候的我,覺得教堂就是一個發放禮物點心、教唱詩歌、說故事的地方;當時媽媽還沒信主,對我媽媽而言,教會是一個禮拜天免費托兒的地方。很多青少年可能看教會是一個交朋友、學才藝、打籃球、參加營會、免費課輔的地方。對某些人而言,教會可能是一個舉行婚禮、喪禮的地方。這些可能是普遍一般人對教會的看法。
弟兄姊妹之間常講,我們約在教會幾點見,我自己也常這樣說。但是,其實這樣對話讓我們以為教會就是建築物,但聖經中對教會的教導,遠遠超過這個。今天我們要透過以弗所書來看教會的本質、教會是什麼?

1. 一群與神隔絕的罪人被呼召(11-12節)
  首先,我們看到教會是一群與神隔絕的罪人被神呼召。注意這裡代名詞從「你們」到「我們」,初代教會信徒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外邦基督徒和猶太基督徒如何合成一群、成為神子民。「你們」指以弗所信徒中外邦的基督徒,「我們」指已經合成一群的猶太和外邦基督徒。11節一開始,列出外邦人原本的景況,他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約上是局外人,沒有指望沒有神;這就是外邦人悲慘的景況,其實也就是我們的景況。保羅要我們「應當紀念」蒙恩以前的景況,因為唯有記住從前遠離神的悲慘,才能不忘記神的赦罪之恩多浩大!

2. 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的和睦(13-18節)
    13-18節不斷出現「和睦、合而為一、和好、和平」,講到人與神、與人關係的復和,但更是反應出人若沒有基督,就是陷入在兩種基本關係的失喪之中—一是與神的疏離、另一是人與人彼此的疏離!「在以色列國民以外」2.12「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4.18,原文是隔開、排除、疏離的意思。
  在聖殿外,外邦人可到的院子與以色列人才可進的內院中間有石牆厚達一公尺半隔開來,上面寫著『聖所之地、異族止步、違者必死』,外邦人如違例逾牆、闖進內院,必被處死(參徒21:28-29)。這就是2.14「隔斷的牆」的意思,耶穌來之前,外邦人與神的選民深深隔絕,他們之間的冤仇如同這座高大厚實的牆壁一般,絕不相往來。然而,耶穌的十架把神與人之間的隔絕、把人和人之間的隔絕,這兩種冤仇都消滅了;此後,人可以與神和好、信徒之間也可以和好、合一,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的和睦。耶穌的十架消弭了一切人和人之間的隔閡、不平等,帶來新的合一。2.15「造成一個新人」,2.16「使兩下歸為一體」,「新人」和「一體」就是基督徒群體,就是教會。

3. 根基在使徒和先知上、房角石為耶穌基督、聖靈來居住(19-22節)
 這個由外邦人和猶太人合成的群體,被描述為:神的國、神的家、神的殿。20-22節,保羅用建築術語來說明外邦信徒與猶太信徒如今一同構成主的殿,根基是「使徒先知」的教訓,指新約舊約的教導,教會的根基就是建立在新舊約聖經上。
 「房角石」是古建築重要部位、根基的一部份,提供基礎和方向。有房角石建築物才能堅固並確定位置和角度,房子怎樣靠房角石來聯繫和建立,教會的合一和增長也怎樣倚靠耶穌基督!同時這也是聖靈居住之所在,這就是神的居所。神與祂的百姓連結而不是與宗教的建築物連結,祂住在個人裡面、也在群體裡面。


    現在根據以弗所書2.11-22,我們可以說教會是一群原本與神隔絕的罪人,因耶穌基督的救贖,而與神和好、與人合一的新群體,她建造在聖經的根基,倚靠基督得聯絡,且有聖靈同在。我認為這就是「無牆教會」,這一群人與神之間不再有罪的阻礙、彼此之間不再有高牆;也唯有活出和好、合一見證的群體,才能向世人宣揚和平的福音。弟兄姊妹,你期待我們教會是「無牆教會」嗎?當我們「與神無牆」、「與人無牆」,與神和好、與人合一,才能帶出宣教的影響力—「與世界無牆」,容讓接納各式各樣的人進到我們當中聽福音,可以有富人有窮人、有白領有基層、有老人有小孩、各種不同政黨、不同恩賜、邊緣人…等。
 十架打破了所有信的人彼此之間的隔閡,換言之,教會的合一是建立在十架救恩的基礎上。很多時候,基督徒誤以為十架救恩只是關乎個人與神的關係,與他人無關,但以弗所書清楚的教導,十架救恩不僅是關乎個人、也是群體的,沒有人信主後可以單獨做基督徒,新約的教導和命令從來都是向群體而發,信仰的實踐必須落實在群體裡。
 我認為基督徒群體最大的挑戰就是「與人無牆」,即合一。因為人和人之間總是有那麼大的差異,但教會若不得勝這個,就無法發揮影響力。「和好、合一、和睦、和平」是這個世界所缺乏的,教會若提供不出這個,就與世界的團體無異。那麼該如何與人合一?教會如何實踐十架已經成就的合一呢?
1. 紀念十架救恩—不忘自己是罪人
 在以弗所書第二章,保羅不斷提醒信徒不忘信主之前的景況,因為當我們紀念信主前的景況,才能更謙卑並感恩神救贖的浩大宏恩。馬丁路德宣稱「人同時是罪人和義人」,雖然耶穌已經赦免我們的罪,但我們在神面前仍然有一個終極的歉疚,知道自己在神面前的不潔,以致如先知遇見神時的立即反應--「禍哉,我滅亡了」,又如彼得的反應,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馬丁路德認為這是一種在神面前對自己的真切認識,發現自己與神之間有無法踰越的遼闊差距,這使我們時時懷著謙卑,承認自己的無知無能,以致心甘情願順服神,放下自己與人合一。
2. 效法耶穌之道—捨己犧牲
 耶穌用十字架的犧牲捨己來打破神人之間、人和人之間隔斷的牆,這就是合一的秘訣—捨己犧牲。有時基督徒因為在小組中與人相處、或在教會服事與人同工時產生困難,因而怯步,從此不再踏入小組、或拒絕參與侍奉。但這是非常可惜的,魔鬼利用差異產生的摩擦使我們受傷、膽怯、放棄,埋藏恩賜不用。然而耶穌是我們的榜樣、聖靈是我們的幫助,我仍然鼓勵弟兄姊妹不要害怕加入小組,不要害怕進入事奉禾場,因為在小組生活和事奉、與人互動中,你才能進入學習合一相愛的過程,聖靈才能在你身上磨塑出基督的品格和生命。
3. 轉化差異讓教會成為多元豐富
 以弗所書進入第四章描繪出「合一而多元」的教會,意思是不讓差異成為合一的威脅,反而要歡迎差異來造就神教會的多元豐富。差異是合一的考驗,但是差異同時為教會帶來多元與豐富。如果我們教會的成員都是同一類型的人們,這樣確實比較一致、容易合一,但是就無法多元。如果我們想要教會多元豐富,那麼我們就要預備更大的包容、犧牲、合一的能耐。
 保羅說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基督是頭,身體各個肢體就是各個不同恩賜、相互差異的信徒,但是因著各肢體各具不同功用,因此能完成頭發出的命令。身體絕不可能只有一種肢體,全身都是眼,那麼聽、看、說、走路等功能如何發揮呢?沒有一個人擁有所有恩賜、不需要別人就可以單獨完成主的使命。在我們覺得難以和別人合一、相處困難時,可以試著欣賞對方,因為我正是需要對方來補我所沒有的,讓神的教會更多元。


 合一不是可有可無的,合一是教會的本質、救恩的本質,合一是基督徒群體蒙恩得救的見證。弗4.3「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神已經透過基督的十架成就合一,聖靈把合一賜給我們;而我們的責任是「竭力保守」。弟兄姊妹,我們是一群已經「與神無牆」的人了,讓我們也實踐「與人無牆」、「與世界無牆」,在我們教會即將邁入新堂建立的歷史時刻,讓我們再一次立志「決心」與人合一,成為「無牆的教會」,讓合一成為我們教會的記號,好讓神心意得滿足、得榮耀、並因此實踐主的大使命、發揮宣教的影響力!